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洞头 洞头区志

洞头区志(1991-2005)

发布日期:2014-06-02 12:53:04 浏览次数: 来源:洞头区 字体:[ ]

    科学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潮间带滩涂资源,洞头还有许多蓝图可绘,前景将更广阔。

    洞头区是唯一以县域冠名的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石奇、滩佳、礁美”,风光秀丽,分为7大景区,有400多个景点。这些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礁石岩壁,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天然成趣,且许多与民间传说融为一体,更具魅力,引人入胜。此外,还有融渔乡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人文景观;气候宜人,适宜度假休闲;四时海鲜不断,可让人大饱口福。故被誉为“海外桃源别有天,此间少住亦神仙”,自1986年开发旅游业以来,就备受人们青睐,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1991年以来,洞头区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科学地进行发展定位,提出了“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把洞头建成温州旅游休憩基地、“海上花园”的目标,促使了旅游业长足发展。主要景区建设投入加大,配套设施更加齐全。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建成,特色鲜明,寓训教于旅游之中;“渔家乐”项目富有刺激,让人们体会到劈波斩浪撒网捞鱼的风险与乐趣;还有集景观与观景为一体蕴含洞头历史文化的“望海楼”在东郊山顶巍然屹立,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建筑华丽、佛像森严的中普陀寺金碧辉煌,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欣赏或顶礼膜拜。因此,洞头海岛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尤其是2006年4月29日“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成通车后,交通的瓶颈制约解除,洞头的旅游出现“井喷”现象。是年,洞头的旅客接待量急剧上升,增幅为284.5%,居全省之首。

    洞头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洞头旅游的前景,如旭日初升、朝霞满天!

    洞头海岛地理位置特殊,“外载海洋,内资三江”(瓯江、鳌江、飞云江),“盗得之可以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系海上军事要地,国防天然屏障。洞头列岛自1952年1月15日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一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同时,党委和政府重视人民武装建设,大办民兵,配合驻岛部队守卫海防。军民联防筑起了一道海上长城,成为人民武装建设的一面旗帜。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洞头军民心系国防,居安思危。驻岛部队在加强战备训练,守卫海疆的同时,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应对突发性事件等,有力地支持了海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洞头人民继承军民联防优良传统,拥军优属,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闻名全国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几十年来始终做到“组织不散、训练不停、传统不丢、作风不变、思想不乱、活动不断”,“巾帼战旗,今朝更红”,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期后备役部队建设的光辉榜样。2007年,洞头区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军民并肩守海防,固我长城;军民协力建海岛,美我家园!

    海疆安宁,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1991年以来,洞头海岛的教科文卫体事业蒸蒸日上。尊师重教蔚成风气,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进行校网调整,促使海岛教育面貌的改变和质量的提高。1996年,洞头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政府组织的评估验收。至2005年,洞头区在全市率先开通教育信息“校校通”工程,并创成省级“教育强县”。

    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勇于创新试验、研究开发,从而取得科技进步的累累硕果,有许多项目获得省、市,乃至国家级的科技奖励或国家专利授权。这些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了渔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一些作者先后出版专著,文学艺术创作成绩空前喜人;通过挖掘、改造,传统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广播电视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节目增多,内容丰富,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此外还有洞头海岛有史以来第一部县志的编纂出版发行,也起到存史、资治、教化之功用。

    洞头海岛缺医少药的现象已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发挥了救死扶伤的作用;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人们的健身理念逐步形成,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1991年以来,组队或派员参加全国竞赛,夺得金牌14枚,为前所未有。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发展进步盛世喜人。15年建设使洞头海岛实力提升,15年变化让洞头海岛面貌崭新。利用奠定的基础,依托后发之优势,再扬奋进之风帆,洞头人民满怀豪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和谐洞头”,实现“海上花园”,前程似锦!

洞头区志(1991-2005).pdf


<< <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