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温州市洞头区“扩中”“提低”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14 16:16:49 浏览次数: 来源: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体:[ ]

洞头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洞共富办20226


关于印发温州市洞头区“扩中”“提低”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级相关单位

《温州市洞头区“扩中”“提低”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经洞头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领导小组第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洞头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温州市洞头区委社会建设委员会代章)

2022年830

 



温州市洞头区“扩中”“提低”专项行动方案

2021-2025年)

 

为加快推进“扩中”“提低”工作,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显著提升,根据《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2021-2025年)》《温州市“扩中”“提低”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温州市洞头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现制定以下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做好就业服务、分配调节、社会保障三大公共服务,精准识别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通过普遍性和专项性措施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主导,充分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发挥社会组织的创造性,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财富的合理分配。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独特优势,构建企业家、乡贤积极参与机制,拓宽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有效路径。

——坚持发展为要、成果共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要靠勤劳智慧创造共同富裕。要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统筹兼顾各主体利益关系,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

——坚持精准画像、分类施策要精准测算和识别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重点人群,构建重点群体的收入画像、行业画像和区域画像,建立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群体数据库,制定普惠举措、行业举措和区域举措,突出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坚持完善制度、依法实施探索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坚持以制度公平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稳定社会预期,严格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

三)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到2025年,力争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总人口的80%以上,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低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10-20万元群体和渔农业转移人口等三大重点群体收入显著增加,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一次、二次、三次分配更加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达到52.5%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万元,年均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达到0.49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2025年,城镇化率力争达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13000/年。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达到45%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就业优先促进计划

1.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量实施传统产业重塑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在传感器、锂电池、汽车零部件和海洋医药领域培育隐形冠军和高成长型企业,到2025年,累计创成省级研发中心5家、市级研发中心14家。研究制定“产业链建设功勋企业”评价办法完善订单本地化奖补政策等举措,对本地配套程度明显提升的龙头骨干工业企业给予分阶段奖励,加快构建“头部企业+小企业”产业链生态圈用好“喊你来开店”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国有闲置商铺招租,三年内力争实现10家高品质和新业态商户落地,到2025年,中心街创成市级著名商业街同心广场成为城市商业地标,让消费创造就业的力量充分涌流。打造富民产业链围绕大黄鱼、羊栖菜、紫菜等特色渔农产品和“猫耳朵”等地方风味小吃,建立渔农产品深加工、海味潮牌小吃等品牌,投资各类乡村产业项目10个以上,将洞头打造成为渔农消费产业优势区。扩大“从浪尖到舌尖”区域IP影响力打造集生鲜运销、冷链物流、水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海鲜餐饮体验、海钓文化旅游等渔旅一体的渔农产业综合体着力提升特色渔农产品附加值。继续深化滨海旅游产业发展,迭代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培育气候康养、海岛文创,推动网红点小环境改造,迭代消费小场景,带动旅游富民增收。(牵头单位: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区海洋渔业中心)

2.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深化瓯洞之间的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发挥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园、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等平台作用,吸纳群众在瓯洞之间就近就业。培育多元化消费业态拓展婚纱摄影、研学教育、海创文化、体育赛事、会议会展、线上直播等就业渠道,拓宽现代服务业就业渠道。到2025年,每个消费业态中均能容纳一定就业人数。培养能带动就业的中坚群体,千方百计留住新业态人才,探索“网络能人”带动就业新模式探索建立区级“零工平台”,支持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兼职就业,推动水上运动培训、直播电商、家政服务、旅游摄影等灵活就业模式发展。对来洞头投资的外地来料加工型企业给予一定金额补助,为闲置劳动力创造灵活多样的分时兼职就业渠道。对低收入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城区从事个体经营和“地摊经济”的,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税务局)

3.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打响区域劳务品牌,整合人社、农业农村、文广旅体等部门培训资源,引进职业教育专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推介”一体化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千企百校对接会”等活动,加强“贩岗超市”“就业导游”等创新型就业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就业服务,举办线上线下就业供需对接会,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加大促进就业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就业资金区级财政配套补助政策,常态化发放技能培训补贴和稳岗补贴,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力争每年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8%以内(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4.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巩固“无欠薪”区创建成果,提升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效能,推广建筑领域防欠薪长效机制经验,将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纳入监控范围。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术工人薪酬,鼓励多劳多得,落实按劳分配,促进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合理增长。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常态化运行调解、监察、仲裁“三位一体”的专业化队伍,提升劳动纠纷治理一体化平台效能,每年“仲裁三率”达到省标以上。推动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培育“明星民企工会”,推进基层工会示范性认证。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选举、工作方式的指导和监督。(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总工会)

二)打造优良创业创新环境

5.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打破“准入不准营”的制度障碍,以行业负面清单管理生产经营危化品、餐饮、娱乐等行业。探索“拿地即开工”等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探索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度,实施“宽准入严监管”。全面提升准入和退出便利度,实现所有类型企业开办和注销“不出区”办理。深化“双定三减经营区”改革,围绕夜光经济、时尚消费、文化消费等主体,五年内创建有限度自由经营区3个以上、吸纳经营户500家以上。每年新增在册市场主体800家以上,到2025年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000,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达到33%以上。(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

6.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聚焦稳岗就业、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关键环节适时推出纾困帮扶举措,确保各项纾困措施“一站式、无障碍”直达企业,每年为企业减负1亿元以上。加大对研发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25年,累计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创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阶段化培育规上企业,每年重点培育规上企业6家以上,到2025年,累计培育规上企业65家以上。加大对规下企业的帮扶力度,发挥小微企业就业蓄水池作用。推动小微企业园整合提升,采取“先租后让”“先租后售”等方式出让园区用地,避免社会资本“圈地谋利”提升企业和产业职工聚集区生活便利化程度,探索推进“职住平衡”、推出定制“合乘”公交,满足职工食宿、交通出行等需求。(牵头单位: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资规分局)

7.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入驻中心城市 “科技飞地”,通过“飞地”资源补齐企业研发不足和人才缺乏等短板,探索“科技飞地”引技引才新模式。鼓励区、街道(乡镇)、村(社)积极引入“产业飞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到2025年,每个街道至少落地1个“产业飞地”项目。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园,打造集成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海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立针对新经济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统筹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工业互联网、民宿远程办公、网络直播经济、生鲜电商零售、在线医疗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园建设和管理,争取3个小微园每年新增入驻小微企业10家。(牵头单位: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区科技局〈筹〉、区发改局、区人力社保局、各街道<乡镇>

8.鼓励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实施“引贤回归聚力发展”行动,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信息、技术优势,推广“村企共建、以企带村”等模式,帮助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渔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全面建立乡贤共建共富委员会,建立乡贤共富项目清单,力争2021年底前全区街道(乡镇)、村(社)普遍建立乡贤共建共富委员会。实施“洞见商机共建共富”行动,积极发挥在外洞商人脉广、信息快、资源多等优势,每年招引产业项目、品牌项目15个以上。引导在外商会结对帮扶4个离岛街道(乡镇)和1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20万以下村(社)。(牵头单位:区委统战部,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投促中心)

三)推动收入分配结构优化

9.健全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落实省市企业薪酬调查,完善工资指导信息发布制度,执行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技术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鼓励企业自主提高一线员工工资。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保障民营企业职工通过延长工时、增加劳动贡献获得额外报酬。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向技能人才和基层员工倾斜。推进企业为职工建缴住房公积金,完善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纳入工资基本构成协商机制。完善技术参与分配的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制定技术绩效评价办法,激励技术工人通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管理参与分配的机制,探索建立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国资委、住房公积金洞头分中心)

10.落实财政税收分配调节政策全面落实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扩大中低档税率覆盖面、落实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税收支持政策,减轻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建立健全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年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围绕海岛养老服务供给、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岛“飞地”经济合作谋划项目,争取纳入省市共同富裕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制定向上争资激励政策调动部门向上争资的积极性,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发改局、区税务局)

11.发挥金融工具的再分配作用。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做多做实“无还本续贷”,过滤短期资金周转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大力推广“无抵押贷款”,逐步扩大银行“无抵押贷款”比例。开展“全民授信”试点工作,增强数字金融与信用体系的融合效用,实现“金融+信用”的正向激励。引导各银行机构扩大“整村授信”“整镇合作”数量,增加授信额度,推出多层次小额信用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重点支持低收入农户和进程务工人员。实施“首贷户拓展”工程,扩大企业融资覆盖面。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开发海洋特色信贷产品,推动海域使用权质押贷款、“两菜贷”、民宿贷等产品增户扩面。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内。建立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长效投入机制,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元。(牵头单位:区金融办,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税务局、人行洞头支行)

12.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落实慈善组织和社会捐赠款物双倍增计划,到2025年,各街道(乡镇)慈善分会覆盖率100%,慈善组织突破20家,年社会捐赠款物总额突破700万元。加快打造数字慈善应用场景,探索建立慈善捐赠大数据中心,打通慈善信息和社会救助信息的对接渠道。打响温州市“兰小草爱心宣传日”慈善品牌,围绕“五助”帮扶工作,每年完成助困、助老、助病、助学、助残类项目10个以上。鼓励本土企业和在外洞商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实施在外乡贤“回报桑梓”计划,设立“洞头慈善榜”,加强对慈善行为的激励。逐步将“慈善一日捐”活动向全民范围扩展,争取人均募捐额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5年,达到55/人以上。建立百岛信“善行银行”模块,积极发展“互联网+慈善”,互联网募捐金额年增长率不低于5%探索建立洞头“志愿银行”,到2025年,志愿者达到2500/万人。到2025年,城镇人口中,每150人配置1名以上社工;农村人口中,每200人配置1名以上社工(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区委改革办、区投促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区工商联、区慈善总会)

四)推进建设人力资本强区

1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实施510计划”,深化全国巡回引才等系列活动,以更大力度吸引“家燕归巢”,力争每年新招引大学生1200名以上。常态化实施“三年百名”中高层次引才计划,加强人才的选育留工作,强化党政人才储备。落实技能人才“展翅行动”,持续扩大各类产业人才群体,每年培育技能人才1200名以上。实施海岛特色人才特支计划,培育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领头雁。2025年,累计招引各类人才8000人以上,夯实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制定专项人力资源引进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从中西部人力资源富余地区招引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人才办〉,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

14.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阻断代际贫困中的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广“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双向贯通的现代学徒制度。支持职教中心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让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深化产学相互促进的新型学徒制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支持职教中心与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新专业、开展订单培养。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持续举办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校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专项支持,逐渐转变群众“非普高不读”的传统观念。(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

15.推动建立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主导产业衔接,围绕海洋经济、乡村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聚焦渔农村转移劳动力、新业态从业人员、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培训教育经费的投入模式,运用培训经费直补、税收优惠政策、发放“培训券”、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市场培训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深化互联网+职业培训依托龙头企业、职业学校和社会组织,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保证足时培训、扩大发证人数,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训1万人次以上、发证6000张以上。(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残联)

16.积极促进大龄劳动力的就业实施“老有所为”促进计划,探索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银龄教师、银龄家政、银龄陪护、银龄园丁、银龄志愿者等工作岗位,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挖掘老年人口红利。探索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适当放宽职业培训补贴的受领范围,将培训补贴年龄范围放宽到女60周岁、男65周岁,增加大龄劳动力的获利渠道。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破解大龄劳动力在就业、消费、培训等方面的障碍。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老有所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委宣传部)

五)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

17.提升新型海岛城镇化水平。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组团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瓯洞一体化”战略,加快小门岛、状元岙、霓屿片区周边村庄搬迁论证研究,为临港产业腾挪发展空间。促进渔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结合全域土地整治,通过宅基地复垦、农房集聚等方式,引导渔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广“小岛迁、大岛建”生态搬迁和异地搬迁模式,推动山区离岛人口稀少的自然村、台风地质灾害隐患点异地搬迁。促进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双提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争取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逐步将常住人口纳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公积金、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社保整合衔接。(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资规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

18.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对渔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带权进城”或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全面开展渔农村土地全域整治,探索渔农村宅基地跨村、跨街道(乡镇)安置政策,鼓励承包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有序流转,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提质。推广农房产权抵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渔农村金融产品品类。适时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供地主体,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加快“石头厝”收储,促进人口集聚,到2025年再盘活闲置农房500幢,带动农民增收2500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区资规分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金融办、人行洞头支行)

19.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海洋银行”,开展海洋资源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海域、滩涂、沙滩、岛礁、海塘、矿山等自然资源的收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研究制定价格评估机制,探索建立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街道(乡镇)、经营权归集体的三级权能归属机制推进建立渔农村产权二级交易市场,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股权流转、抵押等新型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形式,推动乡村资源要素价值实现。探索建立“蓝色碳汇”抵押贷款新模式。争取将海洋蓝碳项目纳入国家核证减排(CCER)目录。(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资规分局、区农业农村局)

20.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大力推行“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复合模式,创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民房或宅基地使用权等方式入股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完善“股金+租金+薪金”收益分配制度。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区级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3%以上比例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区级年度财政扶持资金中,每个村社的补助标准不低于 10 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所形成的资产产权相应比例划归村集体所有。到2025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基本达到4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民政局、区资规分局)

六)实施公共服务惠民减负行动

21.减轻生育养育负担打响“优育洞头”品牌,落实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措施。扩大妇女产检和儿童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妇女分娩和儿童门诊医保报销比例。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落实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支持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动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立公办幼儿园13所,撤并小规模幼儿园8所,基本实现“幼有所育”。(牵头单位:区卫健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医保分局、区妇联)

22.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力争2023年前在温州市率先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40%以上。到2025年,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预算与主城区持平,在洞头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100%98.5%“学在洞头”教育品牌形象初步形成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基础托管服务和拓展托管服务清单,落实“一校一方案”“一班一图表”等方案,全面推广“学问通”免费在线答疑平台,实现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完成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区综合执法局、团区委)

23.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深入推进区域医共体“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改革,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人事、财务、医疗业务和绩效考核的精细化统筹管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诊模式,到2025年,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2%以上,基层就诊率稳定在65%以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责任共担机制,推动药品、耗材“零差率”,建立医疗服务和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价机制,降低患者就医负担。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普通门诊按人头计费定额结算机制,完善11+7”药品免费使用制度,持续推进“两慢病”全程管理。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覆盖面,努力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和家庭负担。深化医药配送工作,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广“送药上岛”新模式。到2025年,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5%以上,实行育龄妇女、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费用的个人支付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城乡医保门诊报销额度上浮20%(上浮部分限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使用)。(牵头单位:区卫健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医保分局)

24.降低居民居住成本推进“安居洞头”建设,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价、地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多渠道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缩短建设周期,到2025年,建成安置房542套以上。改进完善住房公积金支持解决基本住房的使用机制,支持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服务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解决居住问题。统筹人才住房资源,保障人才住房供给,适时启动人才住房配租配售工作,到2025年,建设或筹集人才保障住房120套以上。推进渔农村危房改造,低收入农户对C级、D级危房采取原地拆建、易地搬迁的,在省级财政补助基础上适度提高配套资金。加快发展长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公交、环卫、家政、快递等基本公共服务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到2025年,建设或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76套以上,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80%(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区资规分局、住房公积金洞头分中心)

25.降低家庭养老负担完善民办养老机奖补政策,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社会化运营。充分发挥公办(建)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和公益属性,到2025年,建成1家以上公办养老机构,满足最基本、最刚性、最共性的养老服务需求,并优先为经济困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适当扩大养老服务保障对象范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范围适当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延伸。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加大医疗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力度,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到2025年,实现养老机构医养合作率100%,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医养合作比例达60%以上。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建设,探索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逐步实现老年人能力评估“一张表”。(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分局)

七)发挥社会保险扩面托底作用

26.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小微民营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到2025年,全区企业和个人社保参保人数达到8.8万人以上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通过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补贴、老年人直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渔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缴费补助,推进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和低收入群体政策性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到2025年,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落实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通过降低低档补贴、提高中高档补贴、延长缴费年限,鼓励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选择中高档次缴费。(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医保分局)

27.推动社保托底精细化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医疗和医疗慈善服务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总额预算下门诊按人头支付,扩大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报销范围。落实被征地渔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及时发放“过渡期专项补助”“生活补贴”。推动建筑业及各类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财政适当补贴等机制,引导灵活就业的新市民建缴住房公积金。完善农合组织成员建缴存公积金制度,探索“贴缴”“抵税”政策。推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温州益康保”,进一步降低保费价格和理赔起付线。(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民政局、住房公积金洞头分中心、区医保分局、区供销社)

28.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整合教育、民政、人社、住建、医保、应急、残联、妇联等部门救助资源,探索在街道(乡镇)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实现救助事项“一窗受理”、救助保障“一口支付”、救助服务“一站统筹”。建立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救助资金逐年递增机制,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为主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将救助对象逐渐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提升社会组织社会救助专业化和项目化水平,构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数字化社会大救助体系,解决受灾救助和临时救助问题。建立区域救助服务品牌,每年开展10场以上专项救助帮扶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救助帮扶服务。实现“助联体”实体化运作 2025年,街道(乡镇)“助联体”全覆盖,救助“一件事”联办率100%、探访关爱率100%、“幸福清单”送达率100%(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委改革办、区大数据中心)

八)扩大七类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29.持续扩大大专院校毕业生群体。推进510计划”“家燕归巢”“青年洞头”等工作,持续扩大区内大专院校毕业生总量。加大大专院校毕业生发展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聘请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外出培训等,加强对大专专院校毕业生的投入效益管理。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并给予创业补贴政策支持。常态化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建立导师制、学徒制等帮带措施,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提升大专院校毕业生群体生活便利程度,适时启动人才住房配租配售工作,完善针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群体的生活服务和人际交往平台。(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团区委、区财政局)

30.提高技术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收入。深入实施“展翅行动”,加快培育“新产业工人”,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培训支出,提升其劳动技能。鼓励企业内部建立鼓励技能创新的环境,引导企业按照劳动效率提升工人工资。鼓励企业创新内部分配方式,对产业工人实行岗位分红、股权激励,稳步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推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推动企业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改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方式,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支持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审改革试点,放宽中级工、高级工等级认定条件。(牵头单位:区总工会,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税务局)

31.健全对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对国家和省区税收优惠和补助资金政策实行刚性兑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在用电、国有资产房租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领域收费的监督检查,降低小微创业者和个体工商户日常运营成本。探索企业“白名单”治理,完善“涉企免罚清单”。打造柔性执法2.0,推广“首错免罚”“轻微免罚”“减免处罚”等柔性执法手段。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对市场主体67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容错机制。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加快“首贷户”拓展和“贷款码”推广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创业贷款支持。(牵头单位:区府办,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综合执法局、区税务局、团区委)

32.稳定城镇化转移人口的收入做好城镇化转移人口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探索依托“零工平台”,打造“新零工市场”,规范“零工”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完善新居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城镇化转移人口信贷可得性和便利性,用好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激励城镇化转移人口自主创业。构建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开发电子居住证一指办理、积分体系管理和应用、新居民画像等功能模块,提高城镇化转移人口实际可享受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城镇化转移人口居住规划。建立医保体系和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机制。解决好城镇化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促其安心进城、稳定就业(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金融办、区医保分局、区大数据中心、住房公积金洞头分中心、人行洞头支行)

33.推动高素质渔农民增收致富。健全推进“两进两回”的部门联动机制,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育50名以上农创客、高素质农民等乡村人才。支持农合联带动农户合作发展,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等模式,支持小农户利用实物、农房、宅基地等作价出资办社入社。落实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引导新型渔农业经营主体五年内服务带动90%以上小农户就业增收,力争推动40%的小农户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推进渔家旅游致富计划,持续开展“百县千碗”推介和渔家特色小吃培育行动。建设省级休闲乡村,迭代发展渔(农)家乐、精品民宿、花卉种植、垂钓海钓等乡村休闲旅游业(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供销社、区科技局〈筹〉、区人力社保局、区经信局、区文广旅体局)

34.健全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机制落实健全新业态行业用工管理的相关制度,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用工规范和劳动标准,探索建立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制度探索建立“互联网+法律”职工服务新模式。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新业态企业和从业人员工会组织。完善适应新职业、新工种变化的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相关政策,将新业态的职业(工种)纳入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清单。(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司法局、住房公积金洞头分中心、区总工会)

35.落实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落实中央和省市基层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落实中央和省市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维持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工资水平基本持平。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职能。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九)聚焦帮扶三大低收入群体

36.帮助未进城落户渔农民实现就业增收。探索建立渔农村劳务合作社,多形式开展针对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新型渔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资金投资项目优先聘用转产渔农民。以渔港经济升级工程带动未进城落户渔农民致富增收,发挥中心渔港、东沙渔港、鹿西渔港支点功能,培育精深加工、渔货贸易、冷链物流等业态,推广“蟹公寓”、紫菜育苗大棚等养殖新模式,启动近岸水域休闲渔场建设,实现渔旅融合发展。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成改革,允许村集体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闲置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自然资源利益共享机制,在实施自然资源变现、征地拆迁等过程中,要依法确保渔农民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确保渔农村居民享受资源资产增值权益通过合理方式教育和引导居民拓展投资途径,鼓励其在金融市场、保险养老上平衡投资分配比例,提升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配比,逐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组织强村公司,深化“金融强村”政策,完善向低收入群体聚集村庄的“飞地”抱团支持机制。加大村集体收益分配力度,村集体每年提取不少于30%的集体经济收益作为公积金、公益金后,实行集体成员按股权分红。(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国资委、区工商联)

37.强化困难群体政策兜底保障。建立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救助资金逐年递增机制,适当增加低保、低边对象的医疗救助比例和门诊报销比例,到2025年,全区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13000元以上,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收入认定标准放宽到低保标准的2倍,将门诊报销限额提高到3000/年。落实公租房保障和租金减免政策,对低保、低保边缘、社会救助群体和优抚家庭等优先实施公租房保障或租金减免。对低收入农户实行“一户一策一党员”结对帮扶,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光伏扶贫、星光经济扶贫、种植业扶贫、来料加工扶贫等项目。鼓励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和社会组织针对低收入农户设置“爱心岗位”,每年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20人以上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引导村集体将收益分配向低收入农户等群体倾斜。加强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建设街道(乡镇)辅助性就业机构,开发针对残疾人的来料加工就业岗位。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功能,梯次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探索建立大病医疗家庭支付封顶制和化解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多方联动机制,对困难人员个人负担5万元以上的合理合规医疗费用实行一事一议,实现化解率100%建立罕见病用药、救助保障机制,提升罕见病医疗保障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 :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分局、区残联)

38.加大困境儿童和高龄老年人群体的帮扶。建立健全儿童信息库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困境儿童、流入儿童、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完善儿童救助制度,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完善流动儿童教育监护网络,让流动儿童公平享受流入地的教育、医疗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强化渔农村、离岛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规范 “老年食堂”运营制度,实现助餐、配餐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提高“智慧养老”水平,加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智能照护和监测预警。(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妇联、区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调的工作体系。“扩中”“提低”工作作为共同富裕“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各街道(乡镇)、各部门要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根据本行动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责任单位:▲区委办、区府办 )

二)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扩中”“提低”工作专题例会,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扩中”“提低”任务指标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跟踪式考核,系统构建工作闭环体系。建立“扩中”“提低”政策评价体系,阶段性开展政策评估,根据“扩中”“提低”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调整有关措施。(牵头单位:区委办〈区考绩办〉,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

三)建立群体画像对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进行精准识别,通过打通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利用省大救助平台的核对功能,开展存款、房产、车辆、公积金等信息核查,通过居民用电、用水、通讯、交通等数据开展辅助评估。在归集不同群体收入全量数据和建立收入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收入群体的跟踪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转化为精准优化政策能力。(牵头单位:区统计局,责任单位:区府办、区发改局、人行洞头支行、区大数据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

四)推动要素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扩中”“提低”专项激励政策,强化税收、金融、土地等要素资源支持,促进要素资源向基层倾斜、向重点人群倾斜。努力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全省、全市率先探路。(牵头单位:区委办〈区考绩办〉,责任单位:区委改革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资规分局、区金融办、人行洞头支行)

五)营造勤劳诚信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引导社会预期,凝聚各方共识。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加强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慈善事业等方面的舆论引导,不断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长效治理机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完善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和惩戒机制,将有意骗保骗救人员纳入失信黑名单,对失信人员开展严肃惩戒。(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