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义务教育 | 学校管理 |
洞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秉持“强区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的理念,坚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安排、教育地位优先考虑”的重教传统,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致力于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强化领导,全力保障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建立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教育工作,明确各部门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中的责任范围,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部门及街道(乡镇)的年度考核。先后修订出台《温州市洞头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2020)》《洞头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洞头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方案》《温州市洞头区优质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市洞头区教育质量奖实施办法(试行)》《温州市洞头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留”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洞头区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四统一”基准标准》《关于建立洞头区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制度的通知》《温州市洞头区关于进一步健全全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全力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加大政府投入。我区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教育支出优先安排,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实现教育支出“两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均高于省标准。做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政策,在发放公务员考绩奖和年终考核奖时,同步、同时、同幅度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
3.优化校网布局。为满足老百姓对家门口优质学校的需求,我区通过合并、迁建、新建、扩建等形式进行了新一轮的校网布局调整。近五年,建成投用霓屿义务教育学校、海霞中学迁建工程、灵昆中学、东屏中心小学综合楼和元觉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校网布局,有效地推动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配置。
(二)整体推进,实现教育资源高位均衡配置
1.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实施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我区各中小学“三防”覆盖率均达到100%。公办学校B级以上食堂占100%,“智能阳光厨房”达到全覆盖。二是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2018年率全市之先各义务教育学校均实现市标准化图书室、实验室、音美教室等五类功能室的配置。三是实施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对标省标准化学校要求,我区加大力度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洞头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创成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提前达到100%。目前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学校环境园林化、运动场塑胶化、普通教室整洁化、功能教室标准化、办公室家居化、管理手段数字化、教学设备现代化等校园建设“七个化”,实现了全区教育资源高位均衡配置。
2.实施招生改革,确保城乡学生就近入学。我区坚持就近、免试、免费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校网布局调整,不断调整优化招生工作方案,所有城区学校学生按政策实行就近入学,严格控制班额,小学班额未出现超过45人的班级,初中班额未出现超过50人的班级。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占50%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含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入学率均实现100%;2020学年,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94%。
3.实施合作办学,促进校际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区建立紧密型、联盟型、合作型、托管型四种类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行以“名校+新校”“强校+弱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区域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巩固深化海霞中学与金华四中“名校”结对;开展“千校结好”工作,促成实验小学与新西兰苏特公园小学的结对交流、将灵昆中学委托给北京均优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管理。
(三)立德树人,有效提升教育高标准均衡化水平
1.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着力抓好“三项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政教育、榜样力量教育等三项常规教育,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守牢校园主阵地。二是着力抓好“洞头精神”传承教育。将洞头“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众志成城”的五岛连桥精神、“守望相助”的兰小草精神贯穿于全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全区建成德育特色项目学校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创成市级德育示范校达到40%。三是着力抓好“身心健康”教育。通过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大力开展“文体2+1”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启动标准化(示范性)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2020年我区所有学校均建成浙江省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2.以“扬帆行动”为契机,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出台了《洞头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行动”实施方案》、《洞头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行动”若干措施》,以“教育改革再深化,扬帆破浪再启航”为总要求,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义务教育强基等三大行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五项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以特色改革为重点,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开展区市级教学新常规创建工作,加强新常规精细化管理,聚焦“作业改进”优化行动,促进教学“新常规”迭代升级。小学阶段开展以建设“素养课堂”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加强以生命成长为导向,塑造学生必备品格、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初中积极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改革行动,深入落实“依标教学”提升课堂实效,践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验,如,实验中学推行A、B分层走班及“8+1”模式,海霞中学“6+1”模式等,为每位学生提供适性教育。深化育人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发以“弘扬海霞精神”为主题的跨学科综合课程与学科拓展性课程,利用爱阅读、STEAM、项目化学习等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长期培育,全区各校特别是农村和外岛学校,均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海岛校本课程。如,东屏小学“卵石画”课程、城关二小“纸浆画”课程、霓屿义校“航模课程”、元觉义校“海事课程”等等。近五年,共有50多个课程荣获省市级精品课程。
4.以打造品牌为抓手,推进校园示范化建设。围绕温州标准“环境小而美、内涵小而精、育人模式小而特、教师队伍小而专、教学质量小而优”要求,我区结合“花园学校”建设,统筹财政资金,改善校园环境,各个学校整体办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关二小建成温州市“小而优”示范性学校,元觉义校、鹿西小学建成区级“小而优”学校。
(四)招才引智,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温州市洞头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留”实施办法》,通过刚性引进、柔性引进和设立特岗三种方式引进人才;对本地新培育的教育高层次人才,参照引进人才的标准给予教育人才专项补助;对已取得教育高层次人才称号的本地在编在岗教师,按照新入选人才补助标准的80%给予补助,实现“招才、育才、留才”并驾齐驱。
2.实行校际流动。根据校际师资配置需求,出台《温州市洞头区教育局教职工流动调配意见》,进一步完善岛际师资流动机制,缓解结构矛盾。制定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专项招聘工作,优化乡村教师配置。同时,加强外岛学校班子建设,提高外岛教师待遇,享受农村任教津贴、特岗津贴、农村生活补助金及乡镇工作补贴,稳定外岛教师队伍。
3.提升校长领导力。借助学校发展性评估平台,每年举办校长“重点与特色”工作报告会,阐述学校的特色提炼与短板破解工作,通过评估平台,各校校长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实现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如,大门镇小“我能行”、城关一小“做最好自己”、实验中学“阳光教育”、海霞中学“责任教育”等特色初显成效。同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校长轮岗、挂职锻炼、跟岗学习、名校长工作室和校长绩效考核等方式拓宽校长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4.坚持党建引领。全区实现公民办学校党组织全覆盖,所有学校党支部创成“一校一品牌”,如,霓屿义校党支部创成“七彩党建红霓先锋”、 城关小学“红心毓美 ”、实验中学“阳光先锋”、实验小学“三创三引”等党建品牌。突出红色领航,全面倡导红色基因植入校园文化创设,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下阶段,洞头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凝心聚力,营造教育事业良好发展氛围,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