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显成效 南北爿山新增16种鸟类 | |||
|
|||
核心提示:近日,《洞头国家海洋公园(南北爿山)陆生脊椎动物和植物监测调查》项目正式通过验收。经过一年调查,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68种,其中鸟类63种。令人欣喜的是,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松雀鹰在内的16种鸟类为新增记录。 洞头网讯(记者 王静霞 潘道阳 实习生 郭懿颉)近日,《洞头国家海洋公园(南北爿山)陆生脊椎动物和植物监测调查》项目正式通过验收。经过一年调查,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68种,其中鸟类63种。令人欣喜的是,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松雀鹰在内的16种鸟类为新增记录。 南北爿山俗称鹿西鸟岛,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适宜鸟类生长的优良生态。以北爿山岛为例,该岛屿陆域面积为55380㎡,岛上植被茂盛且种类丰富,并长期存有少量淡水,每年吸引万鸟翔集,因此成为“鸟类天堂”。 据介绍,自2011年南北爿山成为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来,区资规分局委托温州大学对该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至今已累计记录到鸟类103种。此次监测调查,除新增16种鸟类外,还记录了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3种、哺乳动物1种;野生维管束植物119种,包括外来入侵植物7种,并对危害性大的种类进行了定位。 “因为南北爿山是远离城市区域范围,受人类干扰比较小,所以鸟类更喜欢到这种地方。加上自从我们保护区成立以后,对周边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而且对山上的植被进行保护,这样又吸引了大批的鸟类到洞头。”区资规分局林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华征说。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成立了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中心,鹿西乡还组建了护鸟队,在候鸟繁殖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同时,加大了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造了鸟类监测平台等,有效保护了候鸟栖息与繁殖。 “今后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个是要继续做好日常的植物和鸟类的监测工作,并加强日常的宣传工作;第二个方面,做好岛上的生态环境的修复,吸引更多的鸟类;第三个方面,加强海上植物来源的监管和日常的巡查制度,确保鸟类有足够丰富的饵料;第四个方面,加强护鸟队日常巡护和宣传。”吴华征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