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强化洞头升学考专有教研团队建设的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12-10 16:52:07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字体:[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6004/2024-61867
  • 组配分类:
  • 答复情况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黄秀君代表:

你在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强化洞头升学考专有教研团队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在建议中提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育、建立教师研究团队和及时获取中高考信息、培养高素养人才对考纲、教材、新课标深入研究,十分中肯。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教育共富”已成为洞头教育的时代命题。作为海岛区,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近年来,我们区通过向上寻引擎组成“市+区”联动助力体、向中促联动组建“山+海”城乡共同体、向下重浸润筑牢“学+研”精进成长体来促进海岛山区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向上借力盘活:形成引擎帮扶的联动助力体

1.组成“市教研员+区教研员”的师徒结对体

一是区与市签订结对协议,区学科教研员向市学科教研员拜师。结对共同体主要采取“动态+常态”跟岗的方式进行。动态跟岗,即在市级学科活动开展相关时间段内进行跟岗学习。常态跟岗,即以学徒式的方式就相关需求点位,自主寻求市教研指导师的指导。

二是区教研员积极学习市级相关学科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主动获取导师的有效指导,根据所学所思调整区域学科发展方向或举措,有效激活区内教研行动的内生动力。

2.组成“市直属教研+区教研”的联动助力体

一是市级教研助力。市级开展的活动带上区级活动,将区级教研上移提升。聚焦新课标、新课程的内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素养作业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主题研讨活动,提升本区全体教师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是市级视导助力。邀请“市教研院领导+学科教研员+学科名师”组成专家团,深入本区学校开展专项视导活动,对教学疑难点工作进行专诊把脉,区教研员再根据问题清单进行循环渐进式蹲点,督促整改落实。

二、向中共促激活:构建协同共进的“城乡共同体”

1.组建三地城乡教研共同体

一是山海同步,城乡共研。以“山海协作”结对行动为基础,和龙湾、苍南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共同制定《“三地”中小学“教研共富”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区域共进协同式教研工作新样态。三地同步开展主题式学科教研联盟研讨活动,以打磨“城乡共研”优质课为基点,联动研讨,城乡共研,以先富带动后富。

二是龙头联动,管理增效。以龙湾、洞头学科教研员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工作室在线研修活动;小学高年段期末测评、小升初考试及初中中考模拟测评,搭车共享龙湾的优质命卷,通过联动横向对比,诊断教学得失,及时改进管理方式,调整“培优、扩中、提低”目标与方向,提高区域全体学生学业能力。

2.建立“区外+区内”集团化学校联盟体

一是探索跨区域集团化合作办学。将海霞中学升格为南浦实验中学分校。通过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党建共建等活动,深化集团化办学教研合作。同时,以省民生实事教共体结对工作为契机,洞头区中小学6所学校与龙湾6所优质学校建立跨地区教共体,多层面开展师徒结对、同步教研、资源共享等活动,推进“校际教研协作体”的深入实施。

二是深化区域内集团化联盟带动薄弱学校。本区内组建从学前到初中的紧密型和合作型12个办学集团,按照优质引领、城乡结合、学段衔接的原则,在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针对离岛边远的鹿西小学,制定“小而优”学校帮扶方案,由实验小学进行一对一结对,开展“备课资源共享、公开课辐射、送教下乡”活动等。

三、向下内生用活:筑牢区域学研的“精进成长体”

1.下沉+名师工作室,形成引领式浸润成长

一是教研员高密度下沉基层学校。通过“邀请学科骨干——集中下校——分学科进行——集中式反馈”的方式开展视导活动,同时实施“集中视导、分组视导、管理视导、薄弱学科视导、需求式视导、问题式视导”等方式相互结合,推进学校专题视导“整改问题落实清单”学期督导制,打造区域教学新常规视导升级版,以学校的改进督促教师的改进,筑牢教师个体成长。

二是注重名师工作室引领与辐射。15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站)落户本区,实现初中6所学校、初中考试学科、城乡结合部小学的三覆盖。与温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家指导本区名师工作室活动,形成“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省市名师工作室设站——区名师工作室精准指导”的工作机制,瞄准需要培养的教师,让青年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名优教师更著名。

2.聚焦问+数智新,开展数智化精准教学

一是聚焦问题开展课改项目。针对全区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低位徘徊的“旧”问题,在市第一二轮课堂变革实施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提出区域“新三导”课堂变革研究项目。围绕变革项目研究,制定校本教研达标与先进教研组建设方案,全年密集入校指导全区中小学教研组的课堂变革主题教研活动,学年结束时开展组长现场答辩活动。

二是聚焦数智驱动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教学“新”技术的使用已成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为满足区域课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分析、教研指导等项目的实施需求,建构“教学评”一致性完整体系,统筹整合了“慧观课”“学科网”“智学网”“云阅卷”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制定“聚焦三慧(慧观课、慧练习、慧分析)、指向精准”数智化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开展“数智化+”的学校建设,推进教师精准分析精准教学精准辅导的能力,驱动教育教学改进。

最后,感谢你对洞头教育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郭青松,联系电话:0577-6348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