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机关党务干部能力建设的路径思考

发布日期:2024-12-27 11:28:36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外事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字体:[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6001/2024-62028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府办(外事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要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以强化责任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 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坚强、群众信任的高素质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明确要求“要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的目标要求。可见,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是关键。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机关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也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看:机关党务干部在党建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机关党务工作是做党、做人的工作,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在新时代下,机关党务干部是体现并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基层、基础和基本专业骨干力量,也是浙江省委“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动政治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首要位置,机关党务干部是机关党的建设的生力军。调查中发现,99.8%的人认为机关党务干部在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8.6%的人认为机关党务干部在政治引领方面做得很好或比较好。机关党务干部坚持党性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的创新理论,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二)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机关党务干部离同级党委最近,服务中心最直接,是执行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第一棒”,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为新时代下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调查中发现,99%的人认为机关党务干部是彰显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99.4%的党员同志表示,本单位的党建工作由机关党务干部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工作积极主动、极端负责。机关党务干部督促和动员本单位行政负责人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主题党日活动、为党员干部上党课等,体现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行政领导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

(三)服务党员群众的连心桥、贴心人。机关党务干部的职责就是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听取党员干部呼声、了解人民群众诉求、实事求是改进作风,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查中发现,96.7%的党员干部认为本单位的机关党务干部胜任或比较胜任。97.4%的党员干部表示机关党务干部在单位党建工作中发挥“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作用。机关党务干部身体力行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载体服务,管理好机关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能:机关党务干部应具备的主要素养

机关党务干部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机关党的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其素养好坏、水平高低,直接关系机关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能否得到切实落实和圆满完成。在“您认为机关党务干部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调查问卷中,99.6%的人认为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99.8%的人认为需要具备“超强的业务素养”,99.5%的人认为需要具备“稳定的群众素养”。

(一)凝神铸魂,要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素养。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关系到机关能否稳步发展。如果机关党务干部在政治思想上“生病”,也极容易导致机关被“感染”。为谁干事,是检验一名干部的试金石,机关党务干部要为党工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热爱党务工作,热心服务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调查中发现,97.5%的党员干部认为本单位的党务机关干部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坚定,适合从事机关党建工作。

(二)固本培元,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业务素养。能干事、会组织是机关党务干部完成党建工作任务的基本功。机关党务干部要做“党建工作的内行人”,不仅要有党的理论基础为支撑,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调研功底和务实的统筹能力。某机关党员小李说,“我们单位的党务干部第一时间‘上接天线’,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又能充分考量不同科室、不同时段的独特性,采取领导带头学、党员主动学、专家授课学、集体研讨学等方式,工作做得游刃有余,组织协调能力很强。”调查中发现,96.2%的党员认为机关党务干部业务能力要比普通党员强,在推动工作中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躬身入局,要有“沉下心、扎下根、扑下身”的群众素养。机关党务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聚焦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急,了解掌握干部职工工作生活遇到的困难问题,尽一切可能帮助解决,做深做实服务工作,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爱,不断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关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要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始终保持机关党建的廉洁性。调查中发现,95%的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党务干部要和基层打成一片,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某机关干部小郑说,“过年那会儿,我做了一个小手术,党务干部嘘寒问暖,还去医院看望我,送去慰问金,真的挺让人感动的。”

堵:党务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但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亟待破解。从“您认为当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看出,96%以上的人认为“部门单位一把手不够重视”“梯队人才培养不够系统”“考核激励机制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影响机关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现有人员不够适配。各机关党支部在党务干部人员安排、年龄和学历结构方面较以往有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认识跟不上。党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难度大、要求高,党务干部工作岗位流动难、成长难,没有发展空间,容易让现有人员产生“失落感”。调查发现,仅有48.2%的人表示“愿意从事党务工作”,更多的人认为机关党务工作周期性

长、见效慢,不如业务工作来得快、见效快。在“当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发生冲突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中,更多人选择了“业务工作”。某机关小宋表示,“党务工作经常容易被忽视,还是那句话‘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果真的遇到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不能兼顾时,出于领导压力和考核标准,更多人还是会优先处理业务工作。”另一方面,配置跟不上。绝大多数的机关党支部书记都由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担任,他们更多地忙于应酬或行政事务,集中精力抓党务工作的时间较少。此外,现有机关党务干部大多为兼职甚至只是挂名,承担着行政、业务和党务工作等多重职责,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基本不了解、不过问本应由其负责的机关党建工作。调查中发现,有些机关党务干部认为人员配备不够充足,还需增加人手。某机关党务干部小谢表示,“虽然党支部设置了纪律、组织、宣传各个职位的委员,但他们都是单位的科室负责人,平时工作很忙,党支部的工作大部分就落在我肩上。”

(二)培训提升不够全面。集中化、专题式的教育培训有利于提升机关党务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党组织的建设水平。调查中发现,党务干部一致认为加强党务干部理论业务培训“很有必要”。不仅要掌握机关党建的规律和基本原理,还要熟悉党的历史,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培训质效需提升。一些党务培训仅针对专项任务开展,全局性、全域性、趋势性的培训相对缺失,大多为党的理论知识培训,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相机融合,对新时代、新变化和新挑战的应对相对不足。调查发现,96.1%的党务干部参加过相关培训,仅有74.6%的人认为培训有效果。新进培训需加强。当前,一些机关部门单位人事调整较为频繁,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经常更换,新人缺少行政业务工作经验,容易忽视对行政业务、中心工作的了解,制约了党务工作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围绕中心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思路不宽、方法不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方式方法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某机关新进的党务干部薛某表示,“刚从事党务工作时,真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每次碰到一个问题,都得去问组织部门或者请教其他单位的同行。如果能像新考录公务员那样,来个任前系统培训该有多好呀!”

(三)梯队培养不够系统。机关党组织对党务干部不仅要管好、用好,还要培养好、发展好。调查发现,100%的人认为党务干部梯队人才培养“很重要”,要选好配强机关党务干部,让党建工作一线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在“您认为当前党务干部梯队人才培养存在什么问题”中,有92.1%的人认为“领导不够重视”,96.5%的人认为“后备人才不足”,94.3%的人认为“岗位流动不畅”,还有97.4%的人认为“考核激励不够”。某机关小纪表示,“现在部分青年干部对筚路蓝缕的党的历史学习了解不深,苦难光辉岁月的感知感悟不深,在思想上不太愿意向党组织靠拢,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党务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此外,党务干部挂职交流、跟班学习、基层锻炼等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流动性较差,存在只进不出的缺陷。缺乏出清淘汰机制,人员退出通道不畅,纵向流动上受限僵化,致使干事创业的人没有“奔头”。

(四)晋升空间不够多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机关党务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并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对于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推荐,大力表彰,努力树立一种党务工作大有可为、党务干部大有作为的导向。”调查发现,仅有31.6%的人表示“愿意从事党务工作”。绝大多数人认为机关党务干部晋升渠道较窄,当前考评体系不够健全,专项奖惩的方案相对较少,正向激励有所缺失。一些党务干部认为做党务工作和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必然联系,与岗位晋升不挂钩,“费力不讨好”。某机关的张某说,“每年评先评优,很多同事都想着获得年度考核优秀或者工作先进工作之类的,他们在年初的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表彰,很是风光。我获得了‘优秀党员’称号,这种表彰激励也没什么作用。”

破:推动党务干部能力建设的建议

我们要通过“高站位”“固根本”“强队伍”“重激励”等手段来强化党务干部建设,真正让党务工作成为“有人爱干”“以干得助”的香馍馍,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向深入。

(一)高站位。机关党务干部既是一名普通的机关党员,也是一名负责党建工作的基层干部,要持续做好思想建设,充分认识党务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要引导党务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思想诉求多元多样、新观点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当下,培养他们洞察本质、明辨是非,敢于发声亮剑、爱党护党的能力。要督促机关党务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涵养高尚情操。引导党务干部锤炼求真求实的作风,带头转作风提效能,带头勇挑重担、埋头苦干,以为党工作为荣,抛却个人得失。

(二)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要加强和改进专兼职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素质能力。通过分类分段培训、形势任务培训、岗前岗中培训,提高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专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您认为要如何开展业务培训”问题中,

97%以上的人员选择了“集中轮训”“网络授课”“现场观摩”“工匠沙龙”。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身边党务干部讲党务”活动,实现联学共建。

突出“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从规范机关部门重要会议、规范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其他有关党务工作等方面开展专题辅导,推行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支部主题党日、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等模拟实操。加大新进党务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更快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熟知《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机关党建的制度依据,掌握清楚机关党务工作的有关规定、权限、程序、细节。

(三)强队伍。落实机关党务干部人才队伍“选、育、管、用、考”全链条机制建设,像抓业务干部队伍一样一视同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机关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当中。加大机关单位青年干部的政治引领和教育,积极吸收“肯作为、愿担当、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中选拔优秀党员干部进入党务后备人才库,强化日常培训和引导,尝试设立党建工作联络员或党建工作助理,实现工作的有效衔接。推行专职党务干部和行政、业务干部之间的交流,注重基层挂职、一线锻炼。发挥党支部书记牵头抓总、专职副书记“传帮带”作用,实行党务干部“一张纸业绩”,优化考评体系,把党务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什么事、干事效果好不好作为评判标准,探索党务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努力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生态氛围,不断激发党务干部积极性。推动基层党组织副书记、委员等党务干部采用适当形式向党员大会进行述职,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

(四)重激励。秉持公开择优、多元优化的原则对党务干部进行提拔任用,能够有效提升机关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岗位认同感。将专兼职党务工作经历纳入干部履历,结合每年度工作绩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用好“两优一先”等传统表彰手段,定期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及时给予表彰鼓励,加大典型选树和宣传报道力度,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提升党务干部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对获得“优秀党务干部”在职级晋升上给予更多的机会,比如与年度考核优秀人员一样享受“晋升年限减半年”“嘉奖”的物质奖励等待遇。对于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党务干部的,探索建立疗休养制度,带领他们前往韶山、延安、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实地教育,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群众素养。

(区府办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