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洞头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9-26 16:18:56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外事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字体:[ ]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洞政办发〔2016〕124号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市洞头区科技创新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洞头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5日

 

温州市洞头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    录

 

序言............................................ 5

一、发展背景.................................... 6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6

1.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6

2.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6

3.科技支撑引领持续增强......................... 7

4.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7

5.农业科技发展稳步推进......................... 8

6.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 8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1.科技综合实力有待增强........................ 10

2.产业技术层次总体偏低...................... ..10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10

4.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匮乏........................ 11

(三)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形势要求............. 11

二、“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思路、要求和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要求................................. 12

1.坚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相结合................ 13

2.坚持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13

3.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13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13

5.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 14

(三)发展目标................................. 14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14

2.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15

3.社会科技投入显著提高........................ 15

4.产学研合作水平明显提高...................... 15

5.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15

三、“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16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任务............. 16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6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7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7

4.推进科技惠及民生............................ 18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8

6.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18

(二)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领域............. 19

1.工业科技领域................................ 19

2.渔农业科技领域.............................. 20

3.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21

四、“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保障措施............... 22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22

(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23

(三)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23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科创团队建设........ 24

(五)加大科技普及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24


序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转型时代,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从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如何为“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是编制我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常态下我区赶超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温州市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温州市洞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实施期限是2016-2020年。

 

 

 

 

 

 

 

 

  

一、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科技工作顺利推进,科技发展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五年来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我区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相继出台《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试行)》、《洞头县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015年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3%提高到4.1%。全区人均科普经费达4.8元,比2010年增长118%(见表1)。不断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科技工作网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普事业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

2.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十二五”以来,全区省市科技型企业新增34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新增5个。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民资在我区创建首家市级科技创业孵化园,孵化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 家。在全市设立首家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分院,吸引8家科研院校入驻,新增2家高校共建创新载体,并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与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签约项目58项,合同金额达4.6亿元。

3.科技支撑引领持续增强

我区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09项,投入财政科技经费6450万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5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368万元。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全区R&D经费持续增长,2015年R&D支出占GDP的比例由2010年的0.93%提高到1.17%。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关键、共性项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其中,“利巴韦林”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度洛西汀化学药大品种创新研究”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船舶变频交流电源系统试制”项目获得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进行产业提升和改造,重点围绕医药、电子电器、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实现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零的突破。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21.77%提高到为30.24%;工业新产品产值由2010年1.39亿增加到7.03亿元,比2010增长406% 。“十二五”期间,国家火炬计划2个,国家星火计划1个列入省级新产品计划38项。

5.农业科技发展稳步推进

推行“一年一乡镇、一年一产业”科技富民强县(镇)专项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街道(乡镇)整合有效资源,集中开展渔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街道(乡镇)渔农业产业特色优势。“洞头县羊栖菜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现我区该国家级专项零的突破。霓屿、东屏的紫菜、羊栖菜等产业项目列入市科技富民强镇专项。紫菜玻璃钢插杆养殖、羊栖菜良种选育、大黄鱼离岛离岸围网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及渔轮新型捕捞等技术成果的开发与转化推广,有效促进渔农产业转型升级和渔、农民增收致富,渔、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365元,比2010年增长105%

6.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

我区全面推进专利战略工程,夯实企业专利工作基础条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全区专利申请量为916件,是“十一五”期间的6倍,专利授权量为711件,是“十一五”期间的7倍。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温州市东启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带可调式比例阀的制动主缸”等多个专利技术项目经产业化后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有关“主要科技发展目标实现表”详见下表。

表1  “十二五”主要科技发展目标实现表


指标名称

2010

实际值

2015

目标值

2015

实际值

1

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2.3

3

4.1

2

全县人均科普经费(元)

2.2

4.5

4.8

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

0.93

1

1.17

4

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0.6

1.1

1.16

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21.77

25

30.24

6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2

4

8

7

省科技型企业、省农业科技企业(家)

12

17

35

8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家)

2

4

7

9

专利申请量(累计件)

151

196

916

10

专利授权量(累计件)

101

121

711

11

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家)

2

4

4

12

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家)

32

42

45

13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人)

309

500

510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十二五”时期我区的科技进步有了新的发展,科技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科技综合实力有待增强

据近几年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同比“十一五”时期进步明显,但相关指标发展不平衡。从2015年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来看,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限上服务业比重以及科技产出综合评价等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科技综合实力与发达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产业技术层次总体偏低

我区的传统产业存在着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特别是机械汽配、电子电器、水产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渔农业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缺乏高科技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致使产业升级后劲不足。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区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个别骨干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技术外源性较强,创新成本较高,对产业技术升级的引领作用有限。

4.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匮乏

由于我区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不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优势,难以集聚形成区域性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高地。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且各层次人才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单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三)“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形势要求

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国际化加快发展,将孕育和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省看,“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强化创新驱动、完成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我省在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全市看,我市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温州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等新目标、新部署、新理念。从全区看,洞头将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加快同城发展的关键期、全面推进经济增量提质的攻坚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现实挑战,洞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战略实施,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加快形成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互促的新格局。

二、“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思路、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八八战略”、市委“五化战略”的要求,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为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坚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相结合

坚定不移地把创新摆在洞头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支撑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良好态势。

2.坚持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以改革为动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和改革红利,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3.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融合问题。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要注重基础研究,强化自主创新,同时要树立开放意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强开放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推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5.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

要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根本动力,更加注重吸引、培养、用好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拓宽、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路径;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创新型人才、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全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培植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具体目标如下: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

2.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新型渔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区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54家。

3.社会科技投入显著提高

建立稳定的财政性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和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65%,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6%。

4.产学研合作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交流,拓展科技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重点在石化产业、机电装备、传感器、生物医药、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智慧城市、健康养生、现代渔农业等领域,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到2020年,技术市场交易额力争达到0.36亿元。

5.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落实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奖励机制和科技成果利益分享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拓宽引进高层次人才渠道,扶持一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0年,全区人均科普经费达到6元,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达到84人/年。

有关“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详细见下表。

表2  “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15年实际值

2020年目标值

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2.45

3.72

2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8

11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34

54

4

技术市场交易额(亿元)

       0.19

0.36

5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亿元)

7.03

10

6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年)

60

84

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17

1.65

8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16

1.6

9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97

14

10

全区人均科普经费(元)

4.8

6

三、“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任务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科技经费投入导向。重点引导推进科技贷款贴息、科技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的发展,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全面推广“创新券”[注1]制度,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创建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洞头分院等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设,不断优化产学研对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继续推进科技创业孵化园建设,打造“众创空间”[注2],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客”[注3]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科技情报信息、科技服务、科技研发、技术市场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加强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更新的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及“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使传统优势产业逐渐走出资源依赖路径,提高集约化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鼓励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推进企业优化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


4.推进科技惠及民生

以“加快渔业创新,推进科技富民”为抓手,重点推进羊栖菜、紫菜品种改良,改进与提升大黄鱼、刺参、南美白对虾等名优品种养殖技术,引导多元化养殖,推广离岛离岸围网生态养殖、高位池养殖、全浮式养殖等养殖模式。大力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推进加工产品向优质特色、休闲即食方向发展。引进与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智慧管理与服务技术以及开展文化创意设计,推进灵昆街道休闲观光农业特   色产业科技园建设,开展休闲时尚特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科普基地创建。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专利申请增量提质,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战略在服务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形成有效促进产业、企业、区域等知识产权运用的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6.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依托重大科技项目、企业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培育和扶持。建立科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高端人才项目资金,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引进和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二)“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领域

1.工业科技领域

   (1)石化工业依托小门岛石化基地,引进应用与开发石化炼化一体化技术、LNG冷能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促进绿色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支持开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有机颜料等石化新产品开发,引导石化产业拓能延链,向精细石化方向延伸。

   2海洋生物积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和转化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应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和提取、海洋生物综合加工与利用等技术,充分利用海洋海藻资源,加大新型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功能食品等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水平。

3机械汽配积极强化对机械汽配、机电及配套行业企业的科技支撑作用,鼓励机械汽配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以及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推进汽车零部件、泵阀、成套系统、船舶电气等传统产业改造,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4电子电器加快电子电器行业集聚发展,引导电子电器行业企业由模仿采购组装向自主研发的生产模式转变,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传感器制造工艺研究,鼓励引进与开发集成化、微型化技术,引导传感器产业向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可靠性和更宽温度范围,拓展传感器产品应用领域。

2.渔农业科技领域

(1)海藻养殖加快羊栖菜、紫菜等养殖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羊栖菜人工育苗技术,推进羊栖菜良种选育,引进推广坛紫菜优良新品种,改造提升紫菜良种培育基地,进一步试验坛紫菜全浮式养殖新技术、推广16米彩玻杆养殖技术等深水养殖技术,拓展坛紫菜养殖海区。

2渔业捕捞和生态养殖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渔业捕捞技术和设备,加强船运保鲜、保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渔船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加快离岛离岸渔业养殖新品种、新模式、病害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重点开发与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和高效养殖技术,引进和推广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刺参等名优品种,开发和推广海洋生态牧场养殖、离岛离岸围网生态养殖、高位池养殖等海水生态养殖模式。

3水产品精深加工开展水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探索紫菜保鲜等技术,加大羊栖菜、紫菜、低值鱼类与水产品加工下脚料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原料综合利用水平、精深加工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重点推进海藻药用新产品、海藻肥料、高附加值水产精深加工制品、特色休闲旅游食品等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4休闲精品农业开展海岛特色农业研究,加强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休闲等产品,研究和挖掘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做精做优大门、鹿西特色休闲渔农业以及灵昆都市农业、东屏蔬菜精品园,形成生态高效、科技示范、教育培训、旅游观光和食住休闲等多功能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

3.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1)智慧城区引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导航与位置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科技成果,深化推进“数字洞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强化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积极拓展“互联网+”思维,重点支持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智慧洞头综合服务体系。

2健康养生强化健康与养生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积极引进知名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协作,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发展兼具休闲度假特色的海洋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海岛和海洋资源优势,科学开发以滨海运动、海钓休闲、禅修养生、海洋膳食养生等为主题的健康与养生产品。

(3)文化创意充分挖掘海洋海岛特色文化资源,加大特色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和生产制作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与信息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开发贝雕、古船木、渔民画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4生态环境加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大重点行业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引进与应用,提高污水收集率及处置率;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推进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和海岸生态修复。

5防震减灾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防治工作,健全完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地震应急处置程序;完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推进基层防震减灾建设。

四、“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力量,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科技创新环境,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科技创新扶持和奖励政策措施,全面提高我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孵化园区为依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我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的辐射和示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区内集聚,产业向区内转移,人才资金向区内流动,科技成果在区内快速转化,尽快形成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崭新局面。

(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为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为辅助,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整合全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发挥科技创业孵化园资源优势,吸引创新要素聚集,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校地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全链条、综合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各项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效对接,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通过有效激励政策,逐步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率。

(三)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落实财政科技投入有关规定,确保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不断拓展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推进科技贷款贴息、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和科技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扶持力度。深化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与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推行和完善科技项目主动设计、公开征集,提高科技项目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科技项目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估,完善科技项目追踪问效制。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科创团队建设

把人才作为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制定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提高我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双向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完善“加快人才外引内培、利用网上技术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依托重大科技项目、企业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各类载体,培养一批科创团队。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高端人才项目资金,开展“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

(五)加大科技普及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完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区级科普活动中心、街道(乡镇)科普画廊和村居科普宣传栏等科普场地设施建设,创新科普教育和宣传的形式、内容与载体,夯实科普工作基础,着力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突出青少年、渔农民和各级领导等重点对象,以点带面全面开展科技普及工作。以举办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以科普知识展、科技咨询、科技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科普基地等各种科普场所和媒介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重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级各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