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信息 |
一、工作背景
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域划分复杂、垃圾源头难界定、治理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温州市洞头区作为拥有302个岛屿、351公里海岸线的“百岛之城”,直面海洋垃圾治理难题,通过机制革新、科技赋能与多方联动,构建了“陆海统筹、闭环管理”的海上环卫体系,美丽海湾典型经验入选《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2024年以来,该机制累计清理湾滩垃圾805吨,重点海湾300米范围实现常态化清洁,问题整改率达100%,为破解海洋垃圾治理困境提供了示范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机制,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洞头区首创向海延伸的海上环卫模式,制定温州市首个《海上环卫工作方案》,明确“区-镇-村”三级职责分工,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组建14人专业队伍,配备机械清扫船、拦截带等设备,形成“收集—上岸—转运—处理—监管”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分类、分时、分段、分责”四分法,实现14个一类湾滩日清日理、16个二类湾滩定期清理。
二是科技赋能,推动立体监测与智慧协同。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及沿岸视频监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精准定位垃圾聚集海域。开发5G海上综合智治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协同处置,大幅提升问题响应效率。2024年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并整改问题35个,整治完成率100%。
三是多方联动,实现社会共治与生态变现。深化政企研合作,引入海洋环保技术及社会资本,打造“无废海滩”工程。设立“蓝海驿站”塑料回收点,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海洋环保宣传、净滩志愿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同步推进EOD项目开发,将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融合,带动户均年增收超15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是机制先行,以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顽疾。通过制度明确属地责任与部门分工,可从根源有效破解职能交叉难题,消除推诿扯皮现象,激发干部主动作为,降低协调成本。
二是技术驱动,以数字赋能重塑治理模式。科技手段不仅能降低人力巡查成本,提升机关效能,还可通过数据共享优化跨部门协同,提升垃圾发现效率,实现治理效能倍增。
三是多元共治,构建利益共享治理生态。“生态价值转化+全民共治”路径,既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又培育公众环保自觉,形成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互促互进的可持续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