洞头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05年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2008-04-23 14:06: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6010/2008-00209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成文日期:
  • 2008- 04- 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洞头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05年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2005年,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半岛经济”建设的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种意识、结合三个重点、推进四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很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2005年,我局被评为市人事工作年度先进集体,2004-2005年度市人事攻关奖,2004-2005年度市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2005年度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县信访工作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县渔农民转产转业工作先进单位、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县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市劳动保障信息工作二等奖;同时县社保中心还获得2004-2005年度省级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2004-2005年度县级先进集体;县就业管理服务处(洞头县职业介绍所)被评为浙江省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优秀职业中介机构。同时,全系统有多人获得市级单项、县级全面或单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人力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完善政策,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按照建设“海上花园”,发展“半岛经济”战略思想,及时完善人才政策,研究制定了《洞头县人才工作管理办法》着眼我县今后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定位,制定了《洞头县2005年——2008年人才开发目录》。开展全县技能人才现状调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砌筑工技能竞赛活动,组队参加市“万通”杯数控车床技能比赛,获团体第四名断拓宽引才渠道,通过组团引才、网上招才等形式招募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6名,其中引进国外智力1人被列入市项目。突出网络信息交流功能,改版升级部门网站,培育网上人才市场;致力筹建我县劳动力市场,确定了劳动力市场场所。继续实行政府人才专项工作津贴制度,2005年共发放津贴121.19万元。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洞头县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暂行办法》,切实帮助我县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人才尤其是外来人才解决住房困难。制定了《洞头县人才居住证办法》,给予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市民待遇”。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与定期“议才”、专家咨询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层次和人才政治待遇

二是以人为本,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补员机制,全县有28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及其他社会优秀人员充实到公务员队伍,13名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充实到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课程》、《公务员法》、电子政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以及经营管理人员职称晋升等各类培训。进一步健全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继续实行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全县32名优秀公务员享受到为期一周的健康休养或一次性500元的经济补贴待遇。及时完成企业退休军转干部两项补贴发放工作。成功举办由近300人参加的第三届退(离)休老干部运动会。

三是开拓创新,稳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任务。积极协助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教育事业编制管理,研究制定了我县教育系统定编设岗方案。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事业单位全员人事代理制度,2005年年底,全县5人以下事业单位全部实现全员人事代理。积极推行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全年派遣劳务人员76积极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化比例与评聘分离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核定各类事业单位职称结构比例。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合理微调个别部门的内设机构与中层职数,从严控制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顺利完成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

(二)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改革企业基本费征缴管理模式,有力地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净增参保917人,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数的383%,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4个月,创历史新高;基本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全员参保;在继续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工作的基础上,顺利将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纳入参保范围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在强化县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用药范围管理的同时,顺利启动公务员医疗制度改革,公费医疗和基本医疗保险顺利实现并轨,开始建立公务员大病医疗补助制度,全年全县共有3689名原享受公费医疗人员实现并轨。此外,认真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突破个体劳动者不能参保的局限性,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2380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数的103.4%深入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以建筑、矿山等高风险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安监等部门协作,加大工伤保险扩面力度,全年非公企业工伤参保新增605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数的101%。失业、生育保险稳步推进,全年分别实现参保5000人、1700。圆满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并组织全面实施,2005年底,全县共有82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展开,建立了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企业退休金社会化发放率全年始终保持100%

此外,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做好养老、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重视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的探索;顺利启动社保信息化系统建设。

(三)以建设“平安洞头”为载体,劳动就业和劳动力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了临时劳务市场,初步建立了“就业找市场、岗位有竞争、失业有保障、再就业有服务”的就业机制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主线,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以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为手段,以开展职业介绍和举办春季促进就业再就业招聘大会、专场人才招聘会为载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提供就业机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79实现616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失业率为4.25%以内。组织实施2005年-2010年渔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规划,推出订单式培训,分别到大门、霓屿等乡镇上门培训,首次开展砌筑工、家政护理及烹饪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渔农民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全年完成渔农民转移培训622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056人,再就业培训392人,技能鉴定689人,审查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676个。通过培训与考核鉴定,使67%的参训人员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积极争取落实再就业资金,继续为再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援助。全年办理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89个,减免各种税费14.58万元

继续狠抓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全年责令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2166份,全县劳动合同(备案)签订率达86.7%,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7%,全年共有28家建有工会的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积极开展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切实提高案件结案率,全年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6件。继续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全力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拖欠、克扣工资等各类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和馨行动”和“春雨、春雷、春苗”等专项行动,全年检查用人单位216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318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网络建设,在北岙等镇劳动保障所增挂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牌子,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得到加强。积极调处各类劳动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接受举报投诉案件184起,受理处理案件83起,为561名职工(民工)追回被拖欠克扣工资113.26万元,结案率和调处率达98.81%。

此外,围绕“做强专业创示范”,进一步提高县技工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成功承办了省技工学校机械、电子教研活动,电子专业作为我市今年唯一一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示范性专业。全年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5学生技能初级合格率达95.6%,中级合格率达88.8%,实习率达100%;招生工作形势良好,全年招收录用新生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