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1)项目名称:S211安吉至洞头公路洞头霓屿至北岙段工程项目
(2)建设地点:工程位于洞头区,路线起点位于霓屿岛布袋岙安置房南侧与霓福路相交口,形成T字型交叉。向东布线设布袋岙大桥和同兴大桥,后经外山鼻西面山体进入外山鼻隧道,再往东南方向进入海域,设洞头峡跨海大桥,终点接环岛西片围涂项目配套施工道路,然后与环岛公路顺接。
(3)项目概况:本工程主线路线全长约5公里,设特大桥梁1座,大桥2座,隧道1座,平面交叉2处。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为25.5m。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及周边海域海岛状况,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为3类:海洋功能区划(农渔业区、保留区、保护区)、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养殖区等。具体见表1。项目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
表1 生态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 | 生态保护目标 | 类型 | |
方位 | 最近距离 | ||||
1 | 洞头西保留区 | N-S | 项目所在区 | 水质,沉积物、生态、海洋水文动力环境 | 海洋功能区 |
2 | 洞头东部农渔业区 | S | 0.3km | 水质、风险 | |
3 | 瓯江口农渔业区 | NW | 4.5km | 水质、风险 | |
4 | 瓯飞农渔业区 | SW | 7.9km | 水质、风险 | |
5 | 南策岛海洋保护区 | SE | 7.7km | 水质、风险 | |
6 | 洞头列岛东部海洋保护区 | E | 9.1km | 水质、风险 | |
7 | 洞头北保留区 | NE | 8.0km | 水质、风险 | |
8 | 洞头东保留区 | E | 10.5km | 水质、风险 | |
9 | 33-Xc04瓯江河口区 | NW | 7.7km | 水质、风险 | 海洋生态红线区 |
10 | 33-Xe16瓯江河口聚流苗种保护区 | SW | 6.7km | 水质、风险 | |
11 | 33-Xb12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典型海洋景观区 | SE | 5.7km | 水质、风险 | |
12 | 33-Jb13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生物资源保护区 | SE | 11.7km | 水质、风险 | |
13 | 33-Xb14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和适度利用区 | SE | 1.5km | 水质、风险 | |
14 | 周边养殖区 | 周边 | 项目所在区 | 水质、生态、风险 | 海水养殖区 |
表2 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名称 | 坐标/m | 保护对象 | 环境功能区 | 相对厂址方位 | 相对距离/m | |
X | Y | |||||
西岙山背 | 333349.49 | 3217160.26 | 集中居住区 | 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2类区 | N | 75 |
畚斗岙 | 333337.76 | 3216772.38 | 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1类区 | N | 83 | |
同兴村 | 332932.83 | 3217698.60 | 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1类区 | N | 174 |
注:表中的“方位”以项目建设地为基准点,“距离”是指保护目标与道路边界的最近距离。
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从工程区流态看,洞头峡受南北各岛遮蔽,整体涨落潮流速明显小于崎头洋、洞头洋等外围开阔水域;洞头峡水道内因来自三盘门和沙岙鼻的潮流潮时不同,在工程区以北区域形成顶流现象,水道内涨落潮流整体以三盘门来流为主导,但顶流一定时段上造成工程区域流速较周边区域弱和峰值时刻的不同步。
工程所在断面位于洞头峡口门,涨落潮往复流特性显著,工程主线走向基本垂直于涨落潮流矢方向。洞头峡跨海大桥两端接岸处霓屿岛外山鼻岸段和洞头本岛白叠澳前沿存在涨落潮流影区。白叠澳西向1km处为工程所在洞头峡断面主槽,实测水深-3.5~-7.5m,主槽涨落潮流大于断面上其余漫滩区域。
2、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长期来看,在项目海区重新达到冲淤平衡前,工程区域的淤积将持续加强并向南北两侧延伸,官财澳、外山鼻、白叠澳的淤积区和桥跨处的冲刷区也将加强,对于本工程邻近水工构筑物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淤积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定期监测水深变化并及时组织清淤。
工程所在海域泥沙运动的主要动力为潮流,因此受大桥密排桩阻流和挑流影响,顺潮流方向密排桩迎水面和背水面流速降低,造成悬沙落淤而形成淤积;工程后桥墩周边区域随潮流向工程区自然落淤,在边界潮量不变的条件下两侧局部区域流速增加而造成冲刷。根据刘家驹公式计算得到工程后达到冲淤基本平衡的时间为3~4年。
3、海水水质环境影响
(1)施工期
工程区全潮可能出现的最大泥沙浓度增量分布,悬浮泥沙以大桥主线为中心顺流向东北-西南及各海湾近岸方向漂移沉降,影响范围主要为主线1500m内的区域;水道中央潮动力较强,最大悬沙浓度增量10~150mg/L;两端接岸处及各海湾内潮动力较弱,最大悬沙浓度增量10~500mg/L,其中近岸源强点局部超过500mg/L。其余计算区域内开阔海域悬浮物扩散浓度均在10mg/L以下。本工程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影响以主线周边500m内及各海湾内近岸区域为主,对海区水环境的总体影响较小。
施工期其他废水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废水(桩基施工悬浮泥沙、泥浆废水以及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水)、施工冲洗废水、施工船舶废水等,经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后对附近海域水质影响较小。
(2)营运期
工程营运期主要为路、桥面雨水径流,主要污染集中在降雨初期。工程线路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边沟、排水沟、排水管、边坡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将路基、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引至周边边沟等。道路路面径流及初期雨水对沿线水质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是短时间的,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影响会逐渐减弱。
4、海洋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可能对海洋生态产生影响的环节主要为桥墩占用海域直接破坏海洋生物生境,钢管桩锤打、钻孔桩施工等施工过程产生局部水域悬浮物增加间接影响海洋生物生境。桥梁桩基永久性占海、施工栈桥临时占用海域共造成生物损失50.3kg;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导致鱼卵、仔稚鱼损失量约13977尾,造成游泳生物损失242.56kg。
5、海洋沉积物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会扰动海底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将受水流作用的影响向外扩散。施工除对施工区域的海底沉积物产生部分分选、位移、重组和松动外,没有其它染物混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部分沉降后最终成为沉积物,根据现状调查,工程海域沉积物现状基本满足一类沉积物质量要求,因此工程实施不会对工程区海域沉积物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6、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经采取限制车速和洒水抑尘措施后,项目道路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排放的机械设备尾气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沥青铺浇过程中靠近沿线敏感点时,应注意风向,当气象条件不利时应暂停沥青铺浇作业,以避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采取措施后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营运期隧道口废气的影响范围小于60m。距离隧道口最近的为同兴村,最近距离174m,故隧道口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本工程在环境空气一类区范围内路段较短,且位于海边,汽车尾气经海风扩散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对一类区环境空气造成明显影响。
7、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要求。本工程施工影响是暂时的,等施工结束,噪声影响随之消失,因此采取措施后本工程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在隧道爆破施工期间应注意对附近同兴村的保护,提前告知,爆破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夜间禁止爆破作业。
营运期的噪声主要为公路交通噪声,根据预测结果,公路沿线西岙山背、畚斗岙敏感点都存在噪声超标的居民楼,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采用低噪声沥青路面、设置声屏障、维持路面的平整度等措施减轻沿线居民受到的噪声影响,通过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道路沿线各敏感点昼夜声环境质量均可达标。
8、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工程桩基施工产生的钻渣量干化后综合利用,用于本工程陆域道路回填;其他施工垃圾妥善收集并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清运,建筑钢材则由建设单位收集后用于下一组桥梁工程项目。
营运期不产生固体废物。
9、对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和海洋功能区的影响
工程对周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随着施工结束悬浮泥沙影响将随之消失,不会对该敏感区海水水质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等造成明显影响,不改变该敏感区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直接占用海域范围内包含3处养殖区,分别为同兴南侧藻类养殖区、同兴岙藻类养殖区和畚斗岙藻类养殖区。距离主线500m范围内的养殖区有5处,分别为同兴东南侧藻类养殖区、布袋岙南侧藻类养殖区、布袋岙藻类养殖区、隔头西侧藻类养殖区和小长坑西南侧藻类养殖区,施工单位应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见表3。
表3 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序号 | 种类 | 设施或措施名称 | 规模及数量 | 预期效果 |
施工期 | 废水 | 施工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 | 1个 | 环卫部门清运 |
桥梁桩基泥浆池、沉淀池 | 2套 | 沉淀后上清液回用,泥浆干化与钻渣用于陆域道路回填。 | ||
油污水收集装置 | 1套 | 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 | ||
冲洗废水隔油沉淀池 | 2个 | 沉淀后回用 | ||
船舶铅封管理 | / | 船舶油污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上岸处理, | ||
扬尘 | 洒水车 | 1辆 | 减少扬尘 | |
噪声 | 低噪声设备、临时隔声屏、加强设备维护 | 1套 | 降低噪声 | |
固废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 若干 | 分类收集,环卫部门清运 | |
钻渣收集设施 | 1套 | 钻渣干化后综合利用,用于本工程陆域道路回填 | ||
其他施工垃圾收集装置 | 1套 | 分类收集,综合利用 | ||
环境监理 | 环境监理 | 整个施工期 | 监督环保措施 | |
生态保护措施 | 生态补偿措施 | 增殖放流 | 补偿金额3.7万元 | 生态补偿 |
海洋环境监测 | 海洋环境跟踪监测 | 施工期海洋环境跟踪监测费 | / | 跟踪监测 |
环境风险 | 船舶溢油风险防控 | 应急设施及预案 | 1套 | 预防施工船舶溢油风险 |
运营期 | 雨水收集 | 雨水收集系统 | 初期雨水收集效果 | |
噪声、汽车尾气 | 噪声、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监测 | 达标排放 |
安吉至洞头公路洞头霓屿至北岙段工程符合《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7年修订》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连接洞头区与温州市中心城区,提升温州市整体路网的通行能力,对促进洞头区交通网络的完善、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经相应的措施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本项目基本符合环保审批原则。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工程建设可行。
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及期限: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有关团体和个人可就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对策或其他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相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说明理由。若需进一步了解项目相关信息,在本公告期限内,可到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查阅相关环评文件。公示时间为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2日,共10个工作日。
公众意见反馈途径: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为更好地进行意见反馈,请留下您的具体联系方式。
七、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温州市洞头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联系电话:徐科长/150******72
联系地址:浙江省北岙街道望海路103弄32号二楼
八、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李工/057********78/*********@qq.com
联系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西斗门路3号天堂软件园A幢10楼D座
九、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和项目审批部门联系方式
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初审部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洞头分局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行政服务中心四楼
电话:0577-63483616
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审批部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学院中路237号
电话:057********86
公示发布单位:温州市洞头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示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