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12-08 11:13:3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6020/2023-59180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3- 12- 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23年,洞头区应急管理局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部署,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能力,推进洞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海上花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总体情况

1-11月,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范围内。

二、2023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除险保安”,高水平推进安全发展

一是安全责任稳步落实。完善“1+X”安委会组织体系,制定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五个一”为抓手,实行月督查、月通报、周排查、重点时段日研判、重点隐患挂牌整治,构建到岗到人、到边到底的“区、镇、村、企”全覆盖责任体系。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快递外卖小哥隐患“吹哨人”制度。以标准化培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全覆盖,强化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已办理行刑衔接案件6起,采取刑事措施11人,为历年来最多。

二是全域隐患排查清零。运用暗访夜查、督查通报、媒体曝光等手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五治四管三防”、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两手抓 双胜利”等系列行动,“翻箱倒柜”排查整治隐患44轮17262处,区领导挂牌督办“3030”区级问题隐患10批300个、市级问题隐患9批20处,整治率100%,完成3个市级挂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销号,26个区级挂牌事故隐患,已完成整改23个。

三是重点时段提级管控。为全国两会、“五一”、亚运、“十一”等重点时段安全稳定保驾护航,全区8大领域125家重点单位纳入重点风险清单管控,建立夜查夜巡夜访、区领导检查周志、街镇安全生产日志等制度,区领导开展夜巡夜查行动22次出动205人次,形成安全生产日志57期342篇。一级响应期间,“日研判、日会商、日提示、日督办”,开展风险研判34期,下发重点时段工作情况通报34期,工作提示单20期,隐患督办单20份,督办隐患125处。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拍摄安全生产暗访警示片2期,区安委办建立6个督导服务组开展督导暗访和指导服务6轮,检查点位85处,排查整治隐患254条。

(二)紧盯重点领域,全闭环化解风险隐患

一是工矿领域监管有广度、有深度。邀请专家上门“会诊”,排查整治全区5座矿山隐患218处,其中重大隐患7处,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荣和矿山采取“一案双罚”,完成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估报告编制3座,瓯飞完成数字化矿山建设。紧盯涉爆粉尘、厂中厂、丙类企业等七类重点企业,三天一类型攻坚整治七大类型企业138家,排查整治隐患1221条,其中重大隐患43条,责令停产停业38家,立案查处33起,行政拘留8人,“工业企业在线”排名保持全省、全市前列。深化电气焊“一件事”改革,升级改造数字焊机355个,依托“浙里焊”纳入全链条管理、规范全过程作业,查处假证、无证上岗、动火作业未落实安全管理措施35起,累计处罚5.5万元。推进“一厂多租”整治标准化,出台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动态管理163家“厂中厂”企业,重点整治鑫朝电子产业园打造示范标杆,成立执法专班重拳出击,打击擅自改变厂房使用性质1起,拆除违章搭建面积150平方米,责令停产整顿隐患整改不到位企业8家。

二是危化领域治理有精度、有准度。深入开展危化品领域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抓好装置设备带“病”运行、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等专项整治,完成精细化工企业“四个清零”,发现并整改隐患371条,处罚企业2家。依托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开展重大危险源企业“消地协作”联合监管,闭环整改19条隐患,推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及包保履责。集中整治醇基燃料“回头看”,查处违规使用醇基燃料行为1起,立案调查无证经营醇基燃料行为1起。持续推进柴油纳管,完成8家加油站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清退安全条件不合格加油点7家。深入推进化工园区“五个一体化”整治提升,与省厅应急科学研究院签订专家指导服务合同,工作人员常态化入驻应急指挥中心,优化数字化安全监管平台,经省应急管理厅核查为83分。

三是执法监管有力度、有温度。高压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探索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围绕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执法检查企业210家次,下发《整改指令书》53份,办理行政案件53起,其中刑衔接案件5起,移送涉刑人员11人,总罚款金额30万元;事故调查办结1起,投诉举报处理2起。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梳理柔性执法清单事项20项,推行柔性执法,实施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8家。

(三)突出“人民至上”,全方位提升防救能力

一是防灾减灾强机制。完成区级防汛防台预案修编,高效运行“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等工作机制,强化风险提示单、预警响应单、管控指令单“三单战法”运用,全区防汛防台责任人881人进岗履职。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出台《“区领导包乡”包保责任人督查重点任务清单》《避灾安置场所管理服务机制》《鹿西“岛自为战”能力提升工作方案》《防台防汛散装汽柴油使用管理制度》等20余项机制,有效防御“杜苏芮”“卡努”“海葵”等台风。以“一评估五保障”强化避灾安置场所管理服务,完成23个避灾安置场所房屋安全检测,完成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6个,全区87个避灾安置场所已完成规范化提升69个。

二是森林防灭火强基础。深入开展森林防火野外火源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山火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专班实体化运行机制,有序推动森林防灭火“五个一体化”建设,即“组织机构一体化、巡防处置一体化、要素保障一体化、审批监管一体化、平战结合一体化”。出台《温州市洞头区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温州市洞头区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清单》,建立414个取水点位“1+3”责任包保机制,通过清单销号、装备排摸、巡逻管控、实操演练,切实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队伍能力水平。1-11月份,累计处置森林火情4起。

三是应急处突强队伍。完成区级专项应急预案或操作手册修订46个,修订率100%。持续优化“海陆空全覆盖、远中近梯次救援、专常新能力提升”的三个三救援体系,全区已建立应急救援队伍32支670人,招募应急专家5大类79名。在灾害期间,前置应急救援队定点支援乡镇街道,如选派医疗专家、电力抢修队、通讯技术员、交通管理员、渔政管理员等应急抢险小分队提前入驻鹿西岛,不断提升鹿西乡“岛自为战、乡自为战”能力。稳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强化地质灾害、森林防火、抗洪抢险、危化、矿山等重点领域区级专业队伍建设,新建东屏、元觉、霓屿3支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成83支村(社区)应急突击队伍。

(四)打通“最后一米”,零距离优化为民服务

一是审批服务加速度。实施预审查、告知承诺制,深化安全生产领域行政许可“跑零次”,推行“不到场审批”,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64件,其中办理“零次跑”事项56件,替跑35人次。落实专人服务和指导企业做好相关许可审批工作,3名干部轮流进驻行政审批窗口开展服务,将18个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专班服务,已开展专门上门服务25次,服务63人次。积极对接省市,化解浙江中燃华电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华顺能源有限公司涉柴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审批路径,办理沙岙矿、石子岙矿安全设施设计审计审查许可等。优化“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危化品经营许可目录等工单5份,被省应急管理厅采纳3份。

二是安全服务添保障。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强化企业自查自纠、风险普查,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成安全生产协会换届,推进安责险“投保+服务”,完成投保企业54家,新增参保企业12家,投保率排名全市前三。强化警示教育、举一反三,已发布典型案例14个,其中国家级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7例,市应急管理局录用1起。

三是宣传教育提质效。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全面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承办温州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举办各类活动50场,分发宣传资料23000余册。直面老人、小孩、一线从业人员等,在社区(村居)广场、百姓纳凉避暑场所、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地,开展“防首热线”有奖竞答38期,覆盖6300余人。制定《各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培训工作方案》,抽调各行业领域部门业务骨干或者聘请专家,每周分别对工矿、危化、涉海涉渔、旅游等重点领域开展授课,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6期,参训人员180余人次。紧盯危险性较高工种,聚焦企业负责人、安全员、重点岗位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大培训,举办电气焊专题安全培训班10期,线上培训总人数680余人,“百万员工大培训”通过人数1309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52.2%,电气焊专项培训通过人数351人。

(五)锻造“应急铁军”,多角度锤炼铁肩担当

一是鲜明政治底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局党委、党支部、党员等学习计划,前往东沙不夜港、海霞村开展“循迹溯源”活动,常态化加强理论学习,已开展“周一夜学”41期、党课7次、青年学堂7次。推动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一线解题、助企服务的动力,建立党员突击队1支,设置选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走访温州雅琪丹包装有限公司帮助对接入园补助、人才帮扶等政策兑现路径,帮助解决霓屿上社避灾安置场所制度上墙问题。打通事业编制人员参加执法考试途径,新增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取证6人,全局在编人员取证率91.2%。

二是永葆初心本色。党员活动“五个一”为抓手,激发支部活力,深化每月一主题“应急逆行·铸安为民”行动,开展“应小二”行政审批服务、党建红安全蓝护航亚运等行动,领办消防设施维护更新、临水临涯公益救生设施设备补充、电焊机“安芯”更安心等“幸福要事”5件,均已办结。与霓屿正岙村、布袋岙村签订党建联建共富协议,联合人保财险党支部为海上作业人员补充救生设备100件。把好党员发展关,新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三是淬炼清廉成色。抓责任落实,班子领导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全员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开展“滴灌式”廉政谈话,共开展谈心谈话34次。抓制度执行,不定期开展正风肃纪督查5期,通报4次。抓警示教育,结合季度党风廉政例会、应急清廉说、节前部署会等载体,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学习,已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党课2次。抓作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岗位特点分析制定干部个人廉政风险点,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监督。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区安全生产事故指标较少,部分领域安全形势严峻。水上交通、渔业船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依旧处于高风险状态,另外,民宿、快递物流、帆板帆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安全风险有从传统高危行业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的趋势。

二是企业安全基础仍然薄弱不均。部分企业安全意识还有待提升,隐患排查深度不够,风险分析不全面,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少,安全管理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仍需有效提升。

三是基层体系建设仍然缓慢滞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时间段、基础弱,应急救援、森林防灭火等规范化建设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人员紧缺、综合保障不足等问题,构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任重道远。

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仍然多发频发。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的影响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台风、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趋势,高等级预警叫应机制运行还不健全,设备配备、工作条件等要素保障仍需完善。

四、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洞头区应急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推进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应急指挥等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我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进一步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组织推进今冬明春百日攻坚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省、市安全生产检查巡查的迎检工作,落实省、市、区事故挂牌隐患挂牌、整改、销号闭环管控,确实消除一批安全生产隐患。完善安委办统筹协调、专委办牵头抓总机制,固化重点时段会商研判、督办通报、提示约谈等各项安全管控措施,排查、协调、化解我区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事故。

二是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深入推进工矿、危化品等领域风险排查,持续抓好企业自查、部门检查和隐患整改等基础工作,全力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加快完成矿山数字化建设、巩固边坡监测等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严密管控矿山重大安全风险。建立“企业白名单”等制度,依托工业企业在线平台,借助社会化服务,激励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常态化履职、每日承诺等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运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平台,全方位监控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深入开展化工园区“十有两禁”整治提升,持续降低园区安全风险。

三是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加速推动应急管理和消防一体化建设,健全镇村两级应急管理队伍,上下衔接、多跨联动,形成应急管理强大合力。加强基层网格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管理站所深度融入“141”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区-镇-乡”预案体系建设,实施预案动态管理,注重基层对预案的实践应用,优化预案、操作手册修编,提升应急预案演练实效。统筹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快“快响直达”应急救援圈建设,培育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发展,分类分重点开展应急救援业务培训,提升基层队伍处突能力和实战水平。

四是进一步抓好灾害防御应对。扎实做好防台防汛工作,严格落实防汛防台责任,加大防汛隐患逆周期排查力度,固化一批经验制度,力争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细化人员转移、避灾安置等环节衔接,运用“防台指令一屏锁定”平台实现预警提醒、指令下发,做到人员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联动工作,规范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强化备战备勤和应急响应能力。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控打击措施,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