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洞头区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 知

发布日期:2023-06-30 10:56:1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6001/2023-57657
  • 文号:
  • 洞政办发〔2023〕14号
  • 发布机构:
  • 区府办(外事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29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洞头区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


洞头区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2023—2027年)

 

根据《浙江省县城承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浙政办发〔2023〕15号)和《温州市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温政办〔2023〕36号)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区承载能力,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结合洞头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上花园的重要指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和推进“两个先行”的目标任务,落实市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的总体部署,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洞头的殷殷嘱托为方向指引,大力弘扬海霞精神,以产业聚变、城市蝶变、幸福跃变为战略路径,以国际生态旅游岛为海上花园的窗口标识,以共同富裕为海上花园的内涵支撑,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共同富裕海上花园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普惠、共享幸福。高质量做好民生实事,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海洋强区、低碳引领。充分利用海岛优势,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临港物流、海岛旅游、生命健康、生态养殖等海洋特色产业。坚持生态立区,在生态保护、修复上下功夫,推动新兴产业走向新蓝海。

坚持强镇带动,城乡融合。着力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瓯洞一体化进程,发挥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巩固与发展平安和谐的良好态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耕地保护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线、历史文化紫线,确保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风险。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区域人口数量: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中心城镇和中心村人口稳中有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区域投资规模:全区每年滚动推进重点项目90个以上,完成投资额超60亿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2027年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70%。

和美村社建设:“三基三主”十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到2027年建成美丽城镇5个,未来社区4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12个,打造环境整治村80个,新建示范村16个,实现和美乡村建成率达到100%,建成“红色海霞·蓝色连港”“五岛连桥”等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4个,实现示范区街道全覆盖。

区域城乡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4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7.2%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4以内,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缩小到2以内。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力

洞头作为市辖区组成部分,注重城乡统筹,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组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编订“一岛一功能”海域海岛发展战略规划、海上花园城市设计和国际生态旅游岛规划,构建“1+3+N”规划体系。

1.实施乡镇分类发展。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元觉街道、霓屿街道发展定位为核心岛屿片区,聚焦整合集聚、功能再造,统筹布局滨海旅游、临港产业、生命健康、总部经济和商贸商务等功能业态,吸引产业、资本、人口集聚,增强城市能级,提升承接大都市区辐射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大门镇发展定位为蓝色海洋产业岛,以绿色、新兴海洋经济为导向,以港口物流、临港绿色能源化工、临港制造业为核心的温州滨海城市重要的产业新城组团。鹿西乡发展定位为鹿西慢生活岛,实施渔业提质、旅游升级、民生优享、环境优化、治理改善等五大行动,全力申创国家级4A景区,打造国际慢岛。

2.推进2个中心城镇建设。北岙街道作为示范模板,全面整治提升新城一期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积极构建新城广场商圈,建成海悦城未来社区,启动“梦幻海湾”水上项目开发,建设新城二期城市阳台,串联燕子山水陆综合开发,打造海上会客厅。加快老城片区有机更新,完成中心街风貌改造项目,提升中普陀文化园周边配套设施。大门镇结合大门岛生态格局以及镇域空间结构,大门美丽城镇核心区形成“一环一带五片”的布局体系。全面推进大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大门商务综合体、市民中心等5大城市新场景项目,统筹新老城区协调发展。

3.推进中心村集聚发展。全域推进乡村建设“三基三主”十大工程,加大农房集聚、下山搬迁、空心村改造力度,加快偏远村、偏小村、灾害隐患村、生态屏障村异地搬迁。按照集镇功能、社区服务、农民新村、特色产业、文化特色等类型,重点培育15个中心村,严格按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施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村域经济。将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下山搬迁统一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一并享有保障性住房在用地供应、财政投入、项目融资和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乡产业承载力

健全“以工促农,工农互补”发展机制,科学制定产业功能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区产业能级,发展现代渔农业和商贸,促进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就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推进实施国际旅游、临港产业、生命健康、基础设施等领域“六大百亿”工程,到2027年,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打造蓝色康养示范区、海岛旅游度假区,培育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临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海洋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发挥与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三大平台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强与乐清、龙湾、温州经开区的产业链协同性,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温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长三角南大门进程中迈出洞头步伐。

5.升现代渔农业发展水平。开展农业“双强”示范区建设,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实现省级产业平台县域全覆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播面积稳定在1.18万亩、总产量658万斤以上。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立足“两菜一鱼”,推进预制菜等“六个一”产业发展。实施“农业+”行动,培育海岛人家、康养基地、休闲旅游、“农播电商”等新业态,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6.优化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开展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创建,推动城乡商文旅农消费一体化发展,打造大型商超、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新消费空间。加强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等社区公益性商业网点布局,建设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深入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推进区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中心站点建设,实现快递服务和电商配送行政村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村“放心店”工程,打响“瓯越鲜风”品牌。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类展销活动,推动农产品漂洋出海。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城乡运行支撑力

围绕打造区域“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区-乡-村”三级公路改建,形成畅通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打造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的新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7.畅通立体的交通网络。建成通车211省道洞头段及甬莞高速洞头支线,互联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快速融入温州经济带。加快研究立体交通体系,深入谋划轨道交通S1线洞头延伸线建设,探索低空飞行、跳岛游等游客出行新途径,实现我区居民及游客交通快速转换的需求。全面提升城乡畅行,加快建设国省道、高速连接线,着力打通与居民旅游区之间的“毛细血管”,加快打通农村公路断头梗阻路,构建环岛公路全闭环体系,提升交旅融合度,打造海岛标志性旅游公路。

8. 提升智慧韧性安全水平。加快市政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打造市政公用“一张网”。加强内涝治理,完善河道行洪排涝设施网络。全面推进水电气等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完成温州至洞头陆域引调水第二通道项目。完善区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饮用水“一源一备”。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实施乡村新基建工程,推动光纤网络、5G移动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普及覆盖。

9. 全面改善城乡宜居品质。加强城乡风貌管控,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和未来社区建设,到2027年建成美丽城镇5个,未来社区4个。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个。深化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创成和美乡村示范区、未来乡村12个、和美庭院2000户。按照“一县一带一片”和“十不十宜”要求,打造和美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4个、覆盖行政村44个,构建“村村奔共富、全域向和美”新格局。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2个金3A景区村。

(四)提升公共服务,提升城乡民生保障力

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出发,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均等化供给,强化就业政策保障,满足城乡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增强群众的可触可及感。

10.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公办园扩容、公民办园升等创优工程,深入实施“海+”课程,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提升,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教育部评估。推进小学集团化办学、“互联网+”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下沉、融合、共享,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促进小学全域优质发展;优化初中校网布局,整合资源,开展寄宿制管理,借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开展跨区域教共体建设,促进初中办学质量快速提升;支持鹿西中心小学“小而优”学校建设,注入鹿西岛海洋文化特色,投入资金优化建设校园环境,打造中国式未来海岛小学样板,迎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评估。大力支持普高市区融通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深入开展中职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普职协调教育。

11. 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印发并实施《关于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提升洞头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确保通过综合医院二甲等级评审。落地实施“智慧医院培优增效”计划,加快接入“互联网医院”平台和“智慧健康云”,构建完善“健康大脑+未来医院”数字化体系;打造惠民应用网点,建设智慧健康站18家,规范运营智慧健康站5家,推出数字移动诊疗车7家;完善慢病智管系统,建设数字化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体系,打造“5G云诊室”1家。加快健康数据贯通,优化公卫、医疗等数据互联互通,建成洞头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系统。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服务能力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

12.完善康养托育服务体系。深化养老供给侧改革,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浙南养老服务高地,力争全区投入运营养老机构床位数达1000张以上,建成2个老年友好镇街和15个老年友好村社。集成推进育儿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实现规范化妇幼保健机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县级全覆盖。推动城区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增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以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积极发展农村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实施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

13.打造洞头气质人文环境。实施“文化+”战略,全面打响“海霞故里”“中国七夕之乡”等文化金名片,打造一批全国典型示范、彰显温州气质、洞头韵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七夕成人节等重大非遗传承活动,加快非遗传承人认定与保护。到2027年,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达40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和古建筑保护,围绕“一县一品”打造历史风貌区。深入推进“乡村文艺繁星计划”,高水平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突出“瓯”“古”“名”系列主题,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发利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到2027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10个。实施“精神文化家园”夯基提效工程,到2027年,累计打造五星文化礼堂20家。

14.加大就业保障力度。聚焦城镇低收入、“夹心层”、新市民新青年就业问题,强化就业帮扶措施,提升就业容量能级,支持“知识经济”“零工经济”“自由职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培训,落实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平等享受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新时代乡村“绿领”人才培育行动,完成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3000人。开展零就业家庭帮扶行动,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援助范围,确保有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

(五)建设环境友好,提升城乡环境承载力

以“打造海岛保护最佳实践地、打通三大转化通道”为重点任务,实现碧海蓝天向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打造绿色转化促进的共同富裕的海岛样板。

15.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创成省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率达96%。实施健康土壤行动,强化土壤源头污染防治,精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农用地环境全过程风险管控,推进建设用地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推动农产品“一品一策”与测土配方施肥“一户一业一方”结合,农药使用零增长,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

16.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联动推进河流流域治理、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废弃矿山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综合整治与修复。到2027年累计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8个,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实施渔场修复振兴工程,规划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强化生物多样化保护,开展生态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17.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推进“一纵三横”四大特色省级绿道建设,基本贯通绿道卡口,实现“蓝绿”双线融合,构建生态休闲绿道一张网。完善县城生态绿地、绿道系统。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探索建立常态化GEP核算和考核制度,加快推行“两山合作社”试点,推进GEP应用体系建设。

(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乡现代治理力

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治理体系重塑、权责重构、资源重配,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

18.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推进党建联建工作,深化“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头雁领航等六大行动,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9.构建基层“1+N”治理机制。健全党组织统领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分类分层打造一批县域特色治理样板。加强基层微权力监督,推进“无检举控告村居”和清廉村居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12345”“110”、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联动机制。到2027年,累计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20个。

(七)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城乡要素配置力

以市场化要素配置改革为切入,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壁垒,推动人口、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让进城农民放心、留乡百姓安心、返村群众暖心。

20.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以农业转移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全生命周期,重点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优质、更均衡、更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服务、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与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21.提升留乡农民组织化。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坚持合作与联合,持续深化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组织、生产、产业、市场、利益“五大联结”。加快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企业庭农场倍增强能行动,健全联农带农支农惠农机制,推广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制度,实现90%以上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组织、涉农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推进农创客和农播培育行动,引育农创客300名以上、农播100名以上。

22.推进营商环境优质化。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消除市场准入壁垒,规范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推进“两进两回”,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深化农业投资“一件事”改革,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市场化改革,规范发展强村公司,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达1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地瓜经济”,推动农业总部回归和“走出去”战略。

23.推进要素保障制度化。一是提早谋划,提前准备。遵循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全面收集建设项目,制定农转用项目报批清单机制,对列入清单的项目摸排情况组织审查。二是制定全套流程,开展培训。为方便用地申请单位更直观地了解农转用及征收报批程序,制定农转用及征收报批全流程图。同时邀请各街道乡镇组织培训会,业务经办人员一方面向街道乡镇培训办理农转用工作流程及组卷步骤,另一方面宣传农转用审批有关政策要求,并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农转用报批、卫片执法及土地监察等四大方面的相应联系,分别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三是科学合理、按时有序组织报批。根据前期摸排各项目用地、组件等情况,制定计划、针对较为成熟的项目,指导督促组件,积极和省市沟通争取指标,及时报批,发挥有限指标的最大效益。

三、组织保障

(一)实行专班推进。成立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深化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要牵头细化专项方案,建立目标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清单推进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服务督导。分类分级建立目标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加强监测分析和督导评估,强化闭环管理。加强督促指导,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研判”工作机制,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倒逼责任落实。建立重点工作例会研商机制,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区工作专班集中汇总协调解决。

(三)开展试点先行。开展一批单项试点,实行重点突破,带面上整体提升。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及时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附件:州市洞头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责任分解

 


附件

温州市洞头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责任分解

任务名称

要内容

任单位

一、发展目标

1

重大项目建设

全区每年滚动推进重大项目90个以上,完成投资额超60亿元。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标*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

常住人口城镇化

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中心镇和中心村人口稳中有增。

*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3

和美乡村建设

“三基三主”十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和美乡村建成率100%。打造“红色海霞·蓝色连港”“五岛连桥”等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4个,打造环境整治村80个,新建示范村16个。

*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4

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4亿元。

*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5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力争缩小到1.54以内。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区发改局,各街道乡镇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8

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

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缩小到2以内。

*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9

县域国内生产总值

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10

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11

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洞头样板

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空间重构、城乡关系重塑、城乡机理重建,奋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市域样板,构建形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生动图景。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二、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一)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行动

12

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播面积稳定在1.18万亩、总产量658万斤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供销社,各街道乡镇

13

“百链千亿”行动

培育壮大区域富民产业,立足“土特产”,实施“十业百亿群链”计划,推进预制菜等“六个一”产业发展。

*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各街道乡镇

14

农业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提升发展2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农业+”行动,培育海岛人家、康养基地、“农播电商”等新业态,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各街道乡镇

15

休闲农业规范提升

规范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休闲农业产值达4亿元。

*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各街道乡镇

16

乡愁产业发展

培育发展赛事节会经济、月光经济、乡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各街道乡镇

17

景区村创建

创新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2个金3A景区村。

*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二)实施乡村宜居宜业提升行动

18

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

科学合理划定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19

分类推进村庄发展

确定15个左右中心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严格按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施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村域经济,引导周边人口向中心村梯度转移。

*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20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按照“一县一带一片”和“十不十宜”要求,打造和美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4个、覆盖行政村44个。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0个,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98%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综合执法局,各街道乡镇

21

和美乡村建设

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带1条、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未来乡村)12个,和美庭院2000户。

*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妇联,各街道乡镇

(三)实施乡村文明善治提升行动

22

“精神文化家园”夯基提效工程

实施“精神文化家园”夯基提效工程,全面落实“礼堂十条”。2027年累计建成20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区委宣传部,各街道乡镇

23

新时代文明实践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累计创成全国、省文明村镇10个以上,其中2023年建成3个。

*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24

实施“浙文惠享”工程

加快实施“浙文惠享”工程,推进文化驿站等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人次以上,探索建设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联合体。深入推进“乡村文艺繁星计划”,高水平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区文广旅体局,各街道乡镇

25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实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千村故事传承工程,每年启动1个左右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到2025年实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基本全覆盖。

*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各街道乡镇

26

传统农耕文化挖掘

突出“瓯”“古”“名”系列主题,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开发利用,建成乡村博物馆2家以上。

*区文广旅体局、*区社科联、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27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健全党组织统领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分类分层打造一批县域特色治理样板。

*区委组织部、*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委改革办、区司法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28

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建设

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严格落实“五议两公开”。

*区民政局,各街道乡镇

29

清廉村居和民主法治村建设

加强基层微权力监督,推进“无检举控告村居”和清廉村居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12345”“110”、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联动机制。到2027年底累计推进20个省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

*区纪委区监委、*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四)实施乡村共同富裕提升行动

30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深化农村产权市场化改革,实施“百亿强村”行动计划,规范发展强村公司,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超9.9亿元以上。

*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31

联农带农机制

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坚持合作与联合,持续深化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组织、生产、产业、市场、利益“五大联结”。加快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倍增强能行动,健全联农带农支农惠农机制,推广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制度,实现90%以上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组织,涉农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

*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供销社,各街道乡镇

32

农民就业创业

建立健全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入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推进120家共富工坊建设,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力度,确保全市公益性岗位保有量30个以上,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深入推进农创客和农播培育行动,引育农创客100名以上、农播50名以上。开展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新时代乡村“绿领”人才培育行动,完成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3000人。

*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广旅体局,各街道乡镇

33

平等就业制度建设

落实农村劳动力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支持“知识经济”“零工经济”“自由职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培训,落实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平等享受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服务。

*区人力社保局,各街道乡镇

3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聚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权能实现新形式,至2027年累计盘活900宗。深化农村产权市场化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35

深化新型帮扶共同体建设和山海协作工程

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打造海岛主题精品旅游线路1条。建设消费帮扶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消费帮扶年销售额600万元以上。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驻村工作组。

*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各街道乡镇

36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

推进山区县GEP核算应用试点和“两山合作社”试点建设,持续收储优质资源。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乡镇

三、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37

优化空间布局

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80亩。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38

工程建设项目审查机制

完善整治类工程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机制,依托“浙里建”与投资项目审批系统协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机制,全面建立“多审合一”数字化协同模式。

*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39

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农房“浙建事”和“浙农宅地”应用贯通落地,优化农房建设审批流程,实行宅基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一次申请、并联审批”。

*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40

农村自建房排查整治

完善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宅基地房地一体监管等机制,推进农村自建房全面排查,依法整治农村危房。

*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二)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4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全面实行电子居住证。建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探索以积分制为依据的紧缺公共服务梯度供给制度。

*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42

进城落户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转让机制和农民市民化后权益退出与城镇住房等保障衔接机制。

*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43

“两进两回”行动

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扶持政策,推动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44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县联动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人次以上。

*区科技局,各街道乡镇

45

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建设

拓宽乡村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设立信贷资金。

*人行洞头支行、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46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

*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47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基础信息调查。

*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三)健全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48

“四好农村路”建设

实施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93%,常住人口百人以上自然村通达率100%

*区交通运输局,各街道乡镇

49

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

完善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稳定在100%

*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50

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累计建设基础体育场地设施50个,实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高质量覆盖。

*区文广旅体局,各街道乡镇

51

农村供电能力提升

每年建成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3个,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98%

*国网洞头供电公司,各街道乡镇

52

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燃气供气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局、区综合执法局主管、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乡镇

53

快递物流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中心站点建设,实现快递服务和电商配送行政村全覆盖。

*区邮政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各街道乡镇

54

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实施城区与乡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基本达到当地城区平均水平。

*区教育局,各街道乡镇

55

教育资源共享

实施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推进县域内融合型、紧密型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发展,建立教育数字化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区教育局,各街道乡镇

56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90%以上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区卫生健康局,各街道乡镇

57

农村养老服务

发展农村普惠性养老和互助养老服务,建设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

*区民政局,各街道乡镇

58

农村特定群体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深化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三农”覆盖面达100%

*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残联,各街道乡镇

59

乡村数字经济

培育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农产品电商新业态,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1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1亿元。迭代升级益农信息社,打造3个“乡村数智生活馆”,引育农创客300名以上、农播100名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各街道乡镇

60

乡村数字化新基建工程

实施乡村数字化新基建工程,加快乡村5G基站、光纤网络建设进度,开展偏远地区、山区、海岛等基础网络补盲建设。

*区通信发展办、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四、保障措施

6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深入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进“党建联建·组团发展”,深化“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做强“瓯江红”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头雁领航等六大行动,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区委组织部,各街道乡镇

62

统筹协调机制

组建工作专班,细化专项方案,制定年度计划,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抓好组织实施。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乡镇

63

政策保证机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农村“三位一体”等改革。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各区级相关责任部门,各街道乡镇

64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三农”投入要高于上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到10%。加强资金统筹,金融机构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加快构建财政投入撬动、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农发行浙江省分行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融资。

*区财政局、*人行洞头支行、区住建局,各街道乡镇

65

加强工程实施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乡镇

66

先行示范机制

争取省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试点县,积极开展城市更新省级示范点、低零碳村试点建设,实行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改革创新,及时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乡镇

67

督导服务机制

分类分级建立目标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依托数字化督考平台,强化信息共享、监测分析和督导评估。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乡镇

68

建立重大项目联系机制,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协调服务。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乡镇

69

实施工程进展晾晒机制,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研判”工作机制,及时调度、及时预警,营造创新争先氛围。

*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乡镇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区法院,

区检察院,区级各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