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4-02 09:07:29 浏览次数: 来源: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体:[ ]

洞头县人民政府文件

 

洞政发〔2011〕16号

 

 

 

洞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第一节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牢牢把握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加快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建设,全面实施海上崛起345”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35亿元,较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9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889元,折算3972美元,年均递增13.3%(现价)。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22亿元,年均递增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亿元,年均递增19.7%

 

 

2.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十一五期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渔农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18:34:48调整为10:38:52。调整渔业结构,稳定近海捕捞生产,加大水产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优化工业结构,石油化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总产值达到48.33亿元,年均递增17.0%。提升现代服务业,旅游创强工作成效显著,状元岙深水港开港运营,港航服务业取得突破,商业、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力推进百项百亿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1亿元,为十五期间的2.8倍。建成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灵霓北堤、陆域引(供)水(一期)工程、状元南片围垦、北岙后二期围垦、杨文二期围垦、大门及鹿西车渡码头等,基本建成连港环岛公路等关键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建成新城一期道路、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成县人民医院、新城客运站等配套项目。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完成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北岙农贸市场改扩建和人民路节点改造。统筹城乡发展,改造农村电网,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六六八示范工程,渔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4.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不断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海洋藻类技术研发和工业技术转移中心、省级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创成省级教育强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获得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创成国家卫生县城不断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获得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老干部(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一期)。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建了一批省市县文化示范村示范户,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健身苑点平安洞头扎实推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国家级双拥模范县。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双拥、人防、气象、统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5.生态建设逐步加强以推进生态县建设为抓手,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生态建设“369”行动计划,建成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市级生态村、29个县级生态村,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沿海防护林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实施大型裸露山体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生态资源修复,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寮顶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南污水处理厂和62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单位GDP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5%,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指标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37元,恩格尔系数为44.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建成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劳动力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实施城乡零就业家庭就业创业援助。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发展,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退渔渔民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稳步发展,建成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家,扩大城镇廉租房住房租金补贴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惠及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扶贫事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由于受对外交通条件制约、内部基础设施薄弱、宏观经济波动、国际环境多变等因素的影响,十一五规划确定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海洋产业增加值、港口货物吞吐量、城市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指标未能如期完成

 

专栏一: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   标

2005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实际

2010

目标值

年均递增(%

2010

完成数

年均递增

%

经济

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9

41

13

34.35

12.1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

3.1

3

-2.5

3.34

-5.4

第二产业(亿元)

5.7

15

19

13.03

15.3

#工业(亿元)

4.0

11

19

9.78

17.9

第三产业(亿元)

8.1

23

14

17.98

14.7

2.三次产业比重

18:34:48

7:37:56

10:38:52

3.人均生产总值()

14389

29300

13

26889

13.3

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8

4.5

20

5.22

23.8

5.工业总产值(亿元)

27.6

55

20

48.33

17.0

6.五年累计全社会投资 (亿元)

80

89.51

当年投资额(亿元)

13.1

17.5

6

21.97

10.8

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4

8.9

15

10.99

19.9

8.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

2373

4000

11

5433

18.0

9.海洋产业增加值(亿元)

15.5

32

16

23.5

9

10.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259

1000

31

486

13.4

社会

进步

11.城市化水平(%

36.5

50

41.5

12.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7.8

9.5

9.5

13.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1.6

1.8

1.8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3

3.87

15.人口自然增长率(

4.38

≤6

≤5.12

16.新型农村医保参保率(%

53.9

95

99.9

人民

生活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812

19050

12

20307

13.4

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872

7840

10

8937

12.9

19.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

46.8

41

44.3

节能

减排

20.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

0.9

0.9

21.化学需氧量(吨)

1643

1643

22.二氧化硫(吨)

823

823

23.城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7.46

15

15

2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75

2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形势判断

 

十二五期间,洞头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1.发展机遇

——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洞头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国家部署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浙江将全力加快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建设,洞头海岛开发开放纳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为洞头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旅游等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发展临港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温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为洞头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温州大都市区推进战略的实施,“1650”大都市总体空间架构的规划,使得瓯江口区域成为温州中心城市拓展新空间、谋求新突破、寻找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洞头纳入温州大都市主中心规划,打造三大市级功能区,建设三大市级建设平台,且随瓯飞工程和温州浅滩围垦工程建设,不仅为洞头融入温州大都市创造了条件,也为洞头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专栏二:瓯飞工程

瓯飞工程,北围堤从龙湾海滨北堤北端起,沿浅滩围垦南堤平行位置,一直向东延伸到小霓屿与上关山岛的连线,东围堤由小霓屿(在小霓屿侧预备瓯江南口通道)附近,连线至凤凰山岛,南围堤由凤凰山岛到丁山二期南堤东端,围涂面积约42万亩,堤线总长49.8<45.645公里>,工程总投资将达199亿元。

——洞头对外大通道建设,为洞头发展提供了新支撑。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疏港公路、大门大桥工程和状元岙深水港的建设,以及规划建设的疏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和一批港口工程等重大交通设施,将极大改善洞头的对外交通条件。对外大通道的建设,解决了洞头向南连接海西区、向北融入长三角、对外开拓国际市场的交通瓶颈。依托对外大通道,打造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的储运、中转和贸易基地,发展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海洋旅游休闲城市,创造了优势条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为洞头发展带来了新环境。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平发展势头良好,两岸经济关系迈向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的步伐加快。洞头作为对台直航口岸之一,并凭借与台湾地理相近、民间贸易源远流长以及产业互补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洞头与台湾之间开展临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渔业和商务商贸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洞头产业转型升级。

2.面临挑战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洞头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深水港集疏运体系不完善,道路等级低,岛际交通不便,电力供应能力不足,旅游配套设施滞后,难以适应大规模开发、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要素制约仍较突出。产业供地严重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科技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体系相对滞后,人才支撑薄弱,思想观念落后,成为新一轮发展的软瓶颈

——产业实力亟待提升。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短,聚集效应不明显,知名品牌少,缺乏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转。

——城乡统筹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大,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洞头仍处于强化基础、培育功能的阶段,转型与增长并存、打基础与上台阶并存,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坚持城市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创新借力,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力争进入全市中等发展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错位发展的原则。按照特色定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突出城市化引领作用,培育城市服务功能,突出海洋和海岛特色,反映洞头文化底蕴,打造海岛城市景观,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形成与温州中心城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洞头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发展基础,找准切入点,转变发展方式,在特色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实现重点突破,着力打造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

第二,坚持区域联动的原则。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岛间联动发展、共同发展;积极融入温州都市圈、对接海西区、连接长三角,在区域联动中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海岛开发开放政策,为海岛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加快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加强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与人居环境的持续优化,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坚持惠民利民的原则。推动开发开放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民生保障工程,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

专栏三: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

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是依据洞头优势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十二五期间及更长时期的战略定位。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以国际性旅游休闲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城市、营造生态环境、优选主导产业、构建和谐社会,把洞头建成开放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海洋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繁荣之岛、休闲之岛、和谐之岛。突出国际性,是基于顺应温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以国际理念谋划发展,以国际标准建设海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融入温州大都市的要求;突出旅游休闲,是基于旅游业集聚高端要素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大、富民效应好,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突出,是基于立足洞头资源禀赋,彰显海岛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的选择。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洞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力争进入全市中等发展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是:

1.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9亿元,年均递增1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33%。生态型经济初现成效,要素资源制约得到缓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明显加快。

2.海洋经济实现新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到2015年,临港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11%;港口吞吐量1000万吨,年均递增15.5%;游客接待量达到302万人次,年均递增8%。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升。海岛开发开放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3.城乡建设开创新局面初步形成温州大都市区洞头主中心的城市框架,新区功能明显完善,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初步形成具有较高生活品质、较强产业支撑、良好人居环境和初具海洋特色的现代旅游休闲城市。村镇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4.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建设与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相匹配的生态环境,到2015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达到功能要求,噪声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5.社会和谐取得新成就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居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政府职能转型有序开展,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养老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稳步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300元,年均递增11%;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500元,年均递增13%

 

专栏十二五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标

2010

完成数

2015

计划数

年均递增

(%)

 注

结构

优化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4.35

68

12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

3.34

3.2

-2


第二产业(亿元)

13.03

25.5

12


第三产业(亿元)

17.98

39.3

14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5.22

9

12


人均生产总值()

26889

52000

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1.97

90

33

含市级及以上项目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99

23

16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486

1000

15.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4

58


R&D投入占GDP比重()

0.7

1.5


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

5433

7000

5


改善民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307

34300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937

16500

13


城乡居民收入比

2.32

2.08


恩格尔系数(城镇/农村)(%)

44.3

≤39


社会管理

城镇登记失业率(%)

3.78

≤4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1.8

2.13


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

40

90


人口自然增长率(

≤5.12

≤6


城市化率(%)

41.5

55


环境保护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

0.9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9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第五节  战略思路

 

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突出建设一湖三岛,实施五大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洞头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建设一湖三岛

一湖: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依托洞头一环数岛、众星拱月的独特地理风貌,环绕海西湖布局城市功能,建设环海西湖滨水景观带,塑造山、海、城、湖交融的城市景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培育现代城市服务功能,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承接温州大都市功能分工,打造极具海洋、旅游、休闲特性的精品城市。

三岛:旅游休闲岛、临港产业岛和生态宜居岛。旅游休闲岛:发挥海洋旅游休闲资源优势,注重海洋旅游休闲差异化发展,开发、创新特色旅游休闲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休闲中高端产品,完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把洞头建设成为区域特色明显、山海互补、岛岛有主题的海洋旅游休闲目的地。临港产业岛:依托港口和岸线优势,陆岛联动,陆海衔接,岛岛相连,合理分工,突出重点,着力在临港工业、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海洋渔业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建设成为上规模、上水平、高效益的临港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和海洋渔业基地。生态宜居岛: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海岛山林、旅游休憩和蓝色海洋相结合,构筑山、海、城、湖、林相间的绿色空间网络,把洞头建设成为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人居福地;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加强以民生保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洞头建设成为劳动更体面、生活更美满、社会更和谐的幸福家园。

2.实施五大战略

城市化引领战略:推动海岛城市向半岛城市转变,国际水准审视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推进,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运行服务体系,不断凸显洞头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旅游休闲特色,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宜居城市、品质城市,实现城市转型升级。加强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转型升级战略:在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先发展壮大以海洋休闲、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新型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建设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打造海洋经济高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破解城乡壁垒,推动社会形态由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和谐社会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社会转型升级。

基础先行战略: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围垦、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新突破。积极对接经济全球化,实施大港口工程,加快开发深水港、建设集疏运体系,使之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拓展洞头国际市场空间。积极对接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实施大交通工程,加快融入温州都市圈、对接海西区、连接长三角,拓展洞头区域发展空间。积极对接温州大都市和瓯江口新区建设,实施大围垦工程,加快推进滩涂围垦步伐,拓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空间。

生态优先战略: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注重生态文化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人居实验园区,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人才,活跃创新主体,汇集创新要素,完善创新服务,营造创新环境,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及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先行试海岛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率先建设海岛开发开放的新平台,率先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洞头特色的海岛开发开放新路子。 

第六节  战略布局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于洞头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强化功能,突出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不同区域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主体功能区

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实施不同的开发力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发的协调发展。

优化开发区主要包括县城建成区、建制镇中心区和乡政府所在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要素聚集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县域经济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城镇建设规划控制区、港口和工业功能区、滩涂围垦规划控制区。通过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协调好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城市功能区和旅游服务区,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森林覆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其他部分离岛地区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促进超载人口有序外迁和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度开发,建设成为生态安全网络的重要组成区域和旅游休闲的重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特别对自然文化遗产,要严格禁止人为活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之建设成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基本区域。

2.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和北生产、南生活区域特点,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岛岛协同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依据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趋势,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开放式的空间布局框架。

一核:环海西湖商务休闲核心区。以新城区、环岛西片围垦区、三盘岛、状元岙南片围垦区及霓屿南片围垦区等为主体的环海西湖区域,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商务商贸、港航服务和科教研发等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打造成为洞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核心区。

两带:港口经济带和渔港经济带。在霓屿西部、元觉西北部等区域,依托状元岙深水港、交通区位等优势,以围垦拓展空间,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港口经济带。以温州(洞头)中心渔港和东沙港为核心,以连港环岛公路为纽带,统筹海域、岸线和腹地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渔港经济、水产品交易和商务服务,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渔港经济带。

三区:大门临港产业区、鹿西现代渔业区和离岛生态抚育区。依托大(小)门岛临港产业基础和大门大桥建成后的交通优势,纵深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引进大型临港工业项目,建设临港产业区。发挥鹿西岛优势资源,推进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延伸产业链,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离岛大部分人口稀少或无人岛,除大瞿、竹屿、南策、北策等少数岛屿适度发展海洋旅游休闲外,多数离岛以海洋生态保育为主。

3.主题岛布局

按照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坚持科学用岛、岛岛有主题,一岛一特色的开发原则,挖掘各个岛屿的区域特色、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内涵,确定其主要功能,保留和发挥其个性特征,突出各岛屿间的优势互补,注重周边岛屿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规划主题化、建设精致化、环境生态化、功能差异化的主题岛发展目标。其中:

洞头岛:优化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提升南部片区,突出发展旅游休闲、商务商贸、科教研发和公共服务,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大(小)门岛:突出引进大型临港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打造临港工业基地和大宗原材料中转配送物流基地。

状元岙岛:突出发展集装箱、大宗货物为重点的中转、贸易、加工、分销、配送于一体的现代港口物流业,打造成为温州港口物流基地和温州港核心港区。

霓屿岛:突出发展港口配套服务、民俗文化创意、生态休闲渔业,打造临港型服务业聚集区。

鹿西岛:巩固海洋捕捞业基础,积极开辟新渔场,努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和船舶修造,拓展渔业后方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打造现代渔业基地。

半屏岛:依托山海景观,突出发展影视拍摄、摄影绘画、艺术展示和文化旅游,打造文化创意基地。

大三盘岛:突出引进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娱乐等项目,打造高端海洋休闲度假区。

竹屿、南(北)策、大瞿等离岛: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竹屿、南(北)策、大瞿等岛屿适度发展高端海洋旅游休闲产业,其它岛屿作为海洋生态保育区。

 

第三章  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县

第七节  以业兴岛  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规划引导、品牌引领、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港航物流和商务商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特色服务业。

1.优先发展旅游休闲业

加快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环境优质化、旅游设施现代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特色鲜明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把洞头打造成为海洋旅游目的地、温州海上旅游休闲中心。

实施旅游休闲精品工程。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的要求,全力整合海岛海洋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休闲精品工程和精品产品,科学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质量。整合仙叠岩、半屏山两大景区,加快连港蓝色海岸带建设,使之整体达到5A级旅游景区标准,成为核心品牌景区。推进环海西湖的农村文化节点、休闲节点、山景住宅节点、大桥观景节点的规划建设,打造环海西湖旅游休闲带,建设集人居、观光、休闲、度假、游乐、美食、演艺、运动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拓展提升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实施精品化改造,提升神州海上第一屏、望海楼、海霞、中普陀寺等旅游品牌。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上运动、健康疗养、游艇邮轮等体验型休闲产品,重点推进东港奥博休闲中心、珑头湾海洋旅游度假中心、海钓中心、游艇俱乐部、中国滩涂嘉年华和国际邮轮泊港等项目的落地建设。打造旅游主题岛,划出若干个无居民岛屿作为旅游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开放的旅游政策,进行深度整岛开发,发展高端旅游项目,强化海洋旅游差异化发展。

提升旅游休闲服务能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延伸旅游休闲产业链,促进旅游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高品位的旅游美食街、海鲜大排档和渔家乐,提升海岛美食影响力。加快发展旅游酒店业,实现高、中、低档酒店梯次配置。构建内畅外快的旅游交通体系,推进旅游景区通景公路和景区车辆换乘系统建设,加快景区周边停车场和码头建设。建设洞头旅游接待服务中心,规范旅行社行业服务,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洞头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深度挖掘传统民俗表演,鼓励发展旅游娱乐业。

改善旅游休闲发展环境。把旅游、休闲元素全面融入海岛城市发展,按照旅游休闲的要求建设市政设施、整治城乡环境,形成新区特色明显、老区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营造处处是风景处处可休闲的海洋旅游休闲环境。重视城市规划和设计,挖掘洞头海洋文化、闽南与瓯越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内涵,体现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质。树立社会化大旅游观念,发扬海岛群众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会导游、人人促旅游的旅游发展氛围。

2.重点发展港航物流业

加快推进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状元岙临港物流园区,争取设立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推进杨文三期物流基地建设。引进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型港口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推进异地“无水港”建设,拓展腹地物流货源。推进对台货运直航班轮发展,积极开辟欧洲、中东等远洋航线,逐步建设成为浙西南和闽东北的重要枢纽港、大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海运、港口企业及其配套服务的口岸、港务、金融、保险、船务中介等机构进驻,提升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船舶,提高海洋运输业综合竞争力。水路货运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水路客运重点发展适应陆岛、岛际运输的客滚船、标准化渡船、高速客船、高档次旅游船。

3.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

差异化发展商贸业。大力培育新城区商贸中心,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区,引进综合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发展具有错位互补功能的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特色街(店),提升新老城区商贸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温州(洞头)水产品交易中心市场,使之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水产品交易平台和区域集散中心。利用大门大桥建设的契机,培育一批大宗原材料和大宗商品批发中转的商品交易市场,重点承接温州区域生产资料商品市场转移。加快旅游景区出入口商业网点建设,培育旅游商圈。

健全城乡商贸网络。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大力发展集农资供应和消费品供应为一体的渔农村商业网络,大门、元觉、霓屿和鹿西等分别建设乡镇配送中心+乡村农家店的配送销售网络。在老城区、新城区、大门、东屏等主要居住区规划建设集居民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加快交通节点商业设施建设,重点提升发展港口码头、干道车站的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优化供应链体系。

4.努力培育特色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非生产性公司总部、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重点引进海运、建筑、石化等行业的企业总部落户,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衔接紧密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积极争取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在洞头开设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法律、会计、审计、工业设计、工程服务、租赁、广告、咨询、会展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进驻洞头,建设集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和高端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商务聚集区。

文化产业。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充实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力量,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满足高素质人才培训需求。积极发展以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市场,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发展群众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大力支持民间文化娱乐表演团队发展,挖掘和开发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与旅游休闲业相配套的文化娱乐市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健康产业。引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按照产业高端、特色突出的定位,引进大型健康服务企业和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发展健康保健、养生康复、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健康培训咨询等健康服务业,努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健康服务聚集地。

海钓产业。发挥渔业资源优势,发展岸矶钓、滩地钓、筏台钓、近海船钓和深海船钓等多种形式的海钓项目,强化专业海钓和旅游海钓发展相结合,延伸产业链,培育钓具钓饵生产销售、船艇租赁、导钓服务、渔家食宿、水上餐厅等配套产业,重点建设大众化游客岸钓基地,开发一批岛礁景点作为专业钓场,发展休闲海钓俱乐部,组织培训导钓队伍。支持世界海钓中心和国内外钓鱼赛事落户,扩大洞头海钓影响力,努力将全国海钓基地建设成为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国际海钓基地。

第八节  以港强县  发展临港型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改造提传统产业,培育海洋新兴工业,扩大总量规模,提升产业素质。

1.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

发展临港型工业是洞头推进工业化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突破口。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绿色经营等手段,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障临港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临港化工业。择优发展石化工业,集聚精细化工业。加快推进大小门临港产业起步区建设,重点发展新型石化,引进国内外大型节能环保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构筑完整的化工产业链。

船舶修造业。整合现有船舶修造企业,引进大型船舶修理企业,优先发展特色游艇制造业船舶配套工业。

物流加工业。发挥深水港的大宗货物集散和中转优势,发展与物流园区、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相配套的临港装配加工业、两头在外的加工组装业,努力构筑物流加工聚集区。

2.努力提升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机械汽配业。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引导现有机械汽配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力争引进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及相关配套项目,形成产成品与零部件生产分工协作、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电子电器业。引进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现有电子电器行业整合提升、抱团发展,向联合型、规模化、配套厂方向发展。

水产加工业立足水产品加工业的现有基础,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加大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贸易,注重特色,提升层次,打响品牌

医药工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扩大具有竞争力的原料药、中间体、针剂、胶囊的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新型制剂,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成长型重点企业整合上市。

3.积极培育海洋新兴工业

积极发展海洋生物、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新工业,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海洋生物产业。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技术手段,重点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保健食品开发和海洋生物资源加工。

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装备制造的发展机遇,重点引进生产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设备、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环保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

海洋新能源产业。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海洋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

4.全力建设临港产业聚集区

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基础先行,局部启动的思路,突出专业基地建设,促进临港产业聚集,建设成为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基地。

大小门临港产业基地:包括大门镇所辖行政区域,远期规划陆域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围垦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重点启动包括小门岛及大门岛山体以北、以西的规划围垦区域,努力建成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起步区。加快引进以新型石化为主导的重化项目,打造临港工业精品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成为洞头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霓屿临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3万亩,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旅游纪念品、钓具等特色产业,新型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

洞头本岛工业基地:依托杨文和南塘工业基地,重点推进电子电器、机械汽配、医药化工、泵阀等产业区块发展,促进企业规模发展、聚集发展。

第九节  以海富民  发展特色渔农业

围绕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改造提升传统渔农业,发展新兴渔农业,建设现代渔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渔农业支撑保障体系,推进具有海岛特色的渔农业实现现代化,促进渔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1.发展现代渔业

海洋捕捞业。完善海洋捕捞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休渔期、禁渔区制度,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巩固鹿西渔业基地,调整捕捞结构,改进捕捞作业方式。探索发展远洋捕捞,开辟新渔场。健全捕捞基地通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合作,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海水养殖业。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巩固发展羊栖菜、紫菜等优势养殖业,积极探索新型养殖方式,推进健康养殖和无公害生产。挖掘养殖区潜力,拓展养殖空间,鼓励由浅海海域向深水海域发展,支持域外养殖,开辟养殖新渠道。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优质种苗繁育、深水海域养殖三大工程。

渔港经济。加快中心渔港、东沙渔港、鹿西渔港及其后方陆域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汛避风能力,建设成为以中心渔港为主、以东沙渔港和鹿西渔港为辅,集渔船安全避风、水产品流通加工、休闲渔业发展、渔业后方补给及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渔港,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三次产业互相促进、产业层次较高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带。突出发展生态观光养殖、海钓、滩涂旅游等多种休闲渔业,培育一批集观光养殖、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渔家乐

2.打造精品农业

从海岛实际出发,挖掘农林牧业的生产潜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生态农牧业,重点扶持设施农牧业、绿色农牧业和新兴农牧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保护耕地,发展蔬菜、瓜果等种植业。稳步发展畜牧产业,扶持规模养殖场,推广态养殖技术,发展特色养殖业。重视林地林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力发展公益性生态林,推进封山育林工程,鼓励发展苗木花卉等经济林。按照农牧业转型、提升和拓展的要求,建设大门、东屏、鹿西等特色农业精品园。

3.强化支撑体系

加强渔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水平。推行渔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系统。全面推进渔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建设渔农村信息化公共平台工程,保障渔农村通信畅通。大力发展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创办渔农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渔农业组织化程度。

 

 

第四章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休闲城市

第十节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打造大港口

全面推进大小门港区和状元岙港区建设,构建水陆配套、江海联运等集疏运体系,完善信息畅通、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温州港的核心枢纽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海运运力规模达到100万载重吨。十二五期间,状元岙港区重点推进华港石化码头5万吨级化工泊位及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设,实施10万吨级进港航道疏浚工程。到2015年,初步形成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港口加快大小门港区建设,尽快启动3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利用现有港口码头资源,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积极吸引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促进深水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

2.构建大通道

构建以高等级公路为主干线,干线公路、市政道路、农村公路相互配套,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立体型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南北陆路交通大通道建设,建成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疏港公路、大门大桥工程,开展洞头疏港高速公路和大门至浅滩连接线前期工作。加快南北两个综合交通路网建设,重点推进大小门岛疏港公路、小朴至白迭公路等交通工程,完善县域道路网。提高鹿西、大门客汽运船舶的抗风能力,增加航运班次,改善南北区域的交通联系。建设洞头县客货运中心,逐步构建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实现零距离换乘。到2015年,洞头全县公路总里程超过19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80%,全县客货运等级站达到9个,100%乡镇拥有等级客运站,通公路的行政村基本拥有停靠站。

以内畅外快交通网络为基础,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推进城市核心区重大功能区块建设,构建十分钟经济圈, 即10分钟路程连接环海西湖五岛核心经济圈。依托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疏港公路和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增强与温州中心城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提升洞头城市差异化功能,逐步实现与瓯江口新区的联动开发、与温州中心城区互动发展,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即洞头本岛半小时路程分别连接大小门临港产业基地和温州大都市中心城区。

3.建设大水利

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滩涂围垦。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环岛西片围垦、温州浅滩二期促淤等重点项目,力争建设霓屿南片围涂霓北临港产业基地促淤、大小门岛际一期围垦等重点项目,加快黄岙二期围垦、小门西片围垦等工程建设。建设大门陆域引水工程和洞头半岛西片陆域引水工程二期,启动鹿西仰天岙水库建设,以满足海岛大开发、大建设的需求。

4.完善大能源

根据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建设适度超前、高效能、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网络。适应临港产业发展和建设需要,通过大门大桥引入220千伏电源,建设大小门电网及相关的输变电配套设施。建成110千伏洞头输变电工程、35千伏大门至鹿西输变电工程,完成新建变电站的配套线路建设。2015年,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启动建设110千伏变电站2座,建设一批架空环网和开闭所。继续推进风电场建设,建成东海丽水36-1油气上岸终端工程。

5.发展大信息

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工程,以数字洞头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对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和典型应用示范实施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发展数字政务,整合政务网络资源,完善税务、海关、航运、土地、交通、社保等重点业务系统,构建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展数字商务,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与应用,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发展数字生活,实施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工程,完善3G网络及设施,提高宽带网覆盖率,加快教育科研、公共卫生、公用事业、城市管理、社区生活等领域的信息化步伐,推广智能一卡通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提高社会信息化普及应用能力。

专栏五:十大建设工程

一是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疏港公路,总投资43亿元;

二是大门大桥一期工程,总投资20.36亿元;

三是状元岙港区开发,总投资21亿元;

四是110千伏洞头输变电工程,总投资2亿元;

五是围涂工程,总投资12.8亿元;

六是洞头渔港工程,总投资6.37亿元;

七是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5亿元;

八是商务综合体,总投资3.3亿元;

九是国际会议中心,总投资30亿元;

十是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总投资5亿元。

以上合计总投资为154.33亿元。

第十一节  加快推进城市发展

以建设温州大都市洞头主中心为目标,以城市转型提升和空间拓展为抓手,以内外交通网和市政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洞头融入温州大都市步伐,主动参与温州城市功能分工,强化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紧扣海洋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突出建设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推进城市规划主题化、城区人口集聚化、城市建设精致化、城市管理科学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魅力,放大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大门、鹿西城镇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1.拉开大框架

调整城市发展框架,构建一主两组团、层级分明、功能清晰的城市空间结构,以环海西湖区域为城市中心,加快大门、鹿西城镇建设,形成极具海岛特色的群岛型城市空间开发新格局。

做大环海西湖城市中心。加快建设由新城片区、老城片区、元觉片区、霓屿片区组成的城市中心,按照海中城、城中湖的发展理念,强化特色建城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发展旅游休闲、生态宜居、港航服务、商务商贸、科教研发和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人居实验园区,集中体现城市景观秀丽、文化高雅、生活安宁、经济繁荣的城市风貌。

新城片区:包括新城一期、新城二期、环岛西片围垦区、三盘岛等,重点培育发展生态宜居、旅游休闲、商务服务、文化科教、公共服务等功能,增强城市辐射能级,集聚人口,成为洞头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老城片区:包括北岙老城区、东屏镇等,重点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生态宜居、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等功能。杨文、南塘工业基地近期适度发展清洁工业,远期逐步转换成居住、商务等服务功能。

元觉片区:包括状元岙岛、青山岛、花岗岛等,重点培育发展港口物流、港航服务、休闲居住等功能。

霓屿片区:包括霓屿岛及其围垦区,近期重点是做好围垦造地,拓展空间,远期作为城市远景扩展的主要腹地,是洞头城市立足长远、融入温州、实施城市西移战略的重要节点,重点培育发展临港工业、生态宜居、商务商贸和港航服务等功能。

做强大门组团。包括大门岛、小门岛等,主要培育发展港口物流、港航服务、临港工业、生态宜居等功能,成为洞头经济重镇、温州大都市主要功能区之一。

做优鹿西组团。包括鹿西岛等,主要提升发展现代渔业、生态宜居等功能。

2.强化大市政

从温州大都市主中心建设的需求出发,突出海洋旅游休闲特色,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高标准配置城市市政设施,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洞头城市建设的品位。

强化市政设施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有序开展,尤其对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地下管网设施,实行同步预设、分步实施铺设,杜绝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加快供水输配管网、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及城市防洪滞洪区等设施建设。打造符合人性化、休闲性、简明化、便捷性要求的城市路网,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公交站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公交体系。注重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实行停车场、地下商场与人防工程设施共建、功能共享。加快城市亮丽工程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好东屏公园、燕子山公园、大门望海公园,构建显山、露水、亲海的海岛景观。

    按照开发提速、建设提前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快新城二期建设步伐,尽快布置完善的市政设施,尽早为城市发展提供熟地,确保到2015年基本建成;加速状元南片围垦的建设,做到边回填边规划,尽早启动市政设施建设,到2015年前确保有成熟的土地可用;尽快开工建设环岛西片围垦工程,以超常规的措施,实行边围堤边回填边规划,确保2015年前完成工程,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空间。

3.培育大功能

按照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要求,突出培育三大功能。

培育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提升新城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新城教育、金融、商业、体育、文化、娱乐等项目落户,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疏解老城区建设密度促进新城繁荣,成为城市中央政务、科教研发和综合社区的主要拓展空间

培育旅游休闲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提升本岛旅游休闲接待服务能力。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有特色、高品位的旅游美食、旅游酒店、旅游购物、旅游娱乐,规范旅游服务,促进旅游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以连港蓝色海岸带建设、新二期开发和环岛西片围垦为契机,着力引进大中型旅游休闲服务项目,提升旅游休闲接待服务功能,逐步形成海洋旅游休闲服务聚集区。

培育商务服务功能,建设状元南港口配套服务中心和本岛南部商务服务中心。状元南发挥深水港优势,重点培育港区服务、港口物流和商务服务功能,建设成为生态型特色港航商务中心。以东沙港为中心,建设综合商务聚集区。

4.实施大管理

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开展六城联创,实施八大提升工程,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强化市容市貌、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城市污染防治、社会管理、市场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逐步建立现代城市综合性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管城,依法治城。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重点和难点问题,强化城市环境卫生落实门前三包,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杜绝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打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规范城市广告,切实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建设文明社区,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创建、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专栏六:六城联创和八大提升工程

六城联创——

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旅游经济强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

八大提升工程——

文明素质,城乡清洁,市容环境,绿化美化,生态文明,旅游产业,交通形象,公共秩序。

 

第五章  加快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十二节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加快新农村建设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居民社区建设、农村创业增收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建设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完成约15公里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0%,硬化路面通村率达到100%。加快农村公路站场建设,加快建设五岛沿线的公交系统,重点建设县城至乡镇和乡镇至村的客运网络,符合通达营运班车运行公路的村通达率达到100%。加大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陆岛交通。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实施配水管网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洞头南片各岛纳入城市供水网,实施偏远孤岛农村饮水工程。

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建成10千伏及以下新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工程,加快电气化村建设步伐。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快强塘固房工程和灾害监测系统的建设,创建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和救助能力。

2.新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以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为抓手,整合村庄整治和小康示范村工程、生态村建设等专项资金,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每年选择若干个村列入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进行重点整治,力争5年内使全县所有村居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整治农村各类非法占地、建筑乱搭乱建行为。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实施生态养殖工程,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零排放。全面推行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快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建设,整治村内池塘和水沟,开展农村改水改厕,继续实施森林村庄创建,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环境。

3.新农村居民社区建设

按照居民社区抓城市深化,向农村延伸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村居民社区建设,2012年开展社区建设的行政村达到60%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继续推广一村一中心的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推动社区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实施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继续开展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派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结对、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共建机制,引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建立农村新社区。深入开展科教、文化、卫生等三下乡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向渔农村延伸。

4.新农村创业增收工程

拓宽渔民就业创业渠道,开辟养殖新海区, 建设域外捕捞基地和在外养殖基地,鼓励发展生态型设施农业。有序发展家庭加工业、社区服务业和来料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扶持创办微小型加工企业和渔家乐,引导渔民创业致富。建设大门、霓屿渔民转产转业示范区,有效缓解大门、霓屿和元觉等地就业难的问题。

建立健全渔民创业就业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培训机构、网络等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渔民,在就业补助、税费减免、信贷优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加强社会帮扶,继续实施低收入渔农户奔小康工程共同跨越六大行动

5.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以改革促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社区股权改革,逐步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活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开拓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渠道,经营企业和经营资产并重,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贫困村的扶持力度。

第十三节  加快村镇体系建设  推进城镇化发展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优化城乡布局,构建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村镇体系。

1.加快村镇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以环海西湖城市为核心,以大门和鹿西城镇为重点,以中心村和新社区为基础,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网络型开放式的村镇空间结构形态加快环海西湖城市建设,推进建区内部城中村改造和周边村改居乡镇改街道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提升经济、文化、人口集聚能力突出北岙中心镇建设,提升中心镇经济能级和辐射作用构建一批中心村和新社区优化调整村庄布局,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结合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改进人口管理,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完善城镇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制度,优化商品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调控房地产价格,降低农村人口进城定居门槛。

2.推进自然村撤并和中心村建设

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调整村庄布局,稳步推进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改造,加快农村住房改造,促进集中居住,强化中心村建设。优先考虑将邻近城镇、产业区的较大村庄发展成为中心村,以中心村集聚乡村居住人口,使之更好地融入城镇经济之中。扶持地质灾害、生态保育、偏远海岛、贫困地区、工程建设区域等渔农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重点推进霓屿布袋岙新区建设,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强化中心村功能,积极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中心村参照城市居住组团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根据需要配置幼儿园、文化室、卫生所、二类以上标准的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基础设施,提高中心村聚集能力。

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推进三分三改为核心,以霓屿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乡,不断深化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宅基地空间置换工作,推进农村人口合理集聚。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方向,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征地补偿多途径安置办法、宅基地流转和立改套等新途径。推进海域使用权制度改革,稳定养殖海域使用权,完善海域的养殖证制度,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市场。健全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完善征用水域滩涂的权限和程序,切实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建设生态文明,营造海上绿色家园

第十四节  加强生态建设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全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1.海岛生态保护工程

保护滩涂湿地资源,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遏制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保护近岸海域自然生态,实施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保护和恢复海洋海岛生物多样性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对保护类海岛的监管,实施隔离制度,保护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重点建设温州(洞头)南北爿山(鸟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率先开展水源地污水治理。加强农田生态保护,实施水生态修复,发挥耕地在城乡建设中的生态阻隔作用。加强山体生态修复,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改善森林结构,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分阶段对裸露山体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对城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闭矿区进行全面生态修复。

2.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以洞头本岛为重点,以城区周边山林为城市绿地背景,以道路绿带为网络,联系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合理配置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力争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m2,城市中心区(旧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m2以上。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建设具有净化、美化、防护等多功能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生产绿地,力争创建14个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构建以交通干线绿化为基本框架、一般道路为依托,绿带连通的区域生态廊道格局,改造提高道路绿线控制范围内的现有绿地,重点建设洞头连港环岛公路和双垄——东沙港连接线等主要道路生态廊道。

3.生态细胞提升工程

加快生态细胞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园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促进生态环境高标准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专栏七:洞头县生态安全格局

以海岛、海岸线和山林为依托,以护山、净水、保农田为战略重点,对北部岛屿高丘生态区、中部岛屿林地与滩涂生态区、南部岛屿低丘城郊复合生态区、外围礁岛生态保护区等实行分区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修复和保护山体自然景观及植被,加强水源地、近岸海域和沿岸湿地保护,严格保护农田景观,维护生态安全。

第十五节  强化节能减排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环境质量。

1.健全节能减排机制

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改革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建立减排成本补偿机制,建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采购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促进结构性节能减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依据,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节能减排准入门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工程性节能减排,加快污水、垃圾、危废、固废等方面的处置设施建设。严格环保三同时验收、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测力度,坚决查处各种违法排污行为和违法能耗行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污水生化改造,积极推动重点污染行业工艺废水的分质处理,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加快4/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对工业企业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加强电镀污泥、化工制药行业废渣、各类有毒有害包装袋和容器等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

推广清洁能源。支持发展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发电。鼓励城乡居民使用太阳能、风能、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实施渔船节能降耗工程,推广渔船节能型柴油机、风能与太阳能发电、节油器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降低能耗。

发展循环型产业。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等农业循环模式。建立健全循环工业体系,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工业生产新模式

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构筑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重点组建废旧电子电器及电池收集网络与回收利用综合处理中心。

3.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清洁城乡。完善洞头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完成大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实行户三包、村收集、乡镇中转、县统一处理的运作模式,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成大门镇、霓屿元觉片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温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无害化处置,鹿西乡建成垃圾卫生填埋场。

清洁海域。控制陆域污染排放对近岸海域的污染,控制沿海新增入海排污口。在洞头中心渔港、东沙港、鹿西渔港和三盘等海岸设置废油废水收集站,控制海洋油污染和垃圾污染。对海滩和海上漂浮垃圾、旅游风景区海滨垃圾实行归位处理。定期对海底垃圾进行清理,探索对海西湖区域进行海底清洁整治,进一步优化景观环境。

绿色交通。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逐步鼓励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开展加油站、油罐车的油气排放综合治理。控制机动车噪声污染,对敏感路段采取降噪措施。实行货车限时进入主城区,禁止拖拉机进城。

绿色工程。强化建筑垃圾污染整治,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支持建筑结构绿色、设施绿色、装修绿色,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和工地扬尘污染,加大渣土运输管理力度。

绿色农业。强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严格禁养区、限养区环境管理。控制水产养殖污染,严格控制海区养殖密度,推广健康养殖。防治农田废弃物污染,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建设,推广有机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

绿色商务。加强商业网点、娱乐场所、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噪声源的管理。居民住宅楼内禁止新建娱乐服务项目,娱乐经营用房内实行隔音消声治理。遏制白色污染,开展限塑活动。控制服务业废气污染,加快城镇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城区餐饮业禁止使用原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

绿色政务。完善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可再生、可循环利用、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广泛推行绿色办公,节约用水用电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无纸化办公。

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和绿色文化活动,倡导节水、节电、节气,推广绿色产品,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洞头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第七章  强化科教文化,全面提升软实力

第十六节  推动科技进步  增强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继续加大科技财政投入的力度,增强政府投入对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引导能力,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支持企业整合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和创业者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重点支持特色渔农业良种繁育和推广、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新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城市建设等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每年集中资金重点支持若干个项目,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十二五期间,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以上。

2.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扶持一批行业技术突出、实验设施齐全、主攻方向明确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运用政府研发经费,每年重点支持若干个转型升级项目。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拓产学研合作渠道,创新产学研合作形式。引导企业、行业协会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联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问题。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结合洞头县特色产业开展技术研发,研发成果优先在洞头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行业协会、科技成果推广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营造宽松的自主创新氛围,规划建设科技创业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十七节  实施人才战略  提升教育质量

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1.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

继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创新,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造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面向海内外灵活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定期选派一批本地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培训。建立和完善专家库,有计划地向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借脑,实现人才合作共享。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收入分配,重点向各行业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妥善解决其住房、医疗保险、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构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建立财政性投入增长机制,着力解决人才引进、培养中的资金紧缺问题。

2.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迅速增加人才资源总量,实现人才总量年均递增6%以上。按照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要求,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引进和培养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各类高精尖人才,培养一支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3.更高水准的普及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施托幼一体化,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到2015年,学龄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8%以上,学龄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以上,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市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全部建成合格园。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实施小班化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到2015年,力争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5%以上。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扩大规模。建成新洞二中一期工程和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到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98%以上。

4.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新人口集聚区配套学校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整合城乡教育资源,重点支持偏远农村教育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引导师资向农村流动。继续落实贫困生资助工程,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维护残障对象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行小学中午托管制,探索偏远农村小学寄宿制度,配备住校生指导师,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5.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高标准配备科技活动室、图书馆(室)、视听阅览室,所有的教室配有多媒体小平台,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减少优秀师资的外流。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框架。

第十八节  丰富文化生活  繁荣体育事业

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加快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洞头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推进文化洞头建设,繁荣海洋海岛文化。实施一乡一韵、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努力创办国际海洋经济论坛、国际海洋文化论坛等文化活动,提高海岛文化品位。开展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积极传承民间艺术,繁荣文艺创作。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遗名录。完成第二轮县志编修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挖掘文化资源优势。

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数字电视及传输平台,推进有线电视整体平移。完成县图书馆、文保所搬迁工作,继续推进大门、东屏、元觉、霓屿、鹿西等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设市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数字档案馆和电影院。

2.繁荣群众体育事业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农民体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居民健身活动中心和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积极创建体育小康村。完善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壮大社会体育骨干队伍。抓好竞技体育,搞好竞技体育人才储备,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群众体育事业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乡村文体小广场工程、海西湖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体育中心射击训练基地等。

专栏八:文化洞头十大工程

文体阵地建设推进工程群众文化繁荣工程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精品创新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体人才培育工程文体旅游协作工程文化市场整治工程文体产业发展工程广电新闻提升工程。

 

 

 

 

 

 

第八章  切实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九节  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推进社会保险

建立健全架构统一、制度衔接、水平适宜、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基本全覆盖。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政策整合和衔接。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被收回海域使用权渔民社会保障力度,实现即征即保。扩大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制定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2.提高社会福利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和老人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福利设施。加快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福利服务水平,提高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和五保户供养水平。

3.加强社会救助

健全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完善医疗救助、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性基金会组织等慈善机构的作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筹募慈善资金,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大力开展双千结对奔小康活动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的价格补助力度。

第二十节  就业促进与就业服务

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社会就业渠道,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有序。

1.扩大社会就业

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合理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特困群体、下岗失业人员、渔农民、农民工等就业再就业工作,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活动,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实施城乡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的就业创业援助。

2.完善就业服务

发展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规范管理劳动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保障服务机制,拓展劳动保障服务功能,使劳动保障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强化日常巡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劳动关系调解和仲裁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

第二十一节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1.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和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市场秩序,规范药品价格,保障用药安全。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县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和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加强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和功能,增强其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着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肝炎、人禽流感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儿童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8%。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楼改扩建工程,达到二甲医疗机构标准。

2.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强基创优工程,健全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完善基层人口计生服务体系,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职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格局。转变人口计生服务机制,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推进经济社会政策和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宣传倡导,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和避孕节育服务工程。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权益,加快发展妇女事业。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十二节  社会管理与社会安全

按照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1.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构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维稳工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政府管理社会能力。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健全社会信息体系,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强依法治理,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市场法治,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侵犯知识产权、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改进执法办案的制度和方式,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改善政法部门的执法条件。

2.强化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工作,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应急和救援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食品、药品、餐饮的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切实加强质量技术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确保质量安全。加强粮食储备,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安全。提高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立乡镇、重点企业专职消防队,加快四个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观测、监测和预警预报,优化应急预案,建设防灾减灾预警指挥中心,强化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机制。

以争创平安大社区为重要抓手,以矛盾大调解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平安建设整体大格局,外围实施闸门工程,内部实施民安工程,面上实施错时联勤巡防,点上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工程和重点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积极推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强化信访工作,实行点题接访、预约接访、上门接访三层接访,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大力支持国防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防工程设施管理和军事设施保护。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专栏九:十大民生工程

一是出行便捷工程。着力改善岛内、岛际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

二是防灾减灾工程。重点建设海岛防洪排涝设施,提高海岛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三是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县乡镇(除偏远小岛外)陆域引水或自来水集中供应全覆盖。

四是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用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改造,确保城乡电力供应和用电安全。

五是校网优化工程。实施新一轮校网调整优化,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六是医疗提质工程。继续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七是住房保障工程。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人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八是就业促进工程。全力推进渔农民转产转业,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九是优美乡村工程。继续集中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十是平安创建工程。进一步巩固省级平安县建设成果,争创全国平安县。

 

 

 

 

 

 

 

 

 

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海岛发展机制

第二十三节  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根据浙江省的部署和洞头县的实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有利于海岛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将洞头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

1.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产业发展导向机制,从财税政策、项目准入、土地供应等方面重点支持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旅游休闲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对落后淘汰产业实行退出机制和退出补偿试点。创新旅游开发管理体制,开展海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行更加开放的海岛海洋旅游休闲政策。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实施双向飞地政策,不同乡镇的工业项目尽量安排在工业功能区。探索产业聚集区发展新模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对内的管理机制。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企业集团。

2.创新要素支撑体制机制

探索海域使用权和临港土地使用权改革,完善岸线有偿使用制度,实施开展用海域农牧化土地增加量置换陆上土地资源的试点。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开发利用城镇地下空间,完善退二进三退二提二机制,盘活城镇闲置存量建设用地。创新耕地保护模式,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完善产业投融资机制,优化重组政府投融资平台,建立国有资产和资源持续注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政策性金融贷款、国债支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动建立财政资金、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和外资共同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渔农民服务的地方特色金融机构,规范民间金融。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

3.创新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健全海岛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争取建立海域生态环境跨区域补偿机制和专项资金,明确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建立新建企业(项目)能评制度,建立健全产业环境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完善节能减排奖罚制度。

4.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政事分开、政资分开、事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管办分离,在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方式,规范办事程序,实行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办公和网上监管。推进基层管理模式改革,行政管理重心下移,构建完善的基层自治机制和组织体制。适时筹划 撤县建区工作。

第二十四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进两岸合作交流,拓展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加快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势产品出口,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加快开发新兴潜力市场。大力推动出口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申请国际认证,发展自有品牌,争创名牌。依托深水港,争取设立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转口贸易口岸和出口加工基地。争取将状元岙港区作为一类口岸开放,批准开通国际航线。

2.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招商项目,主攻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完善招商引资平台,强化基地招商和项目招商,引导海内外投资者参与海洋经济开发。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鼓励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探索市场化的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用地等前期工作,全面推行外商项目审批代办制,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

3.深化两岸合作交流

积极构建两岸经贸合作平台,拓宽两岸经贸合作领域,探索两岸经贸合作新途径。争取设立对台海上客运直航口岸,开通对台客货运直航,开展对台小额贸易业务,并放开对台小额贸易台湾船舶吨位和交易金额的限制。建设海峡两岸旅游集散中心和农产品集散中心,辐射浙西南、闽北、赣东、皖南等腹地。深化两岸临港产业合作,鼓励台商投资临港产业,争取设立台湾专属产业园区。深化两岸旅游合作,允许台胞开发三游经济、滨海高尔夫、健康会所等中高端旅游产品。建立两岸互送旅游团队、互建旅行社的旅游合作机制。

4.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发挥优势和特色,加强与全国其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全面联动瓯江口区域发展,主动衔接温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积极融入瓯江口区域整体开发,力争成为温州海洋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深化与海西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贸联系,夯实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第十章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十二五规划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将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引导到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上来。各部门必须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将目标具体化、措施化、可操作化,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部门领导负责制,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本规划为指导,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完善规划实施工作考核制度和行政监察制度,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2.实施项目带动

以项目充实规划,合理、科学地安排项目的时序和布局,注重空间均衡和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用规划指导项目,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增强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规划项目的筹划力度,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新建项目准入机制,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要根据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政策性投资项目,尽可能使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争取更多支持。

3.强化要素保障

规划统筹安排了一批关系全县发展大局、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要在政策、土地、资金、供水、供电上予以重点支持。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要论证合理的建设规模,按轻重缓急确定建设时序,确保政府资金及时到位。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第一资源,把开发人才资源和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发挥信息要素的引领支撑作用。

4.营造发展环境

加强规划与政策的协调统筹,在本规划指导下,做好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整合政策资源,挖掘政策潜力,打破政策瓶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引导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财政向农村、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倾斜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学习型社会,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保护创新创业热情,使全社会的创造力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文环境。加强本规划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识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舆论环境。

5.创新实施机制

增强本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强化各级各类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本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总体规划,县域内各类规划编制应遵循本规划要求,以本规划为基础,以确保洞头县“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发展重点得以实施和政策取向得以落实。发挥规划的约束功能,通过空间布局、资源许可等功能约束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适时开展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实行中期评估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修编、调整建议。

 

 

 

 

 

 

 

 

 

 

 语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本纲要描绘了十二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反映了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中共洞头县委领导下,全县人民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件

 

 

 

 

1.洞头县主体功能区规划

2.洞头县十二五产业空间布局

3.洞头县十分钟经济圈和半小时经济圈

4.洞头城市发展远景框架

5.洞头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分布图

6.洞头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表

7.洞头县十二五重大建设探讨项目表


 

 

 

 

 

 

 

 

 

 

 

 

 

 

 

 

 

 

 

 

 

 

 

 

 

 

 

 

 

 

 

 

 

 

 

 

 

 

 

 

 

 

 

 

 

 

 

 

 

 

 

 

 

 

 

 

 

 

 

 

 

 

 

 

 

 

 

 

 

 

 

 

 

 

 

 

 

 

 

 

 

 

 

 

 

 

 

 

 

 

 

 

 

 

 

 

 

 

 

 

 

 

 

 

 

 

 

 

 

 

 

 

 

 

 

 

 

 

 

 

 

 

洞头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交通工程

1

▲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疏港公路

总长40.4km,其中主线36.7km,一级公路标准;连接线3.7km,二级公路标准,总用地面积4695亩。

2010-2014

430000

2000

428000

(160000)

2

浅滩二期围区中连二路

总长15km,与77省道相接形成浅滩二期中部交通主干道。

2013-2015

150000

0

150000

(50000)

3

大门大桥一期工程

全长9.32km,其中主线长7.49km(大桥6.146km),接线长1.83km,一级公路建设标准,总用地面积990亩。

2010-2013

204000

26000

178000

(80000)

4

状元岙港区二期567号泊位

三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2012-2018

150000

0

50000

5

华港石化码头

5万吨级码头泊位1个。

2011-2015

60000

0

60000

6

霓屿安置区对外通道

总长1km

2012-2015

4000

0

4000

小计



998000

28000

870000

(404000)

7

东海救助中心温州基地

用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3m3,固定码头一座。

2009-2011

4950

3000

1950

8

温州洞头海事监管基地

用地面积35.4亩,1000吨级巡视船和65m级巡逻船泊位各一个。

2009-2011

4800

3400

1400

9

温州航标站工程

用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2425m2,固定码头一座。

2009-2011

2700

2200

500

10

连港环岛公路延伸线

小朴至白迭二级公路,全长约6km,用地面积270亩。

2013-2017

10000

0

3000

11

大门大桥接线公路

全长14km,二级公路标准。

2013-2018

26000

0

3000

12

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

总长20km

2010-2015

10000

1000

9000

13

农村乡镇客运站建设

用地面积2ha,主要为北岙客运站改建、新建小北岙客运站、大门客运中心、鹿西客运站、东屏客运站。

2011-2015

1600

0

1600

14

环岛养护中心站

总用地面积约12亩。

2011-2013

1000

0

1000

15

杨文三期物流基地

总用地面积181亩,3000吨级泊位一个。

2011-2015

20000

0

20000

小计



81050

9600

41450

合计



1079050

37600

911450

(44545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额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水利工程

16

浅滩二期围垦工程

浅滩二期64km2的围垦及回填。

2011-2015

2000000

0

2000000

(1200000)

17

小门西片围涂工程

堤线长2.6km,填海面积470亩,促淤面积309亩。

2009-2012

43000

14000

29000

18

黄岙二期围涂工程

堤线长3.9km,围涂面积5600亩。

2008-2015

34000

14000

20000

19

浅滩灵霓海堤加高工程

按百年一遇标准加高霓屿北堤,堤线长14.5km

2014-2015

100000

0

100000

(10000)

20

小霓屿促淤坝工程

促淤坝长1.72km

2009-2012

17000

8000

9000

21

浅滩二期促淤堤工程

促淤堤线长9.37km

2010-2012

37000

5000

32000

(10000)

22

霓屿布袋岙安置区用地围涂工程

堤线长781m,围涂面积677亩。

2009-2012

20000

10000

10000

小计



2251000

51000

2100000

(1288000)

23

环岛西片围垦工程

50年一遇标准,堤线长3.981km,围涂面积约3826亩。

2011-2017

100000

0

60000

24

南塘中西闸加固改造工程

水闸3*5M,设计流量为136m3/s,排涝泵站18m3/s,并配套建设排涝泵站、排涝、河道整治等。

2010-2013

6200

1000

5200

25

水利工程多功能化改造项目

水利工程的景观、运动、休闲、旅游等多个功能改造。

2011-2015

2000

0

2000

26

鹿西第二水源工程

库容5m3水库一座。

2012-2015

1500

0

1500

27

防灾减灾中心建设

预警中心3500及海洋气象监测、新农村气象服务、突发公共气象应急平台及新能源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工程。防汛指挥大楼及防汛台抗旱监测预警体系、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用地面积18亩。

2011-2015

4500

0

4500

小计



114200

1000

73200

合计



2365200

52000

2173200

(1361200)

渔港工程

28

鹿西渔港工程

防浪堤1130m,港池面积0.6km2

2011-2014

16000

0

16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额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29

鹿西渔港配套工程

港区护岸道路总长2000米及港区监控、通讯导航、消防照明灯设施。

2014-2015

3000

0

3000

30

东沙渔港一级工程

渔用码头90m,综合码头82m,护岸1800m,港区道路1720m,桥梁180m,港区给排水、污水、电力、路灯等综合管线建设。

2010-2014

3200

500

2700

31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东防坡堤

透空式防坡堤450m,护岸(港区道路)2km

2010-2013

6050

1550

4500

32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后方陆域配套工程

渔港管理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500m2,水产品交易市场5000m2及相关配套设施。

2011-2013

3000

0

3000

33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

用地面积146.12亩,建筑面积11.7m2

2011-2015

23000

0

23000

合计



54250

2050

52200

(52200)

能源工程

34

东海丽水36-1汽田终端处理

东海丽水36-1气田天然气可集储置40亿m3,凝析油21m3,占地面积220亩。

2011-2015

420000

0

420000

(100000)

35

大门220kV输变电工程

220kV变电站1座,容量2×240MVA,架空线路12km,用地面积30.6亩。

2012-2015

40000

0

40000

(20000)

36

▲110kV输变电工程

110kV起步变-110kV新城变架空线路及管槽敷设,主变为2×80MVA,用地面积5.76亩。

2011-2013

20000

0

20000

(15000)

小计



480000

0

480000

(135000)

37

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新建10kV架空线路50km,电缆线路20km,新建配变台区50个,配变50台,容量10000kVA;改造10kV架空线路50km,电缆线路20km,改造配变台区30个,配变30台,容量6000kVA

2011-2015

5000

0

5000

38

大门风电场工程

总装机容量19MW

2011-2013

25000

0

25000

小计



30000

0

30000

合计



510000

0

510000

(165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信息工程

39

数字城市建设工程

数字政务、数字商务、数字生活、创意数码港建设。

2011-2015

4000

0

4000

40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数字平台及双向网络改造。

2011-2015

3500

0

3500

41

三网融合工程

覆盖全县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三网融合。

2012-2015

2000

0

2000

42

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

北岙、大门宽带光纤到户。

2011-2015

2750

0

2750

43

洞头3G网络建设

县域内3G基站建设。

2011-2015

3400

0

3400

44

洞头移动综合大楼

用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1m2

2012-2015

1500

0

1500

45

洞头骨干光缆工程

洞头至温州,乐清至大门144芯光缆骨干网建设。

2011-2015

1250

0

1250

46

洞头海底光缆工程

洞头状元岙至大门,大门至鹿西288芯海底光缆。

2011-2013

2000

0

2000

合计



20400

0

20400

(20400)

社会事业

47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用地面积506亩。

2011-2014

50000

0

50000

小计



50000

0

50000

48

职教中心迁建工程

用地面积125亩,总建筑面积5.3m2,其中一期建筑面积2.3m2

2008-2013

8300

3300

5000

49

新城中学

用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2.1

2014-2017

7000

0

2000

50

新城小学

用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2.4m2

2013-2017

8000

0

3000

51

新城幼儿园

用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5000

2012-2013

1500

0

1500

52

市民文体中心

用地面积146亩。

2012-2017

15000

0

10000

53

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扩建建筑面积1.1

2010-2012

6000

100

5900

54

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总建筑面积约1

2012-2014

5000

0

5000

小计



50800

3400

32400

合计



100800

3400

82400

(82400)

旅游发展

55

仙叠岩-东岙段-半屏山”5A级景区建设项目

仙叠岩景区、半屏岛等综合开发及连港蓝色海岸带东岙段景观工程建设

2011-2015

7000

0

7000

56

望海楼工程(四期)

景观照明、游步道、景观平台等,用地面积10亩。

2011-2012

1500

0

150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57

东港奥博(游艇)中心

用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0m2

2009-2015

40000

15000

25000

58

珑头湾海洋旅游度假中心

用地面积313亩。

2012-2017

150000

0

120000

59

东港休闲中心

用地面积70亩。

2012-2015

20000

0

20000

60

洞头国际大酒店

用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5m2

2007-2012

12000

4000

8000

61

名品广场

用地面积18亩。

2011-2014

8000

0

8000

合计



238500

19000

189500

(189500)

生态工程

62

浅滩二期生态农业工程

结合瓯江口核心区农保地置换需求,建设规模约1000ha生态农业园。

2012-2015

300000

0

300000

(10000)

小计



300000

0

300000

(10000)

63

六城联创建设工程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旅游经济强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等工程建设。

2011-2015

10000

0

10000

64

农业精品园工程

大棚、灌溉系统、交通道路、园区建设等。

2011-2015

1000

0

1000

65

五岛沿线及新城一期亮化工程

道路、桥梁、建筑亮化及夜景照明,长约30km

2010-2016

5000

800

4200

66

污水管网及配套工程

长约10km,管径Φ3001000

2008-2015

3500

1500

2000

67

垃圾填埋场废转利用

用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3

2013-2017

20000

0

5000

68

全县环卫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霓屿、新城转站及旱厕改造等环卫设施建设,总用地面积6亩。

2009-2015

2000

500

1500

小计



41500

2800

23700

合计



341500

2800

323700

(33700)

城市建设

69

大门陆域引水工程

近期供水规模5万吨/日,引水管线28.3km

2011-2015

38300

0

38300

(10000)

70

黄岙二期围垦区回填市政工程

回填及市政工程。

2015-2019

110000

0

5000

71

霓屿布袋岙首期安置区

总建筑面积3m2

2011-2015

8000


8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72

霓屿中心集聚区建设工程

住宅建筑面积30m2及配套设施工程。

2011-2015

150000

0

150000

小计



306300

0

211300

(173000)

73

洞头配水管网工程

日供水3万吨(包括大门、鹿西入户管网)。

2008-2013

11000

8000

3000

74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

旧城区、城南片、新城区、杨文工业基地、南塘工业基地、大门镇排洪沟、滞洪区建设。

2006-2018

51000

3000

26000

75

新旧城管道燃气

场地用地面积12亩,配套用地面积13亩,管道长65kmΦ80200

2011-2015

5000

0

5000

76

新城二期市政工程

道路总长22.68km,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

2011-2018

68800

0

30000

77

城南片市政工程

道路总长3.0km

2012-2017

16000

0

10000

78

状元南片市政工程

道路总长21.78km,回填4000m3

2010-2018

110000

10200

60000

79

中心街街景建筑立面改造

长约500m,建筑立面整饰18,市政综合管线入地建设。

2012-2014

1200

0

1200

80

东屏大道

长约3755m

2012-2015

5000

0

5000

81

半屏岛屏海路工程

长约4km

2011-2014

2000

0

2000

82

海景房开发

包括岙仔、下尾、沙岗、石子岙、鸽尾礁。

2006-2018

100000

20000

50000

83

旧村改造

包括九厅、中仑、岙仔、甲山等村改造。

2011-2015

50000

0

50000

84

旧城改造

原医院、县府广场地块改造及中心街延伸工程。

2011-2015

10000

0

10000

85

廉租房建设(包括经济适用房)

建筑面积2

2011-2017

4000

0

2000

86

住宅公寓建设

总建筑面积50

2011-2018

500000

0

60000

87

国际会议中心

用地面积548亩。

2011-2018

300000

0

100000

88

城市商务综合体

建筑面积10

2011-2015

33000

0

33000

89

公共停车场

新城、旧城公共停车场建设,总用地面积21.5亩。

2011-2015

1000

0

1000

小计



1268000

41200

448200

合计



1574300

41200

659500

(621200)

产业转型

90

大门临港产业基地

规划面积1000亩。

2012-2020

300000

0

30000

91

中油燃料沥青扩能项目

用地面积300亩,年产200万吨重交沥青。

2012-2017

50000

0

10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92

浙南石化产品交易中心

用地面积16亩。

2012-2015

10000

0

10000

93

南塘工业基地

规划用地1640亩。

2003-2015

100000

77000

23000

94

海华欣润玻璃项目配送中心

5000吨级码头泊位1座,生产车间6200,仓储5000,堆场3400

2010-2015

10000

500

9500

95

DOP塑料增塑剂项目

用地面积100亩,年产10万吨。

2011-2012

10000

0

10000

96

鹿西口筐村船舶修理基地

用地面积200亩,新建3.5万吨级船坞及配套设施。

2012-2015

5000

0

5000

97

大门转产转业示范区

用地面积300亩。

2012-2018

10000

0

3000

98

霓屿转产转业示范区

用地面积300亩。

2013-2017

10000

0

3000

99

建筑业总部

用地面积15亩。

2012-2014

10000

0

10000

100

在外洞头人总部创业园

用地面积50亩。

2012-2015

10000

0

10000

合计



525000

77500

123500

(123500)

县级项目合计



2423700

156550

1034550

市级项目合计



4385300

79000

4011300

(2060000)

总计



6809000

235550

5045850

(3094550)

注:打“▲”为市级项目;()内为洞头区域内投资

 

 

 

 

 

 

 

 

 

 

 

 

 

 

 

 

 

 

 

 

 

 

 

 

洞头县“十二五”重大建设探讨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交通工程

1

大门大桥至黄大峡港区公路

二级公路,总长约14km,用地面积450亩。

2013-2017

26000

0

10000

2

大门大桥至小门港区公路

二级公路,总长约4km

2013-2015

7000

0

7000

3

状元岙液化石油储运港区

二个10万吨级液化石油专用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

2012-2018

50000

0

10000

4

状元岙保税港区


2013-2020

150000

0

10000

5

瓯江口航道二期整治工程

双向航道,底宽260m,理论基面深7m,建设13km导堤,疏浚航道16.8km,按百年一遇设计。

2010-2011

16000

6000

10000

6

状元岙港区深水进港航道疏竣

10万吨级航道整治。

2013-2016

待定

0

3000

7

洞头港1000吨级货运码头(洞头临港物流园区)

1000吨级货运码头一座。

2013-2015

1000

0

1000

8

大门岛3000吨级货运码头

3000吨级货运码头一座。

2013-2015

2500

0

2500

9

观音礁车渡码头

10车位滚装码头泊位1座及陆域配套设施。

2013-2015

1000

0

1000

10

客货运中心

二级客运站一座。

2014-2017

4500

0

500

11

五岛养护中心站

用地面积15亩。

2013-2017

2500

0

1000

12

大门养护站

用地面积15亩。

2013-2017

2500

0

1500

合计



263000

6000

57500

水利工程

13

温州状元岙港区围垦工程

围涂面积3900亩,其中一期1300亩,二期1200亩,三期1400亩。

2004-2015

110000

70000

40000

14

大小门岛际一期围垦工程

围垦面积6000亩,堤线长6.6km,五十年一遇标准,水闸2座。

2013-2015

60000

0

60000

15

浅滩二期南堤东段(浅滩二期围涂工程)

促淤堤线长10km,围涂面积9.6万亩。

2012-2020

300000

0

100000

16

布袋岙二期围涂工程

围涂面积645亩。

2012-2016

20000

0

18000

17

大门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工程

围涂面积19000亩。

2014-2020

65300

0

3000

18

大门沙岙水库

集雨面积0.8km2,库容15m3

2013-2015

3500

0

3500

19

霓屿北片临港工业基地围涂促淤工程

围涂面积1.3万亩。

2013-2017

10000

0

10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20

霓屿南片围涂工程

堤线长5km,围涂面积4800亩。

2014-2018

100000

0

10000

合计



668800

70000

244500

渔港工程

21

柴岙渔港工程

防波堤835m,港区道路1700m,小型渔业码头2座。

2013-2017

12000

0

5000

合计



12000

0

5000

能源工程

信息工程

社会事业

22

温州教师教育院

用地面积60亩。

2012-2014

8000

0

8000

23

霓屿义务教育学校

用地面积52亩,建筑面积7.4

2013-2017

8200

0

4000

24

大门二小

用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1.2

2015-2017

3000

0

300

25

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

用地面积20亩。

2013-2015

4100

0

4100

26

社会福利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8000

2013-2015

1800

0

1800

合计



25100

0

18200

旅游发展

27

海霞军事文化旅游区

海霞文化创意、旅游基地改建、主题公园改扩建等相关配套设施。

2013-2015

2000

0

2000

28

儿童滨海影视基地

用地面积220亩。

2013-2015

37000

0

37000

29

大门星级宾馆

用地面积30亩。

2013-2015

5000

0

5000

30

大门景区综合开发

马岙潭、小荆石景区建设。

2013-2020

待定

0

2000

31

竹屿旅游综合开发

待定。

2013-2020

待定

0

1000

32

大瞿旅游综合开发

待定。

2013-2020

待定

0

1000

33

鹿西景区综合开发

待定。

2013-2020

待定

0

1000

34

海钓产业基地

海钓俱乐部、钓具产业基地建设。

2013-2018

150000

0

10000

35

花岗古渔村风情旅游区工程

花岗村及相思岙开发,包括风情街区、咖啡文化街、写生基地、海鲜美食大排档、海钓等项目建设。

2011-2015

待定

0

10000

合计



194000

0

69000

生态工程

36

城北污水处理场

用地面积67.5亩,处理规模1.5m3/d

2014-2017

3000

0

1500

城市建设

65

半岛西片引水工程

陆域引水工程二期引水5万吨/日。

2013-2017

35000

0

15000

37

城区东向通道

待定。

2012-2015

待定

0

3000

38

大门搬迁安置区

用地面积76.3亩,总建筑面积7.5m2

2012-2018

18000

0

5000

注:打“▲”为市级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内容

建设期限

总投资

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

十二五规划投资

39

城南大道拓宽改建工程

总长1.4km

2013-2017

9873

0

5000

40

新城至苔岙市政工程

待定。

2014-2015

待定

0

待定

41

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处理规模增加0.8m3/d

2013-2016

1500

0

1000

合计



29373

0

29000

产业转型

43

状元岙物流基地(海运总部)

用地面积55亩。

2012-2015

10000

0

10000

44

大门石浦坑船坞扩建工程

用地面积15亩,扩建2万吨级船坞及配套设施。

2013-2017

5000

0

2000

45

洞头文化创意园

用地面积350亩。

2013-2018

30000

0

10000

合计



45000

0

22000

总计



1237273

76000

445200

注:打“▲”为市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