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重要工作 | 人大建议 | 答复情况 |
叶生杰等代表:
你们在区第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优化村庄布局规划和农房审批管理的建议》(28、42、50、75、87、116、117号代表建议合并为1件重点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农村住房关系着群众的生活、生产和生存,合理规划和建设村庄是保障群众生活质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洞头统筹海岛发展空间,优化村庄布局规划,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为农民建房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既有助于扮靓海上花园,焕发发展活力,也符合洞头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各位代表所提的建议立意高远、意义重大,将有效加快全域推进和美乡村的谋划、布局和建设。根据建议内容,现具体答复如下:
一、强化农房建设规划指导,提升科学布控能力
一是优化村庄布局规划。根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浙自然资函〔2022〕2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明确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和搬迁撤并等五种村庄类型,并对现有村庄规划进行分类优化提升,从规划层面提出空间发展管控重点,主要目的是指引村庄发展方向,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关于代表们提出的村庄布局规划优化事宜,我区在完成《温州市区村庄分类布局规划》《温州市区村庄规划评估报告》等市级结题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分类体系重新进行村庄类型优化,并经多轮意见征求和会议对接,目前已将洞头村庄分级分类指引纳入《温州市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成果中,待该规划批复实施后,将作为顶层规划指引下位详细规划编制。根据《温州市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成果,代表们提到的美岙村、正岙村、长坑垄村的村庄类型为整治提升类,整治提升类的村庄引导方向以村庄全域整治为重点,统筹协调村民建房需求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二是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关于代表们提出的村庄规划编制事宜,我区鼓励并支持各乡镇(街道)会同村委按需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目前,元觉街道、霓屿街道已完成近三年村庄规划编制计划排摸,各村将按照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原则上集聚建设类村庄应编制村庄规划或者所在单元详细规划,其他类型可根据村庄发展需求编制村庄规划或单元详细规划,也可参照通则管理。我区已结合村庄分级分类、和美乡村创建清单以及乡镇(街道)实际需求,排摸收集梳理形成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另外,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深化“千万工程”提升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即在不需要编制或暂未编制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对村庄建设边界内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乡村产业项目等,以“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作为开展规划建设管理、核发规划许可证的重要依据。目前该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发布,“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等具体内容我区会持续跟进。关于代表提到的村庄规划编制费用保障方面,我区将根据职能和支持保障的范畴,按照流程审核办理预算资金工作。
二、强化农房建设规范管理,提升农房建造水平
一是构建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针对农村自建房的规范管理要求,近年来,我区一直在加快建立农村自建房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保障。2023年为实现农房建设全流程监管,构建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区政府成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编制柔性专班,启动农房全生命周期1+N文件编制,目前已完成初稿,内容包括建房审批过程违法违章监管、房屋质量安全管理、资格审查办法、建房标准、农房设计等总体要求,其中关于代表提出的建房审批指标调整等相关内容,目前,在参考省市相关文件并结合洞头实际建房现状的情况下,正在评估研判中。
二是差异化管控村庄风貌体现地方特色。在风貌管控上,我区已建立私人建房提级审查机制,自2024年4月8日起,全区范围内私人建房方案需经区政府农房建设审查联席会议研究,试行半年。各街道(乡镇)将严格执行该规定,做好前期方案把关,相关规划许可报区政府农房建设审查联席会议研究后启动后续审批工作。区住建局已启动《洞头区农房通用图集设计及农房风貌管控导则》编制工作,以“控高、控色、控样”为主导思路,以提高建筑使用率和功能性为前提,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规划功能分区,体现当地的海岛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使农房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目前,图集及导则已完成初稿,考虑到各村风貌不同,将全区农房分为石厝、渔村、现代等三种风格,虽然以一村一策作为编制起点,但村庄间也保持衔接性。如:现代风格的农房,在图集规划外观设计上也融合了石厝特征,保障全区农房风貌的统一。
三、鼓励农房多元化经营,推动村民增产增收
一是注重石厝村落开发。依托特色海岛、石厝元素和人文禀赋优势,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布局、产业基础、设施水平等情况,开发建设乡村特色民宿项目,形成以伴·精选、玖栖海上桃源里和海霞青年营为代表的整村开发高端民宿,以吉里、乡间渔舍和舒心居等为代表的中高端民宿,使民宿产业结构更具竞争力。同时,利用花园村庄建设的契机,结合A级旅游景区村庄创建工作的需求,引导各个村居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村居环境。目前,我区已创成白迭村、隔头村、东岙村、东岙顶村、半屏松柏园村、半屏大北岙村、洞头村7个温州市示范性民宿集聚村落,隔头民宿集聚区2020年入选浙江省首批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为海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强化“海宿”宣传推广。以“海味海韵、温情温享”为主打特色,坚持时尚品质和乡愁乡土相结合,打造“海宿”品牌民宿,通过小红书、抖音、百岛旅游视频号等平台,今年以来,推送民宿集聚村软文18篇、精品民宿宣传片10期,点击量超50万次,有效提升洞头“海宿”知名度,助推我区旅游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三是严格规范民宿审批和不动产管理。为加强民宿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民宿服务品质,促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区改革办牵头联合多家民宿审批部门出台了《洞头区民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民宿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监督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使我区的民宿审批有了相关的依据和规范。针对民宿改建后无法办证等历史遗留问题,我区已草拟《洞头区关于妥善处置集体土地上农村村民个人建房违法违规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对未批先建的处置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指导意见》已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下步将按规定程序进一步完善并出台实施。
四、妥善做好危旧房改造和保障,确保住有安居
一是合力攻坚推进危旧房改造。2024年我区已出台《洞头区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监管机制》《洞头区公共房屋解危监管机制》,研究明确危房解危路径,构建我区危房解危相关机制体系。2024年5月20日,区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明确城乡C、D级危房以房屋所有者为主体,依法予以解危,由街道(乡镇)负责修缮备案、过程监督等工作。选择拆除方式解危的,原则同意原拆原建,如有拆建限制的,由街道(乡镇)制定解危方案报区政府“一事一议”。同时,我区将做好农房审批管理办法涉及的要素保障、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等方面内容更新完善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助力百姓安居。合理利用现有房屋保障资源,加快推动因村庄规划等原因导致人员住房困难的疏导安置办法,系统落实住房困难户保障政策。目前,我区的公租房保障政策执行《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住房保障。同时,摸底我区房屋安全情况,对于危旧房集中的片区,2024年谋划北岙街道后街、大门镇朝阳社区为片区更新试点,待方案完善,推进实施;推进我区多个征迁项目,如开展甬莞高速、三幼迁建、环岛西路等项目征迁,对项目涉及的农户进行疏导安置。
五、加快推进街巷建设整治提升,改善城市品质
针对小街小巷整治提升,我区已通过实地踏勘北岙街道上新社区、城中社区、银海社区等人口集聚区,根据场地现状条件与周边用户使用情况,排查梳理30余个点位,编制计划清单,并按照整治、提升两大类进行对应整改。将区位和交通优势较为显著的城中社区作为试点率先启动谋划,并委托设计公司对中心街、烈士路等主干道串联小街巷进行设计,主要对兵营巷、水产巷、女人街、72台阶等10处具有历史特色背街小巷进行景观改造,通过融入文化元素,营造富有故事感的生动街巷。如水产巷:设计增加吧台廊架、周边建筑增加文化主题墙绘、增加特色小品;十字巷:原水泥路面改造为石板铺装,花池优化,增加景墙小品,栏杆及宣传栏刷漆翻新;文化街—镇前街:原水泥路面破损、补丁较多,考虑做白加黑沥青路面,导视系统优化,店招统一等;打铁巷—印刷巷:树池美化,增加文化景墙,特色小品标识。目前,试点片区已完成概念性方案编制。上新社区的状元巷、县北巷、县东巷等10余处背街小巷,银海社区的赴学路、警池巷、新村巷、西山巷等10余处背街小巷已纳入前期的整治提升勘察范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分片式实施,暂定作为远期谋划项目。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街巷里有不少自建房,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协调说明工作。第二,大多产权结构复杂,关于整治内容、资金投入和长效机制等决策过程,需要不同主体的通力协作、逐步推进。第三,背街小巷改造难度较大,翻新破损路面、粉刷老旧立面、整治杂乱飞线、增设便民设施等改造资金需要财政支持和保障。因此,为避免大拆大建,降低财政负担,需要以人性化、可持续、分片式的方式改善和提升环境品质,满足居民需求。
最后,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区农房建设、城乡发展等工作的支持。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7日
(联系人:张钰锋,联系电话:0577-5938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