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2024年,洞头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改革创新,全面履职尽责,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海上花园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洞头建设。率全市之先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述职实施办法和职责清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6场和“旁听庭审”活动9期。发布年度法治洞头“最佳实践”十大重点培育项目,出台公职律师参与法治建设工作积分制管理评价实施办法。加大法治人才十条激励政策执行力度,兑现奖励金14.9万元。深化法治督察与区委巡察联动机制,移交法治建设问题17个,以督察倒逼法治责任落实。
(二)聚焦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梳理明确12项任务清单,发布区政府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实行全周期管理。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审查上会议题133个,出具法审意见书54份,指导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事项195件。加强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工作,累计提供涉法服务223次。持续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7件,复议诉讼比值5.75。开展罚款处罚实施、监控设备、“破执法梗阻·优法治服务”等专项监督行动,督促问题整改119个,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三)凸显提质增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围绕“海上花园强城行动”、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优育新工程,建成“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实现92个村居每村5名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海霞村民主法治示范创建经验被浙江法治报、潮新闻等省级媒体关注报道。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建成6个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编制《洞头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基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治理地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在15分钟范围内不断趋于均衡可及,持续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累计提供服务1740件。
(四)守牢安全底线,推进平安洞头建设。规范解纷一站式阵地建设,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524件,涉及金额1.8亿。创新调解业务“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累计培训390余人次。推进“入矫解矫教育和分类教育”机制,帮助从“服刑人”向“社会人”的顺利再造,累计开展分类教育10场、个别教育1653次。强化执法责任制落实,查处违规对象13人,提请撤销缓刑和收监执行5人。有效落实安置帮教工作举措,对接监狱落实重点必接对象3人次,对接监所成功办理视频会见62人次。截止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31人,在册刑释解矫人员共667人。持续深化“法援惠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累计受理各类咨询2021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1件,法律帮助案件237件。
(五)突出担当作为,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纪学习教育系统谋划,推动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逐一落实巡察反馈的18个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增强成果运用和转化。巩固拓展“法润兰香”党建品牌,推进3个“书记领办项目”、5个“项目汇•幸福事”项目和2个“破百难•助共富”项目。加强年轻专业干部引进培养力度,具有法律执业资格人员占在编人员的37.5%。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力量仍需加强,政府部门法治机构和法审人员的素质仍然较弱。二是行政执法监督质效不高,在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手段融合上存在不足。三是村(社区)调解力量作用发挥不突出,难以高质效推进“枫桥经验”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上的运用。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统筹融合,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区委依法治区办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推动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推动依法治区。把深化贯彻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法治为民办实事”相结合,着力破解法治建设堵点、难点问题。发挥“督、述、考”工作机制,推进法治督察覆盖依法治区全流程、各方面,对标法治温州考核要求,加强分析研判和工作推进,争取法治温州考核进位争先。
(二)聚焦创新创优,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纵深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制定高频涉法问题审查指引。切实完善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健全调解和解工作机制,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衔接合作机制,扩展行政执法监督线索来源渠道,推动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有效压减入企检查频次。
(三)聚焦服务创新,提升群众企业满意度。推行合同法治审查先行、矛盾纠纷排查先行,多元化优质法律服务保障的“两先行、一保障”工作举措,提升重大项目法治保障质效。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活动,以法治政策宣传解读提振企业信心。在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上再发力,积极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向新业态延伸,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聚焦防范化解,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工作,着力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全面提升调解承接能力建设,推动行业专业领域调解工作扩容提质,推进家事调解、商事调解“一站式”化解。全力维护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有序开展,坚持“一人一策”分类矫正,推进专属档案心理矫治,实施困难帮扶行为矫正,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创造积极条件,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