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洞头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0-04-09 17:18:26 浏览次数: 来源:洞头区 字体:[ ]
  • 索引号:
  • 113303220025292238/2020-43831
  • 组配分类:
  • 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0-04-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19年洞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洞头区统计局

2020年331日)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洞头加快海岛振兴、深化海上花园建设的重要一年。洞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三区”战略,加快特色崛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 综合  

 

初步核算,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7.84亿元(不含灵昆街道为89.42亿元,下同),比上年增长8.8%(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44.55亿元,增长11.0%,其中工业增加值26.02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57.44亿元,增长8.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655元(6794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97美元(9849美元)],增长8.6%(8.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6:36.2:58.2调整为5.4:41.3:53.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GDP核算制度规定,2018年GDP修订为94.6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修订为6.0:39.7:54.3。

 

二、 渔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11893万元,下降1.9%;林业产值659万元,增长15.2%;牧业产值2101万元, 下降43.7%;渔业产值108104万元,增长5.4%。农作物播种面积2582公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7公顷,增长17.5%;粮食作物中谷物播种面积94公顷,增长59.3%,番薯播种面积400公顷,增长12.0%,马铃薯播种面积198公顷,增长41.4%。

全年渔业总产量16.5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捕捞产量13.78万吨,下降0.2%,养殖产量2.82万吨,增长13.0%。

渔业加快转型,“两菜”入选温州首批“瓯越鲜风”品牌,“蟹公寓”、“智能鱼城”等模式取得成功,创成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4.9%;规上工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73.4%,增速居全市首位;工业用电量1.45亿千瓦时,增长17.3%。规上工业五大行业四升一降,建材工业、医药化工、机械汽配和电子电器产值分别增长60.2%、57.4%、5.6%和2.2%,仅水产品加工产值下降7.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0.31亿元,和上年同比亏损额下降94.9%;剔除2家亏损较大的企业后利润总额为3.45亿元,增长49.3%。

永宏公司、迪特公司进入2019“隐形冠军”培育对象,诚意药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1:规上工业主要行业产值(万元)

行业

产值

同比增长%

占总产值的%

五大行业小计

485726

45.8

83.4

  其中:机械汽配

46175

5.6

7.9

电子电器工业

26269

2.2

4.5

医药化工

361939

57.4

62.2

水产品加工

3867

-7.8

0.7

建材工业

47476

60.2

8.2

临港工业

299529

63.1

51.4

全区建筑业省内产值108.66亿元,比上年增长54.7%。新增有资质建筑业企业9家,全区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40实现利润总额1.95亿元,增长3.7%。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总部经济税收突破 1 亿元,双双创新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89.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2%,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9.0%和7.9%。9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6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房屋施工面积87.34万平米,增长30.4%;商品房现(期)房销售面积9.43万平米,增长20.5%。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9亿元,比上年9.0%;完成批零住餐销售总141.94亿元,增长22.9%,其中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99.82亿元,增长34.8%。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4亿元,同比增长3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34亿元,比上年下降29.7%,其中自营出口额3.09亿元,增长9.6%。按企业类型分,外贸企业自营出口额0.93亿元,增长40.6%;生产企业自营出口2.01亿元,增长16.9%;三资企业自营出口额0.15亿元,下降56.7 %

全年接待游客8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实现旅游总收入40.11亿元,增长15.5%;国际邮轮港累计接待游客 2.75 万人,同比增长 87.4%。

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中国铁三赛事杰出贡献奖”,创成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列入省4A级景区城和十大海岛公园建设,民宿管家培训项目获评2019年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东屏街道上榜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望海楼入选省生态旅游区,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入选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2大旅游伴手礼入选省特色旅游商品名单。大力发展“星光经济”,串联15公里夜游线路,开通夜公交,持续推进望海楼夜游活动,推出音乐夜市、激光水秀、民俗演艺等项目,打造海鲜夜市、酒吧、茶吧等星光经济带

 

六、交通和电力

 

全区共有海运企业19家,总运力规模59.04万吨继续领跑全市,在册货运船舶150艘,平均船舶吨位4016吨,拥有万吨级以上船舶14艘。全社会货运量2519万吨,比上年增长44.0%,货物周转量225.49亿吨·公里,增长18.1%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73万吨,增长23.9%;全社会客运量969万·人次,下降0.9%,客运周转量14999万人·公里,下降1.3%。

状元岙港区承接温沪、温甬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转移业务,新开辟温州至越南海防、泰国曼谷两条干线,揽货能力进一步提高。开通环岛旅游公交专线、夜间1路公交线路和洞头至S1瓯江口站的区间客运班线。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722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47万千瓦时,增长30.0%;第二产业用电量16261万千瓦时,增长14.1%;第三产业用电量9484万千瓦时,增长16.1%;居民生活用电量11336万千瓦时,增长2.9%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亿元,增长18.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14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89亿元,增长24.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3.82亿元,增长34.9%,其中短期贷款44.52亿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余额68.28亿元,增长53.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9年末,全区共有小学11所,招生1190人,在校生716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7所,招生1241人,在校生3497人,初中入学率达100;普通高中2所,招生807人,在校生1752人,毕业生429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2所,招生401人,在校生970人,毕业生247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1024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72人。全区共有幼儿园26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省二级幼儿园8所,省三级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3983人,幼儿园(公办)专任教师138人。

截至2019年末,全区设有洞头区社区学院(含洞头电大、洞头老年开放大学)1所,创成市二级社区学院。7个乡镇(街道)均设有社区学校(含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中,创成省级标准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所,创成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各1所、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3所、市二级社区学校2所。2019年,民宿管家培训项目荣膺国家级和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称号;增创省级成人教育品牌项目1个,全区累计3个;增创省现代化成人文技校1所,全区累计2所。

2019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66件,专利授权量22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件。鉴定科技成果14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19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20家,累计87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图书馆1个,总藏书37.59万册;艺术表演91场,受益群众5.35万人次;拥有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拥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支中心1个,省文化强镇1个,市级文化强镇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8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8个,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9个。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地设施面积40.25万平米;现有篮球场60个,门球场14个,健身苑点155个,登山健步道3条。成功举办“铁人三项”世界杯赛、“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赛。全年我区运动员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省级金牌3枚、省级银牌1枚,省级铜牌5枚、市级金牌16枚;获国家级以上比赛前八名5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1个,其中医院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服务站17家,村卫生室27家,个体诊所医务室29家。卫生技术人员7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2人;注册护士243人。医疗机构年诊疗104.5万人次;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7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65张。妇幼健康管理服务不断强化,实现连续14年孕产妇零死亡,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91,婴儿死亡率2.95

 

 

 

十、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户籍总户数5.45万户,户籍总人口15.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1万人,乡村人口9.38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92万人,女性人口7.5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1%48.9%。据卫计部门统计,全年出生人口1307人,出生率8.44‰;死亡人口888人,死亡率5.74‰;全年自然增长人口419人,自然增长率为2.71‰。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67元,同比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2元,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67缩小为1.6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45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39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11.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5%,与上年持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4.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6.50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7.8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28.8辆。

表2:2015-2019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元)

名称

2019年

2015年

五年递增%

消费性支出

31459

20194

8.9

食品烟酒

10908

7402

8.2

衣    着

2152

1383

7.5

居    住

7890

4485

8.2

生活用品及服务

2060

1084

11.0

交通通信

3029

2336

8.4

教育文化娱乐

3225

1659

13.3

医疗保健

1552

1222

10.9

其他用品及服务

643

623

7.7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0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3%。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4场,其中赴外招聘2场,共提供就业岗位2440个,达成就业意向153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9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上岗136人。全年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066人,比上年增加232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976人,比上年增加140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938人,比上年增加153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3243人,比上年增加10512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00202人,比上年减少1770人;参加城乡居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0253人,比上年减少819人;全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9520万元,发放养老金43071万元。

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7万元;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7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29万元。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804元。特困供养人员79人,特困集中供养人员29人,集中供养率为36.7%。

城乡医疗救助2830人,医疗救助资金支出563万元。共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7家;公办敬老院3家,民办养老机构7家,养老机构床位数1076张。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101对、离婚登记412对。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街道(乡镇)5个,省级生态街道(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65个(由于2019年洞头行政区划调整,部分生态村合并),生态村覆盖率78.31%;国家级绿色学校1家,省级绿色学校9家,市级绿色学校11家;省级绿色社区3个,市级绿色社区5个;省级绿色家庭30个,市级绿色家庭54个。蓝湾指数获国家行业标准立项,整治成果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亮相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成就展,成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获批建设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成浙南最大人工沙滩。连续两年被授予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首次获得“大禹鼎”,2019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获得全市双冠。

全年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53天,其中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339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0%,PM2.5年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2017年GB/T4754-2017标准执行。

3.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修订,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受调查项目限制,以上的固定资产、房地产、外贸、旅游、交通运输、电力、财政、金融、劳动就业及环境保护数据不包含灵昆街道。

5.部门数据采用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为部门上报汇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