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令第474号:公布《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洞头有关规划和文件制定本次修编规划。
第二条:为了科学合理保护洞头风景名胜资源,强化风景名胜区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
1991年版“洞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适应了当时城市,景区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区各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发挥了应有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时隔十多年的今天,经济、社会、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1991版总规已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求,宜作调整和完善。规划修编的目的是随着城市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景区得到科学有序地保护与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洞头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洞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洞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专项规划汇编》;
《洞头区海洋功能区规划》 宁波海工勘察研究院(2006.8)
《浙江省洞头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洞头区人民政府
其他有关法规、规范和基础资料。
第四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这次修编规划,要把“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作为本次修编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丰富其内涵。随着温州市的发展,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步伐,以半岛工程为契机洞头将融入温州大都市圈。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处理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洞头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之成为浙南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洋休闲度假胜地。
第五条:规划基本原则
(1)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保护第一,合理利用。
(2)保护风景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
保护风景资源的原貌、自然状态,保护风景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景区、景点建设,把符合条件的景区、景点完整地纳入到风景区保护范围,整体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3)发挥风景资源多样性和特色性原则
发掘洞头多种类型的风景资源,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特别要突出海、岩、滩、洞、礁的特色。保持各类风景资源的观赏质量和品位,形成符合洞头风景资源价值和保护要求的风景区。
(4)坚持生态优先和永续利用原则
在保护风景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优势和特色,合理利用风景资源,积极发挥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5)注重和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的原则
近年来,洞头政府部门做了多方面的规划如温州市总体规划(修编)、洞头区总体规划(修编)、瓯江口海域规划等。本案要给予尊重与协调。
第六条:规划范围
风景区大的空间范围,西至半岛工程,南至大瞿岛,东至竹屿为界,北至鹿西岛,但洞头风景区在本岛上相对较为集中,而外岛上的风景区就比较分散,所以这次修编规划以每一景区为单位进行划定。(见图集)
面积单位:km²
大 门 岛 | 鹿 西 岛 | 仙 叠 岩 | 东 沙
| 大 瞿 岛 | 竹 屿 岛 | 半 屏 山 | |
面积 (km²) |
3.226 |
1.592 |
1.82 |
1.59 |
6.28 |
3.8 |
1.812 |
海岸线度 (米) |
5481 |
5211 |
6436 |
7016 |
12461 |
11120 |
7149 |
风景区规划总面积为20.12平方公里,其沿景区海岸线总长度为54874米。
第七条:风景区的性质
以半屏绝壁、仙叠奇岩、竹屿草甸、军事胜迹为特色,以观光、休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八条:规划期限与目标
(1)期限
近期 2009—2015年
中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25年
(2)规划目标
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和生态优化”的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洞头风景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更好地理顺风景保护(以免受到人为破坏或侵占)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风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环境与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福于民。
鉴于洞头丰富的风景资源,尽量做好“海上”文章,以激情、浪漫、休闲为主题,搞好品牌景区(仙叠岩、东沙港、半屏山等)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使洞头风景名胜区成为一个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具有海岛特色的旅游胜地。2010年达到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游人可达700万人次,近期目标以温州及周边地区为主,中期目标为逐步将洞头风景名胜区建成浙南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洋休闲度假胜地。远期目标为面向全国,成为全国有名的海岛休闲,旅游胜地之一。
第九条:景区容量
(1)景区生态容量
单位:人次
仙叠岩 | 半屏山 | 东沙 | 大瞿 | 竹屿 | 大门 | 鹿西 | 总计 | |
山林地 | 533 | 361 | 406 | 1230 | 397 | 908 | 123 | 3958 |
平坦地 | 64 | 253 | 143 | 290 | 150 | 900 | ||
水面 | 284 | 437 | 268 | 1504 | 1168 | 520 | 538 | 5899 |
沙滩 | 500 | 640 | 320 | 1260 | 4500 | |||
总计 | 1381 | 798 | 1567 | 3197 | 1855 | 2838 | 661 | 15257 |
(2)景区环境容量
经过对七大景区分别计算求和,得出洞头风景区最大日环境容量为2.0773万人次。(每年按300天可游日计算,年环境容量可达623.19万人次)。
第十条:景区游客容量预测
从1998年至2005年的游客量分析,总印象和趋势是较缓慢地增加,即使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而2004年的增长也未见加快,这几年平均增长率为131.%。如果2005年按其平均增长率,那么2005年游客达到35.12万人次。2006年5月半岛工程完成通车后游客猛增,2006年高达135.09万人次,交通上不受气候的影响加上温州人的旅游心理需求, 2008年达160万人次,预测按10%的增长率计算,到2010年游客可达193万人次。2011年到2015年每年按8%增长率计算,至2015年游客可达283.5万人次。2016年至2020年按6%增长率可达379.3万人次。2021年至2025年按5%增长,可达483.7万人次。
第二章 规划修编
第十一条:对上一轮“洞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1.12)实施情况评价
(1)《1991年规划》积极作用
确定洞头风景区的框架布局。分为七大景区——仙叠岩景区;半屏山景区;大瞿岛景区;大门岛景区;海上西湖景区;竹屿景区和东沙景区。风景资源基本情况初步呈现,为以后规划实施奠定基础。
在规划的指导下,风景区基本上按规划目标和要求,分散、稳步地进入操作阶段,风景区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形成与完善。
(2)《1991年规划》实施中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洞头城市发展背景的变化,《1991年规划》已不能满足风景区发展的需要。对经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前景估计不足。
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000年) 要求,在《1991年规划》时部分项目尚未提及,而且深度上不够。
《1991年规划》中对风景区只有面积而未明确划定景区的范围,更无核心景区的划定和控制,以致城市建设和风景区的保护经常发生争地现象。风景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991年规划》提出“海上西湖景区”的良好构想,但对城市结构、功能布局考虑较少,难以形成完整的景区。
第十二条: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1)风景资源的核实和评价:在风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景点进行核实,对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整和评价。原规划为七景区,对景区未加以评定,本次修编一是对景区调整为七个景区(增加了鹿西景区,减去海中湖景区),二是对各景区进行量化的评价。
(2)风景区范围的划定:本着“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对原来风景区范围重新调整划定。
单位:km²
面积 | 大 门 岛 | 鹿 西 岛 | 仙 叠 岩 | 东 沙
| 大 瞿 岛 | 竹 屿 岛 | 半 屏 山 | 海 中 湖 |
原规划 | 4.5 | / | 1.71 | 0.5 | 6.05 | 3.8 | 0.95 | 4.4 |
本次 修编 |
3.226 |
1.592 |
1.82 |
1.59 |
6.28 |
3.8 |
1.812 |
/ |
(3)景区结构的调整:调整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使之具有更为合理的,更符合洞头风景资源结构特点。原规划为七大景区,本次修编规划结构为“二片、七景区”(增加了鹿西景区去掉海中湖景区)。
(4)景区性质的调整:1991年“洞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性质的表述“集自然风光、海上运动、渔乡风情为一体的海岛风光旅游度假胜地。”这次规划调整为“半屏绝壁、仙叠奇岩、竹屿草甸、军事胜迹为特色,以观光、休闲、爱国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5)确定景区内分级保护范围。原规划只提及环境保护而未划出核心景区范围,本次修编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把景区进行分级保护,共分为四级(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其中特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保护范围。
(6)风景区土地资源保护:原规划中未提及,而本次修编中把景区土地划为严格保护区、有限利用区和设施建设区加以控制。
(7)古渔村的保护利用:对花岗岛上的花岗渔村及鹿西岛上的口筐渔村进行保护。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
第十三条:风景资源分类与特征
(1) 自然资源
自然景观共计109处,占景点总数64.88%
分为天景(2处),水景(2处),地景(103处),生景(2处)。
自然景观中,地景的数量最多。天景小类中的日、月,主要为观看日出的地方,地景以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摩细斑岩等火山岩地貌景观为主,其中以峰岩奇石数量最多。
特征:半屏绝壁,仙叠奇石,竹屿草甸
(2)人文资源
人文景观共计59处,占景点总量的35.12%,可分为公园(1处);古渔村(3处);亭、阁、楼(8处),桥梁(10处),寺庙(11处),馆、园(3处),碑、像(15处);遗址(2处),古校场(1处),炮台(2处),烽火台(3处)。
特征:爱国教育
(3)风景资源分类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数量 | 景 点 名 称 |
自
然
景
观 | 天景 | 日月 | 2 | 大竹屿、半屏山 |
地
景 | 峰
岩
奇
石 | 85 | 大门风景区有(青蛙岩、蛤蟆岩、大象朝西天、海虫上山、双螺听经、海龟背扁目鱼、乌昌鱼下海、金刚鱼朝阳、河蚌岩、蛤蟆探海、仙人脚印、双仙桃、老鼠岩、东西南北弄、双帽岩、莲花岩、一字岩、骆驼峰、舢板岩、对联岩、石和尚、盘驼石、风动石); 仙叠岩景区有(仙人戴帽、鼓音洞谷、十二生肖、西天取经、老龟登山、猪头石、秃鹫独立、观音顺狮、狮抱绣球、龟趴岩、海豹蜷伏、青蛙出水、骆驼石、关帝面海、小象出世、海豹石、雪豹石、鸳鸯石); 半屏岛景区有(内圆屿、渔翁扬帆、擎天柱、牛入海、鼓浪屏、赤象屏、石林盘景、黄金印、海螺石、天然壁画、孔雀岩、醉卧渔翁、虾将岩、乌龙腾海、骆驼峰); 大瞿岛景区有(石佛面海、千佛崖、老妪梳头、仙童击鼓、河马双栖、松鼠石梁、不倒仙翁、鸳鸯石、大石滩、虎头岩、龙隐峡谷、宋人面壁、老龟张口、仙人洞天、河马倒地、鳄鱼吸水、面包石、佛手掌、三养开泰、灵龟下海、蜡烛台等); 鹿西景区有(狮子岩、九龙坛、和尚岩、椅子岩、尖刀峰) | |
岛礁 | 12 | 大瞿岛、中瞿岛、小瞿岛、大竹屿、中竹屿、小竹屿、大门岛、小门岛; 珍珠礁、猪槽礁、百鱼礁、牛粪礁 | ||
沙滩 | 6 | 大沙龙沙滩、马岙潭沙滩、观音礁沙滩、大沙岙沙滩、三盘懒沙滩、畚萁澳沙滩 | ||
生景 | 植物 | 1 | 夫妻榕 | |
动物 | 1 | 生活候鸟90多种,留鸟30多种,旅鸟40多种 | ||
水景 | 水面 | 2 | 东海、海中湖 |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数量 | 景点名称 |
人
文
景
观 | 园 景 | 公 园 | 1 | 胜利岙海霞——军事主题公园、 |
建
筑 | 亭阁楼 | 8 | 响雪亭、盼归亭、息乐亭、望湖亭、百步亭、鹿筐亭、观鸟亭、日月亭 | |
桥 梁 | 10 | 五岛连桥:三盘大桥、洞头大桥、花岗大桥、状元大桥、深门大桥、窄门大桥、浅门大桥、半屏大桥、胜利桥 | ||
寺 庙 | 11 | 妈祖宫、大王殿、天后宫、永福禅寺、紫云道观、太阴宫、宁海禅寺、基督教堂、百花庙、清福寺、万青寺 | ||
馆、园 | 3 | 军民友谊地、县先锋女子民兵陈列馆、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 ||
古村落 | 3 | 口筐渔村石头房古村落、口筐岭头古城墙、东沙渔村 | ||
碑、像 | 15 | 戚继光雕像、贯休神品十八罗汉摩崖画像、张振声纪念、观音佛像、观音大脚印、灵潭摩崖石刻、仙叠岩上摩岩字画、南无阿弥陀佛、“佛”像、仙桥洞、灵龟探海、磐若波罗蜜多心经、神龟听经等 | ||
胜迹 | 遗 址 | 2 | 风门村古代遗址、九亩丘新石器遗址 | |
古校场 | 1 | 郑成功校场 | ||
炮 台 | 2 | 鹿西乡炮台、南炮台山 | ||
烽火台 | 3 | 龟岩烽火台、烟墩岗烽火台、南北烽火台 | ||
风物 | 节假庆典 | 开船节、菩萨生日 | ||
民族民俗 | 中秋“人形饼”、贝壳舞、鸟灯舞、放海灯 | |||
民间文艺 | 渔鼓词 |
第十四条:风景资源评价
洞头风景资源总计165个,其中二级景源16个,占9.7%;三级景源82个,占49.7%;四级景源67个,占40.6%。
(1)自然风景资源评价
·评价分析
一级景源应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的;
二级景源应在省内外闻名和省际吸引力,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
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吸引力。
·评价表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数量 | 二 级 | 三 级 | 四 级 |
自
然
景
观 | 天景 | 日月 | 2 | 1 |
1 | |
地景 | 峰岩 奇石 | 85 |
7 | 44
|
34 | |
岛礁 | 12 | 2 | 8
|
2 | ||
沙滩 | 6 | 2 |
3 |
1 | ||
生景 | 植物 | 1 |
1 | |||
动物 | 1 |
1 | ||||
水景 | 水面 | 2 | 2 |
(2)人文风景资源评价
经评价得分统计:二级人文景观2个,三级人文景观24个,四级人文景观33个。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数量 | 二 级 | 三 级 | 四 级 |
人
文
景
观 | 园景 | 公 园 | 1 | 1 | ||
建筑 | 亭阁楼 | 8 | 1 | 4 | 3 | |
桥梁 | 10 |
2 |
8 | |||
寺庙 | 11 | 1 | 5 | 5 | ||
古村落 | 3 | 2 | 1 | |||
馆、园 | 3 |
1 |
2 | |||
碑、像 | 15 |
4 |
11 | |||
遗迹
| 遗 址 | 2 |
1 |
1 | ||
古校场 | 1 |
1 | ||||
炮 台 | 2 |
1 |
1 | |||
烽火台 | 3 | 3 | ||||
总计 | 59 | 2 |
22 |
35 |
综上,洞头风景资源总计168个,其中二级景源16个,占9.5%;三级景源80个,占47.6%;四级景源72个,占42.9%。
第四章 风景名胜区发展分析
第十五条:风景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1)风景资源丰富多彩
自然和人文资源分布较广,好多岛上均有,景区分布较分散,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不可代替性和观赏性。积极有效保护,适度合理开发,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风景区质量,品位和价值,充分体现山和水的审美情趣,最大限度的发挥风景资源的科学,美学的观赏价值,而且各个风景区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旅游价值。
正因为有那么多而又有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但风景资源丰富而且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充分发挥资源的基础上组织有效的内容多样的游览。海上和山上相结合;革命教育和民俗体验相结合;休闲和娱乐相结合;动态旅游和静态游览相结合,更显洞头风景资源的魅力。
(2)风景资源特色突出
洞头拥有331公里海岸线,103个岛屿,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景资源和海洋生物、碧海金沙、奇石岩礁、渔家风味、历史遗迹。以宽阔的海洋为风景资源的载体,以陡峭雄伟的岩崖为景观标志,以千姿百态的礁石为景区加彩,以广阔清媚的金色沙滩为景区锦上添花,以自然柔姿的洞穴为景区点睛。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磨蚀出洞头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以大海为依托,为脉络形成了有序的整体,因地域空间的差异又造就了许多具有多样的各具特色的景观单元,有气势磅礴的悬崖石壁;有奇美的礁石群;有广阔的铁板沙滩;还有奇形怪状的洞穴;孤岛上的大草甸……构成了洞头风景区各具个性的特殊景观。除自然风景资源外还有不少人文景观可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满足不同人群游赏的需要,富有特色的风景资源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体现价值观。
(3)风景资源组合良好
洞头风景资源分布比较广,资源的个性较强,资源类型也较多。从本岛到周边岛屿都有风景资源分布,不论是景点的组合还是景区之间的组合都较良好,相互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色,构成整体的景观网络,这样的优化组合更具竞争力,更有吸引力,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取得积极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健全的管理机构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得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健全了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极大地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有利于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宣传知名度,提高了风景区形象和品位,有利于景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十六条:风景区发展的制约条件
(1)资源制约:
洞头的风景资源虽然丰富,但具有吸引力的资源不多,分布也不够集中,均分散在本岛和周边岛屿上,不利于形成景观的集聚与规模效应。而距离也较远全依海上汽艇为交通工具,路途中的时间往往比在景点驻留的时间还要长,有时受气候的制约,不宜上岛旅游。而有些景区的景点较单一这也影响了景区的发展,因而使得风景资源的综合集聚效应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环境制约:
洞头是一个百岛之县,风景资源分布较散,虽然本岛已把附近小岛连在一起,但仍有些景点分布在周边的岛屿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大,汽艇在海上航行,遇到风大、浪高、雾重均不得出航。尤其受台风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大,每年的台风季节时,旅游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景区的植被受海、台风和空气中盐份的影响,只有少数树种可以成活,即使是乔木长势也不尽人意,使景区环境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破坏性的建设和开山填海将会对生态环境和旅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的环境问题,对景观环境、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了风景区的发展。
(3)基础设施条件:
多年以来,风景区的发展在建设、开发、保护、管理上已取得了一整套丰富的经验,仍需进一步提高、完善和资金投入。当前在风景区中仍有不少问题,首先是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内容还不够完善,接待水准还不高,交通、停车问题尤待进一步解决。其次,是供水紧张问题尚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岛上的风景区,饮水问题更加紧张。总之在基础设施配套、景观与生态的保护、交通的改善、通讯信息,服务档次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尤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第五章 景区空间结构
第十七条:风景区空间结构
(1)二片:南片区---东海明珠片区
由本岛和大瞿岛、竹屿岛组成的东海明珠片,包括、仙叠岩景区、东沙景区、竹屿景区、大瞿景区和半屏山景区,共计五个景区。在灵霓长堤上片区入口处建“洞头第一门”作为入口标志,显示洞头新气象。
北片区---青奥胜景片区
由大门岛、小门岛、鹿西岛组成的青奥胜景片,包括大门景区和鹿西景区共计二个景区。在大门港、港区开发后,鹿西岛(洞头多处鸟岛之冠)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洞头区海水养殖海区功能区划中的“白龙屿海洋牧区”
可与大门岛风景资源互补互利,增添胜景。
(2)七景区:
仙叠岩景区:(本岛)“危岩临空,心旷神怡”
东沙景区: (本岛)“浙南屏障,海霞故乡”
半屏山景区:(半屏山)“神州一绝,盼归情切”
大瞿岛景区:(大瞿岛)“海上仙境,奇石集锦”
竹屿景区: (竹屿岛)“碧海绿茵,温馨梦境”
大门岛景区:(大门岛)“青奥新胜,兰色永存”
鹿西岛景区:(鹿西岛)“欢乐鸟岛,古风渔村”
第十八条:风景资源空间特点
洞头的风景资源以大海、地质地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加以点缀,二者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形成有序的景观整体。风景资源的分布格局是布局集中、整体分散;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紧密配合、和谐共存,形成了类型多样而又具特色的地域景观综合体。
洞头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主要风景资源大多集中在本岛的几个景区,在其他岛屿上虽然风景资源不多但仍有其特点。
空间资源特点:
宽阔的海面----风景资源的空间载体。
陡峭的岩壁----地貌景观的标志。
清媚的沙滩----景区序列的节奏。
奇姿的礁石----海山结合的纽带。
深幽的洞穴----自然景观的幻境。
美丽的鸟岛----海岛的和谐家园。
第十九条:风景区形象定位
风景区按各个景区的特性、重要性,可分为一个中心区,二个重点景区,四个特色景区。
(1)一个中心区:
仙叠岩景区:风景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资源组合完整有序。景点相对集中,仙叠岩景区中有仙叠岩的自然景观,大沙岙的海滨休闲浴场,南炮台的教育观光等,是洞头风景区有历史代表性的景区,具有综合各个景区,服务其他景区整体的功能。
(2)二个重点景区:
半屏山景区、东沙景区,有一定面积规模,风景资源丰富,具有高品位的资源,半屏山的“神州第一屏”;东沙景区的“山”“海”文化都是洞头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洞头风景资源的特色风采和优良的互补组合。
(3)四个特色景区:
大门、大瞿、鹿西和竹屿景区,充分体现海岛特色。鹿西的鸟岛;竹屿的海岛天然草坪;大瞿的“海上桃源”和海边怪石;大门的金色沙滩,各具特色,都是洞头风景区的富有特色的风景资源起到充实和平衡风景体系的功能。
第六章 专项规划
第二十条: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1)风景保护培育分区
·生态保护区:
以生态培育为主,包括以生态保育为主,科学考察为辅。游览观光受到很大的限制,个别地区甚至采取轮休制禁止游人进入,包括南爿屿、北爿山屿、北猫屿、双峰山、双摆山、大竹屿岛草坪等景群范围。要求保护珍稀物种的特有栖息地与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严控游人数量,进入重要生态保育区等地段需要预约,经过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保护区内不得建造任何建筑物,但可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保护性设施,不得用混凝土等人工材料建设人工步游道,而必须基本采用原有的山路,必要的地方可用木材或对地形略加修整而成。设置生态观察站、野生动植物观赏点、保护管理站、指示牌和说明牌,绝对禁止机动车驶入。
·自然景观保护区:
山水地貌景观为主,包括仙叠岩、半屏山、小荆山、大瞿岛风景区、鹿西乡、大沙岙沙滩、马岙潭沙滩、观音礁沙滩、三盘岛沙滩、大沙龙沙滩、竹屿等景点范围。要求严格保护,只允许因地制宜地开设步游道、栈道、汀步、索桥、木桥等,机动车不得入内。入口处可以设小型服务设施,景点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大规模永久性人工建设,所有设施只许是临时性建筑,必要时可以随时清理,清理后可以很快恢复原貌。要求所有的建筑、设施游步道只能采用自然的木材、石料,不得影响风景环境的视觉景观效果,不得开采山石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生态。服务设施必须避开主要景点的视觉影响范围,选址尽量利用空地和荒地,避开山地,不得砍伐大树、破坏林地。周围必须配有绿化花草遮蔽掩映,不得过于外露。设施的尺度、外形、风格要严格把握,不得破坏山体等自然风景的轮廓线和层次。禁止采用城市园林和造园的手法进行大草坪、植物修剪等修景手法,而必须保持山水风景的自然美学和生态学特征。
·史迹保护区:
以洞头历史和地方民俗文化保护为主,包括宗教文化、地方人文历史文化和古渔村文化三种主要类型。其中宗教文化涉及妈祖宫、天后宫、永福禅寺、紫云道观、太阴宫、宁海禅寺、基督教堂等景点;古渔村文化涉及望海楼西北的小朴村、鹿西岛的口筐渔村石头房古村落、花岗渔村;地方人文历史文化涉及南炮台山、鹿西乡炮台、龟岩烽火台、烟墩岗烽火台、南北烽火台、胜利岙海霞军事主题公园等景点。要保护其周围的山水、田园等环境格局,保护渔村中的社会组织体系、宗教伦理基础、风俗、人物、特色文艺等文化内容。保护区内不得乱拆乱建,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必须保持风格的整体协调。对洞头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文物要严格加以保护,以免毁坏和消失。
·风景恢复区:
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保持的地区,如浅海水域、山林、植被及村落,作为景区之内的缓冲与过渡区域,风景质量相对一般,有村镇居民点分布和生产活动。虽然不作特别严格的土地用途、规模控制等要求,但是仍然有必要对选址、规模、性质、风格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提出引导性的发展要求和控制指标。容许村镇在符合风景区保护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
·风景游览区:
对风景区内的景点,划出一定范围和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如仙叠岩、大沙岙、南炮台、大瞿奇峰、竹屿草坪等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限制机动车进入景区,在景区外设置停车场,以步行游览为主。适度配置一些必要的不影响景观的小型旅游服务设施。
岛上的景区如大瞿、竹屿、鹿西,游人从码头上岸后,只有步行而无机动车的干扰。
·发展控制区:
为了保证景区的有效保护,在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及风景游览区用地外围和离岸100米水域的范围作为发展控制区。
(2)风景区保护分级
·特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重点区域。
▲特级保护区应以自然地物为分界线,其外围应有较好的缓冲条件,在区内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
一、保持景区的自然景观现状不得破坏;二、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和提高景观质量,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三、规划特级保护区应相对独立,结构完整。四、在特级保护景区外围100米地带内禁止兴建有严重环境污染和视觉景观污染的项目。
·一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一级景点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的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
·二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该区主要以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为主,维持古村落的现状,适当进行修复。居民建筑应尽量体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适量转为“农家乐”形式
·三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应划为三级保护。
▲在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可以在该区控制性的进行一些和风景区有关的建设,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该区本身具备旅游开发的基本基础设施条件,包括通往景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公共卫生和防灾系统等基础设施,与景区所要求的旅游基础设施并不相适应的设施,需改造为适合景区需要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3)核心景区
洞头是个海岛城市,由于岛屿众多,景区分散等特点,我们建议将一级和特级统一划为核心区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保护区域的景观不受人为破坏,并维持环境景观的完整性。
面积
分级 |
仙叠岩 |
半屏山 |
大瞿 |
东沙 |
大门 |
竹屿 |
鹿西 | |
核心景区 | 特级 | 0.099 | 0.247 | 0.223 | / | 0.056 | / | / |
一级 | 0.414 | 0.255 | 1.284 | 0.03 | 0.046 | 0.057 | 0.247 | |
二级 | 1.307 | 0.248 | 0.714 | 0.13 | 0.122 | 3.743 | 0.41 | |
三级 | / | 1.062 | 4.06 | 1.43 | 3.002 | / | 0.935 | |
总面积 | 1.82 | 1.812 | 6.28 | 1.59 | 3.226 | 3.226 | 1.592 |
注:沿景区100米以内水面(海面)也为严格保护范围。
(4)保护培育措施
·生态环境培育
▲大气质量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控制
(单位mg/㎡)
项目 | SO2 | NO2 | TSP |
日平均 | 0.05 | 0.08 | 0.12 |
年平均 | 0.02 | 0.04 | 0.08 |
▲水质要求
作为饮用的水库,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2B1-1991)中规定控制。其他地表水为二级保护。
(单位:除PH值外,其余均为mg/L)
污染物 | PH | CODcr | BOD5 | DO | 凯氏淡 | TP | 大肠菌 |
Ⅲ类标准 | 6-9 | ≤20 | ≤4 | ≥5 | ≤1 | ≤0.1 | ≤2000 |
一般鱼类保护区级旅游区,应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PH2B1-1999)中的Ⅲ类标准,进行控制。
洞头的大沙岙,马岙潭等海水浴场及风景保护区。应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中Ⅱ类标准。
污染物 | PH | CODcr | DO | 大肠菌 |
Ⅱ类标准 | 7.3-8.8 | ≤4 | ≥4 | ≤10000 |
▲声环境控制
按《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1993)的O类标准,昼间不大于50分贝,夜间不大于40分贝。
▲垃圾处理:主要来自游客或村民的生活垃圾,丢弃在游览道路或人们活动场地。因地制宜每隔20-50米垃圾桶,所有垃圾要集中回收,统一处理。严禁在风景区内焚烧垃圾。
·水土环境保育
▲严格保护景区内的植被不受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景区内严禁乱砍滥伐和开山采石毁林现象
▲加强封山育林,植被抚育的力度。
第二十一条:风景游赏规划
(1)景区划分
洞头三面临海,岛屿众多,景区分散。按地域环境、景区属性和特征分为七个景区---仙叠岩景区、东沙景区、半屏山景区、大瞿岛景区、大门岛景区、竹屿岛景区和鹿西景区。
(2)风景区规划布局
·仙叠岩景区:
由仙叠岩观光风景区、大沙岙海滨浴场休闲度假区、珍珠滩观光区和南炮台革命教育观光区组成,约有大小景点数十处,是洞头风景区中的中心风景区,规划结构为一线四点。由方便的交通把四处景点加以联系,沿线在景点附近增设或扩大停车场,规划建设成为休闲、度假、文化观光区。
▲仙叠岩:
特点:动静相辅、山海互补、雄浑奇险、辉映成趣。
以自然山石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为辅,同时还可以观赏海景。
此景点的景观非常重要又非常敏感,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所以应该以保护为主。
扩大山上主要入口处的停车场面积。同时要扩大山下次入口停车场规模。
加宽山下次入口和县城联系的车行道,使其和县城取得更方便的联系。
对现状中影响景观的建筑应当拆除,在主入口附近可以修建风格合宜,体量适中的配套设施。
在仙叠岩周边(景区范围外)的适当地段建设配套的服务中心设置。
▲珍珠礁:
特点:礁岩奇特,色艳形异,变幻多姿,闪烁珠联。
珍珠礁位于仙叠岩西北的一片海滩,涨潮时只见几处露头,退潮后会露出赤、黑、青三色组成的礁岩,形态奇异多变,闪烁多姿,从多个角度观尝变幻无穷。
特别在阳光照射之下和海水相映成辉,另有一番情趣。
沿礁岸边留有一定距离的观赏余地和绿化以做隔离之用。
在仙叠岩和适当位置建造观赏平台或驻留点、亭、廊,以便更好地观赏珍珠礁。
▲大沙岙海滨浴场
特点:砂细滩缓,水清浪平,海宽林密,舒适幽静
大沙岙海滨浴场位于仙叠岩景区的中心处,沙滩面向东北展开,海滩为铁板砂,砂质细柔,坡度平缓,沙滩后面山林密丛,实为游泳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
改变现有在海边焚烧的习惯,把现有的焚烧场搬到北向的山岙里,远离游泳的砂滩。
整治机动车交通,所有机动车不得进入景区,集中停在景区管理处的停车场,扩大该停车场面积,游人一律步行进入景区。
适当扩大现有休闲度假村规模,提高档次,完善服务设施,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可以利用现有的山谷空地进行扩建,但建筑风格,规模要慎重研究,体量宜小不宜大,层数宜低不宜高,应和整体环境要协调,分散布在林间。
完善大沙岙沿海边至南炮台的步行通道,注意沿道路的休闲性、安全性和趣味性,这条游步道也是观看日出的理想场所。
▲南炮台
特点:海防前沿,树茂林蔽,朝旭日红,东海庐山。
位于仙叠岩景区的北端,原为海防重地,现为旅游胜地和温州国防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洞,作为展览、休闲、茶座、演示厅等设施。
完善现有服务设施,但规模不宜过大。
修筑南炮台至大沙岙沿海边的步行道。
扩建国防教育画廊,增强南炮台的教育意义。
修缮山上至钓鱼台的游步道,增加活动内容。
·东沙景区:
特点:山海文化,浙南屏障,朝圣游闲,海霞故乡。
位于本岛东端,景区范围包括妈祖庙,海霞军事公园和女民兵连纪念馆三部分,充分体现“山海文化”的内涵。
▲妈祖庙
修缮妈祖庙,划出一定的保护用地。
修建至沿江道路的车道。
开辟沙滩浴场。
▲海霞军事主题公园
开辟青少年军训基地,青少年可以在此集训三、五天,一方面参与军事训练和了解军事知识,另一方面接受革命教育。
拓宽上山的道路,扩大停车场范围。
整治临海的渔村,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休闲度假村。
▲女民兵连纪念馆
充分发扬“海岛女民兵”的品牌效益,积极发挥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
扩大停车场面积。
·半屏山景区:
特点:礁滩峭壁,半屏一绝。惊涛骇浪,遥盼统一。
位于洞头本岛南面,和本岛有桥相连,以海上观光为主,誉有“海上第一屏”,又有体现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期盼统一”的愿望。
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杜绝任何对景观有影响的建设和开采,对现有的油库要限期迁出景区。
大桥通车后,调整修筑至古炮台遗址和码头的游览交通路线,把东岛各景点串联起来,同时和海上游线相连,开通三条海上游线,一条和半屏山海上观光线相接,形成海路环岛游览线;另一条开通直达大瞿岛的海上游览线;第三条是开通至竹屿岛的游览线,加强各景区的联系。
整治北部的沙滩,换沙改造成为休闲、游泳、海上活动的场所。
适当开发附近渔村,开展富有特色的渔村休闲。
·大瞿岛景区:
特点:礁峰奇异,高亢雄浑、林木葱茏、海上桃源。
岛上林木成荫、郁郁葱葱、山石峰岩景象数十处,海浪拍石,气势磅礴,故有“海上绿洲”之誉。以海滨礁岩和山上岩峰观光为主。
在岛东北偶另开旅游码头和现有渔村码头分开,并建设新的景区出入口。
合理调整游览路线,一条上山观光一条沿岸面回到现存的渔村码头,并在沿线适当建造配套设施休闲亭廊等。
保护好现存的郑成功校场遗址,并有方便的游步道通达,使其成为一个观光休闲点。
开发渔村和沙滩形成配套的度假村。
·竹屿岛景区:
特点:碧海绿茵,野营探险,涛声依旧,梦境幻思。
位于离本岛东南最远的一小岛,岛上有一个天然大草甸,可供游人野营、爬山、探险之用, 同时也是晨观日出的好场所。
增开本岛及其他景区的海上旅游航班,加强大小竹屿之间联系。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管理用房,发电机房,小卖部。
修建休闲景观设施,如亭、廊,丰富区域景观。
在危险地段增设部分安全护栏。
·大门岛景区:
特点:青奥新胜,生态工业,奇石礁岩,金碧沙滩。
位于本岛西北,是洞头列岛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岛屿,自然资源丰富,怪石嶙峋,沙滩开阔,水清沙柔,林木茂盛,风光秀美,生态工业发达,景区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
规划分为两个区,小荆山奇石区、沙滩礁石区(包括乌岙潭,观音礁休闲区)。
组织各区间的道路系统,把各景点联系成网。
小荆山奇石区,怪石林立,林木交错,开辟“书法石林”,刻历代名家墨宝于怪石之上,既有文化氛围又有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严禁肆无忌惮地随意乱采石材,以致部分景区山体及植被遭受破坏。
马岙潭沙滩为洞头风景区重要的沙滩资源。严加保护,适度开发,防止大规模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观音礁的开发要和渔村整治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扩建从大门镇中心到观音礁的道路。
·鹿西景区:
特点:蓝天碧海,渔村古风,绿丛成荫,欢乐鸟岛。
大门岛以东洋面上的岛屿,林木茂盛,葱郁成荫,生态环境较好是候鸟集居地好场所,鸥鹭群飞,鹤燕齐翔,景区内还有一个古老的渔村,故以民俗体验,观光赏鸟游览为主。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海洋湿地;
整治口筐古渔村,开辟渔业休闲村;
适当整修游览道路,增加海上航线;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对北宋时的烽火台,清福禅寺要保护整修;
鹅卵石滩设法开发与利用。
(3)游赏类项
洞头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大海,山崖,礁石,沙滩,美丽而多姿,富有海岛特色。在与规划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与景观特色协调的基础下,组织新,奇,特,优的游赏类项。
仙叠岩景区 | 东沙景景区 | 半屏山区 | 大瞿景区 | 竹屿景区 | 大门景区 | 鹿西景区 | |
野外游憩 | 消闲散步 | 垂钓 | 海钓 | 登山垂钓 | 登山 | 登山 垂钓 | |
审美欣赏 | 揽胜 摄影 寻幽 鉴赏 | 访古 | 览胜 摄影 访古 寄情 | 揽胜 访古 寻幽 摄影 品评 | 揽胜 观日 | 揽胜 摄影 寻幽 鉴赏 | 访古 |
科技教育 | 科普 展览 纪念 教育 | 科普 展览 纪念 教育 考察 | 科普 观测 考察 宣传 | 考察 科普 采集 | 探险 观测 考察 | 科普 教育 考察 | 考察 观测 科普 |
娱乐体育 | 娱乐 综艺 | 游戏 娱乐 健身 军事活动 | 健身 海上活动 | 健身 海上活动 | 游戏 娱乐 草场活动 | 海上活动 | 海上活动 |
修养保健 | 休养 海水浴 | 休养 | 海水浴 | 休养 海水浴 | 野营 | 休养 海水浴 | |
其他 | 民俗节庆 宗教 | 民俗节庆 | 劳作体验 | 民俗节庆 劳作体验 |
(4)景观单元组织
依托海、港、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型、生态型滨海旅游业,不断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强力打造海洋经济开发带,按景源内容与规模,地域条件及景观特征,合理组合成七大景区。单元在分区游览中,以各个景区为游览单元体现每个景区各自的特点,体现各类风景资源的组合、集聚效应。
·仙叠岩景观单元:由珍珠礁、仙叠岩、海滨浴场、南炮台组成。以仙叠岩为中心,其西北为珍珠礁,其东南为海滨浴场和南炮台山,崖下是滔滔大海,西南还有国家级的洞头渔港,动静相铺,山海互补,雄浑险奇,辉映成趣,整个游程约一天。在仙叠岩山脚下(西北侧)设小型停车场一座,使游人能方便地到达主要风景区,修通停车场至海滩及上山的游览小路,游人可观光海滩石景,然后拾级而上,沿石板步道至仙叠岩而到达高潮。山顶绿化亦以草坪,灌木丛为主,使景区险峻,自然的风格得以保留。出仙叠岩沿山边小径步行约10分钟便可到达景区服务中心,此段因沿途景观不多,广植树木,铺砌路面,使游人在绿树成阴的幽静环境中得到必要的休息与调整。景区的服务中心在北岙镇至南炮台山的公路与至大沙岙海滨浴场的交叉处,海滨浴场沙滩属铁板砂,砂质细柔而不松软,这是游泳冲浪的好地方,还可以举办沙滩排球赛和沙滩篝火晚会。“炮台园林”是温州国防教育基地,设有国防教育画廊,安放着两尊退伍的火炮,游客可坐上去,尝试一下充当炮手,操纵火炮打击敌人,守卫海疆的趣味。这里也是观赏海景的理想去处。站到戚继光雕塑像旁,面对万里海天,耳听拍岸浪声,真正感到是在天之崖海之角。
·东沙景观单元:东沙景区的主题是“情”。以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游览为主,约需0.5日游程。主要由妈祖庙、东沙村、胜利桥、先锋女子民兵成列馆等组成。本景区充分利用妈祖庙,在东沙组织渔家乐系列活动:元宵灯会、佛生日、看大戏等,让游人在此住渔村,听渔歌,渔鼓词等,使成为民俗风情中心。海霞军事主题公园为国防教育,民兵,学生训练基地,另外,东沙景区景观岸线分布在东部,被称作黄金岸线。
·半屏山景观单元:半屏山是洞头海上游览的主要景区,约需0.5日游程。以海洋、山川(半屏绝壁)自然风光为特征,以度假旅游、娱乐、探险为重要功能的旅游度假胜地,依托洞头本岛,为洞头本岛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大桥通车后成为县城城区的延伸。游人通过游艇在海上观赏沿岸形态各异的绝壁风光,在黑石滩开辟游人小道让游人上岸后接近绝壁,体会大自然杰作之壮美。观赏半屏绝壁还可通过山顶游览道向下欣赏形态各异的峭壁,角度变换,景色迥异。山顶的“盼归亭”和台湾半屏山遥遥相依。本岛视线极其开阔,向东已无任何遮挡,登高远望,可以领略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大瞿岛景观单元:大瞿岛上林木成荫,茂盛葱茏,故被人誉为“海上绿洲”,“海上桃源”,以游览海岛山地,海滨礁岩景观为主的观光公园。约需0.5日游程。本景区位于洞头区城北岙镇西南9公里的大瞿岛上(位于洞头码头西南4公里海面上)形如蟠桃,岛东南侧石景荟萃,七十二胜景似天然雕塑宝库,形成自然山石观光游览胜地,西坑沙滩,渔村石屋,海边怪石,山顶遗迹,使之成为
观光休闲之岛。
· 竹屿景观单元:竹屿景区以野营度假、观鸟钓鱼,植被识别等活动为主,约需1日游程或数日。本景区适合小规模游客到岛上进行观光,野营,烧烤等休闲度假活动。野营设立在草甸区域,底部架设防腐木版,避免破坏草地;烧烤区相对集中,配有垃圾收集设施和灭火设施,防止对植被和海水的破坏;岛上还设立管理站,对海岛环境进行管理监控,野营游客必须在专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烧烤,钓鱼等活动,配套建设,旅游码头和旅游步行道
·大门岛景观单元:大门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景区包括马岙潭沙滩,观音礁沙滩,小荆山奇石区,龟岩,舢板岩等,全岛内景点较为分散,约需1日游程。大门岛是洞头列岛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岛屿,景区怪石嶙峋,景观众多,沙滩较长,水清沙柔;林木茂盛,葱郁成荫。小荆山山石树木交错,怪石林立。此地辟为“书法石林”刻有当代各家的墨宝于怪石之上,具有一定的人文景观。马岙潭沙滩为大门岛的一海滨浴场,其地理位置特殊以及为季节性游览等特点,该浴场为封闭式管理,具有较强的自然状态,有别于“城市型”海滨浴场的模式,颇受当地人以及众多游客的欢迎。
·鹿西岛景观单元:“欢乐鸟岛,古风渔村”。为鹿西景区的主要特色,约需1日游程。洞头鸟岛有多处,但以鹿西之南北爿山屿为最佳资源珍贵,宜以岛屿保护海上资源观光为主。鹿西口筐古村规模较大,且基本完整,可以形成古村旅游项目。
(5)游赏路线
·一日游
温州经半岛工程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 (车) 望海楼
仙叠岩 (船) 半屏山(或海霞主题公园)(车) 回温州。
温州经半岛工程 (车) 八岛连桥 (船) 大门岛 (船) 鹿西 (船) 海中湖 (车) 回温州。
温州
(船、车) 洞头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妈祖庙 (车) 海鲜街 (车) 回温州。
温州 (船、车) 洞头 (车) 八岛连桥 (船) 大瞿 (船) 竹屿
(车) 海鲜一条街 (车) 回温州。
·二日游
第一日:从温州来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 (车) 望海楼 (车) 仙叠岩 (车) 海鲜街 (步) 住县城。
第二日:县城 (船) 半屏山 (船) 大瞿 (船) 竹屿 (船) 洞头港区 (车) 回温州。
第一日:从温州来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 (车) 望海楼 (车) 仙叠岩 (车) 海鲜街 (步) 住县城。
第二日:县城 (船) 大门岛 (船) 鹿西 (船) 县城 (船、车) 回温州。
第一日:从温州来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 (车) 望海楼
(车) 妈祖庙 (车) 逛新城、尝海鲜 (步) 住县城。
第二日:县城 (车) 海霞主题公园 (车) 仙叠岩 (船) 半屏山 船 竹屿 (船) 县城 (车) 回温州。
·三日游览
第一日:从温州来 (车) 八岛连桥 (车) 海中湖 (车) 望海楼
(车)海霞主题公园(车)尝海鲜(车) 住县城。
第二日:县城 (车) 洞头港区 (船) 大门岛 (船) 鹿西 (船) 马岙(往)。
第二日:马岙 (船) 大门 (船) 竹屿 (船) 大瞿 (船) 半屏山 (车) 仙叠岩 (车) 大沙岙 (车) 妈祖庙 (车) 回温州。
第二十二条:典型景观规划
(1)植物景观规划
·规划原则和目标
▲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以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规则。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便于操作的原则,将植物景观规划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穿插于山水之间。植被景观突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特色。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达到树种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在此基础上,以景区、景点绿化为重点,强化风景林培育,同时增扩特色林园,加强整体生态景观恢复培育,逐步改善外围保护用地的绿化状况。
▲在保护与改善原有森林植被的条件下,用心做好林下地被层的局部改造,大量培植观赏性强且耐阴的地被植物,建构立体植物生态景观。
·规划内容
本区植被的演替过程为荒草坡→灌木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目前景区内大量存在的是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为了丰富植被类型,加快演替速度,通过人为抚育间伐,有目的地扶植针叶林、阔叶林等植被类型的出现。规划按“面”、“线”、“点”的顺序作分述:
▲“面”上的植物景观
主要根据风景区的用地性质来划分,包括:生态景观区、自然景观区、史迹文化景观区、风景恢复保育区等几个部分。
“大门岛景区” 要求对该景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根据大门岛景区的特点,植物景观的基调树种多选择果树和经济作物,同时兼顾绿化景观营造。考虑到该岛受石化基地的影响,在近景区范围内还需种植一些抗有毒气体的植物,如:苦槠、朴树、夹竹桃等。
“鹿西岛景区”按照“适地适种”的原则进行,尽可能采用乡土树种。多种些可供鸟类食用的果树,保护、创造动物栖息场所,不能铺上草,种上树,却把自然生物赶跑了。如鸟类筑巢,有的在树上,有的在灌木丛中,要有相应的场所。
“东沙景区”保护原有的古榕,现有的山体植被均以灌木为主。可以在覆土层较厚之处适当人工培植次生林,增加乔木数量。
“仙叠岩景区” 内的植物应以严格保护为主,可在岩石之侧、岩穴等处,植常绿灌木和其他观赏类灌木。要在保护和改善的情况下,用心做好林下地被层的局部改造。
“竹屿景区” 竹屿岛每逢夏秋时节,一片绿茵茵的草坪,覆盖着东半岛。岛上树木单一,主要以黑松林为主,从植物营造上需要增加花灌木,以丰富景区的观赏性。
“半屏山景区”基于景区悬崖峭壁的特殊情况,植被以人工飞播造林为主,植物种类较为单调的现状,规划根据植被的生长现况,对此类植物生长进行原生植被有序地恢复、培育,以改善目前人工林树种单一的现状,以建立更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大瞿景区”是个相对生态景观破坏较少的景区,植物资源保护较好,相对丰富。景区内林木荫翳蔽日,规划要求原有植被以保护为主,但因岛小,虽有一些品种,数量却很有限。可补种盐肤木、相思树苦楝等山地植被,既提供蔽荫,同时增加观赏效果。
▲“线”上的植物景观
指风景区内的主要道路绿化。
公路绿化
保留一级道路边的大树、古树,采取必要的人工围护措施,促进大树生长旺盛,使树木成为道路上的景点。进行沿路绿化时,切忌呆板成行,应与周边用地衔接,亦可成丛种植,注意空间开合,留出透景线,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榕树、桉树、黑松、杜鹃等,体现乡土气息。
游览支路及游步道绿化
风景线路两旁尽量保持野趣,原来植被较好的游路两旁,尽量利用自然植被稍加人工组织,观赏价值较低的灌木丛,扩大杜鹃类、石蒜类等成片生长面积。注意季相的变化,使游路两侧野花纷呈。
游路旁可间隔一定距离辟出空地放置石块、石桌、林下点缀石蒜、鸢尾等,草本观花植物,供休息、观赏之用。
▲“点”上的植物景观
主要指风景区内的景点绿化。
·海湾(主要为沙滩)
——加强荒坡地的绿化,对观赏价值不高耐海水的灌木丛及荒草地,选择一些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棕榈类植物。使之充分体现其特有的亚热带南国风光。
——在离海滩200米范围内,种植防护林带,减少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主要树种可选择木麻黄、大叶桉等。使防护和美化结合。
·名胜古迹(主要为)
——保护古树名木,对现有的古树名木资源,做好登记归档。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在古迹周围多植松柏类、银杏等传统宗教绿化树种,体现故刹庄严幽邃之意境,主要树种有黄山松、罗汉松、银杏、圆柏等。
——对一些无观赏价值的石壁、山岩、可用爬山虎、络石进行攀缘绿化,增加绿化的覆盖面积。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相改造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按照“政府牵头组织,林业搞好服务,部门分工合作,上下协同推进”的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在稳定生态林所有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
1、 强化组织领导。
2、 注重工作方法
一是抓好宣传造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抓好调查摸底,明确建设和改造内容。
三是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相改造。
3、 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4、 依法依规操作,保证工作质量。
5、 合理分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 建立护林员考核制度,确保管护到位。
7、 科学利用生态公益林,增强自我补偿能力。
(2)建筑景观规划
·建筑景观规划要求
▲建筑体量、造型、色彩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筑布局、规模要符合建筑性质要求
▲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要有合宜的比例尺度感
▲建筑形式尽量体现地域特点
·景观建筑分类
▲风景游览建筑
风景区内的亭、廊、榭、牌坊…等,不仅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而且还起到点景(如半屏山上的“盼归亭”,它和台湾的半屏山遥相呼应,体现一种回归的寓意。)观景(如竹屿岛上的“日月亭”,为了更好的观赏“日出”的景象)引景的作用,又如竹屿岛上黑松林的休息廊,这类建筑面积不大却影响很大,所以在造型上体量上特别要精心考量。并要和周边山体,树林环境相协调,对景区起到一定的画龙点睛的效果。
▲接待服务建筑
风景区接待服务建筑,有山庄、度假村、小木屋,、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点及公厕等。
山庄:由原来留在景区范围的渔村进行调整,作为接待游客休闲,如海霞主题公园附近一个小渔村,可以利用现有的富余地域特色的石砌建筑,作为农家乐、山庄。但要进行规划、整顿、建设。
度假村:马岙潭、大沙岙内,结合周边环境突出滨海景观特色,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因地制宜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和自然经管密切结合;高低错落有致,高度尽量不超过三层,建筑风格注重地域特点,体现地域文化。但不排斥局部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
小木屋: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利用当地石材卵石和木材、竹材等。建筑造型体量小,形式各异野趣横生的小木屋,但设施要现代化。
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方便,一般为一层。满足功能需要,体量适中,建筑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建筑形式。
服务点:宜在游人活动场所附近设置服务点,一层、体量小,形式活泼多样、小巧玲珑,其色彩根据周边环境可以丰富一点,用材也可多随意一点。
公厕:设在游人活动频繁的位置,其建筑形式可以多样一点,设施要现代。
(3)村落民居
风景区内的民居建筑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简朴自然,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和原有的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协调统一,充分体现地方民居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不宜超过三层,可以高低错落。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求变化,切忌四、五层城市型住宅的出现,损害村落的整体环境效果。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对现存的村落建筑要进行整治改造,清理环境。使其与美丽自然的风景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协调。
第二十三条: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分析
(1)旅游市场分析
风景区近期以温州本地及周边地区为主,中期以打开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而向杭州、衢州、上海、湖州、闽北、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并进一步打开国内其他旅游线路,以及开展商务、考察旅游,远期进而逐步面向全国,成为全国有名的海岛休闲、旅游胜地。
(2)旅游客源分析
1998年以来,随着洞头风景区旅游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洞头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年份 | 旅游接待人次 | 社会旅游综合收入 | 旅游客源构成 |
1998年 | 14.7万人次 | 0.56亿元 | 温州地区占97%,省内及其他地区占3%。 |
1999年 | 15.98万人次 | 0.6亿元 | 温州地区占95%,省内及其他地区占5%。 |
2000年 | 16.4万人次 | 0.64亿元 | 温州地区占93%,省内及其他地区占7%。 |
2001年 | 21万人次 | 0.84亿元 | 温州地区占83%,省内及其他地区占17%。 |
2002年 | 28.1万人次 | 1.12亿元 | 温州地区占80%,省内及其他地区占20%。 |
2003年 | 31.06万人次 | 1.24亿元 | |
2004年 | 33.5万人次 | 1.34亿元 | |
2005年 | 35.12万人次 | 1.4亿元 | |
2006年 | 135.09万人次 | 5.4亿元 | |
2007年(1-9月) | 117.22万人次 | 5.8亿元 | |
2008年 | 160.15万人次 | 6.4亿元 |
目前洞头风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以温州市本市游客为主。由于近几年对洞头风景区旅游宣传的投入加大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火热的状况,省内及其他地区的游客数逐步上升,所占的比例由1998年的3%上升到2002年的20%。由地区逐步向省内外扩展的总趋势,这正说明洞头风景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
(3)旅游营销分析
以“东海明珠,百岛洞头”作为整体宣传口号,突出洞头海岛景观特色。开展多种特色主题旅游,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加速观光旅游产品的更新,尽力完善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在开展观光旅游的同时,逐步发展休闲游和会展游。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多媒体渠道进行洞头风景资源的宣传,吸引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的游客。要搞好市场调研切实了解洞头旅游实际情况。政府要加大营销投入,加强营销力度,统一对外宣传,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以及与旅行社的合作,增强招徕力度,创造旅游的兴奋点。
第二十四条:游览设施规划
(1) 游客床位预测
根据洞头游客容量预测到2015年(近期)游客可达283.5万人次/年。到2025年(远期)游客可达483.7万人次/年,全年可游览天数按300天计。游客量为计算容量90%,拟定游客中30%留宿。平均住宿1.5天,年可游天数按全年可游300天计算。
年游客住宿人数X平均住宿天数
床位总数=—————————————————————
年可游天数X床位利用率
近期床位总数为
2835000X0.9X0.3X1.5
——————————————————————— =4784床
300X0.8
远期床位总数为
4837000X0.9X0.3X1.5
———————————————————————=8162床
300X0.8
(2)游览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相对集中,适当分散。在满足游览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各个景区内部的旅游服务设施。将旅游服务设施,特别是住宿、购物、餐饮等设施安排在洞头区城内。
·利用现状,合理布局。旅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尽量利用洞头现有的设施,依托城镇,通过对旅游服务中心数量和级别的调整达到旅游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按需配置,逐步调整。在保证游览基本需要前提下,按照“必须”原则,可有可无的设施不设,可多可少的设施少设,并在景区经营运行之中逐渐调整、完善。
·尊重环境,减少污染。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在体量、颜色、材料、造型上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宜小不宜大,宜掩不宜露,宜低不宜高,宜曲不宜直。设施运行过程中要提高效率,而对环境的污染要控制在自我净化能力之内。同时加强环境监控。严禁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
(3)游览设施分级
旅游服务设施分为四级,分别为旅游服务基地;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三级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点。本次规划设置外围旅游服务基地两处,本地旅游服务基地一处,二级旅游服务中心四处,三级旅游服务中心五处,旅游服务点六处。
外围旅游服务基地分别为温州、乐清两处旅游城,提供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服务;
本地旅游服务基地即为洞头本岛北岙旅游镇,北岙集中了洞头大部分饭店、酒店等娱乐设施,提供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
二级旅游服务中心四处,分别为本岛的大沙岙海滨浴场、东沙渔港,大门的马岙潭度假区,胜利岙休闲度假胜地,提供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
三级旅游服务中心五处,分别为半屏山,海霞渔村,竹屿岛,大瞿岛,鹿西岛,提供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等服务;
旅游服务点六处为本岛仙叠岩出入口;南炮台;,洞头游客码头;三盘山度假区;大门岛的小荆山奇石区;观音礁沙滩。提供旅行,游览,饮食等服务。
洞头区风景名胜区游览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依托现有旅游线路结构,呈“伞”状辐射开来。
旅游设施分布表
旅游服务基地 | 二级旅游服务中心 | 三级旅游服务中心 | 旅游服务点 | |
仙叠岩 | ▲ | ▲▲ | ||
东沙 | ▲ | ▲ | ||
半屏山 | ▲ | |||
大门岛 | ▲ | ▲▲ | ||
大瞿岛 | ▲ | ▲ | ||
竹屿 | ▲ | |||
鹿西 | ▲ | |||
洞头本岛 | ▲ | ▲▲ |
(4)游览设施分类
游览服务设施配备应包括,宣传咨询、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卫生保健,旅游管理等七类相关设施。(附表)
类别 | 功能名称 | 服务设施项目 |
旅游设施 | 景观小品 | 标志、宣传牌、标志、雕塑、图标 |
休憩庇护 | 亭、廊、座椅、桌 | |
纪念展览 | 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遗存展示 | |
宣讲咨询 | 导游头、游客中心、宣讲服务点 | |
民俗宗教 | 寺庙、民俗礼仪 | |
环境卫生 | 废物箱、公测、垃圾收集站 | |
餐饮设施 | 饮食点 | 饮料、糕点、食品 |
饮食店 | 小吃、快餐 | |
一般餐厅 | 食堂、饭店、饭摊(饭铺) | |
中档餐厅 | 饭店、饭馆(有停车位) | |
高档餐厅 | 饭店、饭馆(有停车位) | |
住宿设施 | 旅宿点 | 农家乐、野营点、简易旅社 |
一般旅馆 | 家庭旅社、客栈 | |
中级旅馆 | 招待所、四星级宾馆 | |
高级宾馆 | 三星级以上的宾馆 | |
购物设施 | 小卖、便利店、商亭 | 专项或综合日用商品 |
商摊、集贸市场 | ||
商店 | 小超市、各类商品店 | |
大型综合商场 | 大超市、百货商场 | |
卫生保健设施 | 医疗服务站 | 卫生所(无床位) |
医院 | 医疗设施齐全(有床位) | |
救护站 | 应急设施 | |
休养度假 | 休疗养、度假(有床位) | |
文体娱乐设施 | 游戏娱乐 | 活动中心、歌舞厅、俱乐部 |
艺术演示 | 影剧院、音乐厅、杂技场等 | |
体育健身 | 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 | |
管理设施 | 旅游管理 | 各级管理机构 |
安全、环境监督 | 派出所、公安、消防 |
第二十五条: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居民社会调控分区
按照风景区的保护需要,对本风景区内常住人口进行规划控制,在风景区内划定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
根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其人口变化趋势。风景区范围内3个行政村中,引导控制1个,聚居整合2个村。
序号 | 行政村 | 自然村 | 现状人口(人) | 村庄策略 | 安置去向建议 |
1 | 北岙镇 东沙村 | 5个 | 1010 | 聚居整合 | 结合旧村改造,逐步整合建设成为旅游服务村 |
2 | 大瞿镇 大瞿村 | 3 | 449 | 引导控制 | 逐步迁移集聚到大瞿镇生活区 |
3 | 北岙镇 海霞村 | 5个分别为胜利岙 桐桥脚 桐桥、后辽、炮台 | 812 | 聚居整合 | 结合旧村改造,逐步整合建设成为旅游服务村 |
合计 | 2271 |
(2)居民点布局
洞头风景名胜区内现有3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总人口2271人,其中东沙村1010人,大瞿村449人,海霞村812人。
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应与村镇规划及风景区规划相协调,配合风景区规划的整体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为此,对风景区内的村镇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缩小型居民点
大瞿镇大瞿村要求控制用地和人口规模,从保护风景区的环境出发,按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降低人口增长率,缩小建设用地,保留自然田园农家风貌,营造绿带,丰富景观。防止基础设施对风景区的影响。
·控制型居民点
东沙村作为东沙景区的主入口,规划为旅游服务村,控制用地规模,村庄建设与风景区相协调,突出乡俗民风,增加灯会、会市、妈祖朝拜等传统节庆活动,体现浓郁的沿海乡村风味。
海霞等村建议结合旧村改造整合更新,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村庄风貌建设,与风景区相协调,有条件地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为景区发展服务,同时为村民创收。
第二十六条: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1)经济发展阶段目标
·依托城镇双赢发展
洞头本岛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的中心,又是社会服务设施最为完善的地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洞头经济的发展,洞头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风景区的发展。两者既不能分开更不能对立,是相互推进的共同体。
·调整经济结构
实现产业转化、优化、提升和发展。以龙头产业——旅游业为主,带动第三产业迅速有序的发展。在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60.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4亿元的基础上,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8亿元的指标。使旅游经济具有三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并举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生态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区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和经济互为发展的机制,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对风景区内的农业、乡镇工业要进行梳理整治。搬除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乡镇有害工业。严禁乱伐树木,开山采石的行为。为景区提供优质的生态资源,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风景区经济发展导向
· 应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合理的规划来引导风景经济、旅游事业的发展。科学规划是基础,合理布局是关键,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科学规划和旅游发展相协调。才能促进风景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洞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通过产业模式转化来带动风景经济的发展
旅游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要逐步完成产业中心转化,限制、转移风景区内的二产,导向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而在项目的设置上要有洞头海岛海洋的特色。可以通过开发海上环岛游、影视基地等新型旅游项目,提升洞头旅游产品地位,带动风景经济的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模式向休闲型、生态型、高附加值的复合型产业模式转化;实现旅游经济、社会生产、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用载体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建设旅游经济强县和创国家4A旅游风景区,是促进洞头旅游提升形象,上档次,上规模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加大对旅游的投入,拉动风景经济的发展。
·宣传品牌效应扩大洞头旅游影响
“海上桃源,风情百岛”“神州海上第一屏”“海霞军事公园”等是洞头海岛旅游的品牌,要不断加大对这些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洞头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还要培植新的品牌。促使旅游风景经济的发展。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关键。洞头原有的基础设施犹待改善和加强。如加快改善旅游的交通、星级宾馆、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的发展环境,推进旅游风景经济的发展。
(3)风景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为重点,努力把洞头大造成海洋旅游休闲岛。
·提升、加快风景区精品建设
一是扩大仙叠岩景区规模和投入力度。全面改造仙叠岩和大沙岙的停车场,做好环景区交通道路。使仙叠岩、大沙岙和南炮台三景点串联互动。
二是拓展军事主题公园内涵。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的要求,全面推进军事主题公园改造,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军事体验项目,突出军事主题公园的休闲性、趣味性、教育性、体验性的特色。进一步提升主题公园内涵,同时要加快整治军事主题公园周边环境,包括渔村的整治和转型。
三是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开辟“书法石林”、“炮台园林”。
·发展转型风景旅游业态
一是建立海洋垂钓基地。洞头海渔资源丰富,海钓地域良好。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洞头国际矶钓基地落户洞头。
二是筹建、打造中国滨海影视基地,充分利用海岛美景,打造影视基地。
三是建立婚纱拍摄基地,由于海洋风景资源丰富而具特色、环境优美,把我县建成东南最具魅力的浪漫爱情之岛之美誉。
·完善风景区旅游配套功能设施
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连港蓝色海岸带”,东岙村段景观工程建设,完成通景公路的环境整治和景区绿化、美化工程。提高风景区对外形象。
二是加大星级宾馆建设力度,以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三是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做好海洋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工作,开发民俗节庆活动;加强佛教文化活动;借助半屏山“一半在洞头,一半在台湾”的传说,做好两岸旅游文化的结合和嫁接。
·进一步提升风景区旅游知名度
一是打响“神州海上第一屏”品牌。开屏海峡两岸半屏山文化研讨活动,共商两岸旅游合作,为海峡两岸文化和旅游发展作贡献。
二是打响“海霞”红色品牌。加快女子连纪念馆改造。整合女子连营房、靶场。充分发挥女子连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使其成为浙东南军事体验、国防教育的首选地。
三是打响竹屿景区“东海海岛第一大草坪”的品牌。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风景区土地资源分类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的原则。发展符合风景区特征的土地,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
·保护风景区土地资源。尤其对景区的游赏用地、绿化用地和水域更要加强保护力度。
·重点保护利用的原则。突出对风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和特点,扩大风景用地。
(2)风景区土地资源分类
·风景游赏用地:
供游人观赏游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景物、景点的建设用地;风景区保护用地;观光游览用地等用地。
·居民社会用地:
在景区范围里的居民点,可以间接为游人服务的村落及居民管理机构等。
·游览设施用地:
直接为游人服务的旅行游览服务设施用地,包括休养保健用地;游戏、娱乐、文体活动用地;餐饮 、购物用地等用地。
·道路交通用地:
主要是景区的对内,对外交通用地
·其他用地
包括林地、园地、绿地、沙滩、礁石等用地。
(3)土地利用平衡(单位:平方公里)
风景游赏用地 | 居民社会用地 | 游览设施用地 | 道路交通用地 | 水域 | 其他用地 | 景区总用地 | ||
竹屿景区 | 现状 | 0.224 | 0 | 0 | 0.004 | 2.92 | 0.652 | 3.8 |
规划 | 0.544 | 0 | 0.026 | 0.01 | 2.92 | 0.3 | ||
东沙景区 | 现状 | 0.580 | 0.06 | 0.032 | 0.02 | 0.67 | 0.228 | 1.59 |
规划 | 0.769 | 0.06 | 0.051 | 0.04 | 0.67 | 0 | ||
仙叠岩景区 | 现状 | 0.916 | 0 | 0.022 | 0.08 | 0.71 | 0.092 | 1.82 |
规划 | 0.958 | 0 | 0.031 | 0.06 | 0.71 | 0.061 | ||
半屏山景区 | 现状 | 0.702 | 0 | 0 | 0.006 | 1.09 | 0.023 | 1.812 |
规划 | 0.709 | 0 | 0.001 | 0.01 | 1.09 | 0.001 | ||
大瞿景区 | 现状 | 1.36 | 0.41 | 0.03 | 0.081 | 3.76 | 0.619 | 6.28 |
规划 | 1.95 | 0.41 | 0.06 | 0.045 | 3.76 | 0.055 | ||
大门景区 | 现状 | 1.228 | 0 | 0.021 | 0.01 | 1.302 | 0.665 | 3.226 |
规划 | 1.764 | 0 | 0.055 | 0.03 | 1.302 | 0.075 | ||
鹿西景区 | 现状 | 0.131 | 0 | 0 | 0 | 1.345 | 0.116 | 1.592 |
规划 | 0.245 | 0 | 0.001 | 0.001 | 1.345 | 0 | ||
总计 | 现状 | 5.141 | 0.47 | 0.105 | 0.201 | 11.797 | 2.395 | 20.12 |
规划 | 6.939 | 0.47 | 0.225 | 0.197 | 11.797 | 0.492 | ||
34.5% | 2.3% | 1.1% | 0.98% | 58.6% | 2.4% | |||
注:其他用地(林地、沙滩、礁石、耕地) |
(4)土地利用控制与管理
分区名称
土地利用类型 | 资源严格保护区 | 资源有限利用区 | 设施建筑区 | 建设控制区 | |||||||||
特殊地貌保护区 | 景观保护培育区 | 生态保护区 | 史迹保存区 | 景观恢复用地 | 山林野游地 | 登山探险区 | 沙滩休闲区 | 步行观光区 | 机动车观光区 | ||||
风景游赏用地 | 风景点建设用地 | △ | △ | △ | △ | ||||||||
风景保护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风景恢复用地 | ▲ | - | - | - | - | - | - | -- | |||||
野外游憩用地 | ▲ | ▲ | - | - | - | - | △ | ||||||
其他观光用地 | ○ | △ | △ | △ | △ | ||||||||
旅游设施用地 | 旅游点建设用地 | ▲ | △ | ||||||||||
游娱文体用地 | △ | △ | |||||||||||
休养保健用地 | |||||||||||||
购物商贸用地 | ▲ | △ | |||||||||||
其他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 △ | △ | |||||||||||
居民社会用地 | 居民点建设用地 | ○ | |||||||||||
管理机构用地 | ▲ | △ | |||||||||||
科技教育用地 | △ | △ | |||||||||||
工副业生产用地 | ○ | ||||||||||||
其他居民社会用地 | ○ | ||||||||||||
交通与工程用地 | 对外交通通讯用地 | △ | △ | ||||||||||
内部交通通讯用地 | ▲ | ▲ | ▲ | ▲ | ▲ | ▲ | |||||||
供应工程用地 | △ | △ | △ | △ | △ | ▲ | ▲ | ||||||
环境工程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工程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园林 | / | ○ | ○ | ○ | ○ | ○ | ○ | △ | |||||
耕地 | / | ○ | |||||||||||
草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滞留用地 | / | ○ |
注:▲ 应该设置;△ 可以设置;○ 有条件允许设置;- 不适用。
第二十八条:风景区道路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原则
·遵循“总规”指导的原则,即本次总体规划与“洞头区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交通规划应与游客量、客流量相适应,即交通应能满足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主题旅游、护林防火、居民(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对外交通组织方式应体现外快内顺的原则。
·景区内建立布局合理、等级明确、快速通畅的景区景观道路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
·景区内的道路线形,应顺从自然,利用地形,因地制宜,避免大填大挖,破坏地表植被景物和自然景观。
·交通道路规划应更具有前瞻性,为满足近期即将到来的自驾车旅游需要,要预留充足的停车设施及更为明显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2)道路交通规划:
·景区对外交通:
▲半岛工程建成后,加强了洞头和温州的联系,为外地游客来洞头游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洞头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远期大门至乐清大桥建成后可直达乐清。海航可达温州、宁波、上海等地,海陆交通方便。
▲洞头各景区间的连系分二部分。
本岛范围内的景区可通过“两环”(滨海路—海滨东路—海滨南路—依山北路)形成的环岛公路,把仙叠岩景区、东沙景区、半屏山景区、相互连系。再通过六岛连桥公路—高速连接线—依山北路—滨海路形成连接城区各主要岛屿的环线,把本岛景区通过大门大桥和大门岛景区连系起来。同时沿环线把通往大瞿景区、竹屿景区、鹿西景区的码头连系起来,形成两环六点(码头)的景区连系网络。
本岛外的景区(主要指各岛上的景区)和本岛范围内的景区间连系, 通过海上航线加以连系,在大瞿开设新的专用码头和原渔村生产码头分开。竹屿岛利用现有的码头加以适当扩建,保证上下游客的安全。鹿西岛利用现有的码头设施。他们和半屏码头、东沙码头、三盘码头及大门岛的马岙潭码头、观音礁码头,互相开通之间或间接的海上航线。
·景区内交通组织:
景区内部交通,应具方便、可靠,安全,和景区地貌、景观特点相协调,并形成可达的网络。景区内道路可分三级设置:
一级道路:西堤建设完成后,通过道路扩建改造,形成环内湖旅游环线,同时未来填海工程完成后通过兴建旅游码头,可以形成环状旅游航线;打通东沙渔港周边的道路,结合海堤可以形成环海的旅游环线;大门岛西部的半环状公路宜修建马岙谭至观音礁的道路,同时扩建观音礁至龟岩的道路,形成环路。一般采用,宽4米——8米,以沥青砖路面为主。
二级道路:主要指仙叠岩景区、半屏山景区、东沙景区等景区内自过境公路和旅游环线通向服务点,村落居民点的枝状尽端式机动车道,要求提高道路的技术等级。宽度采用3米——5米,材质为沥青和砖,石材为主。
三级道路:步行道以及登山探险道路风景区步游道的设置,一方面考虑一般观景的要求,一方面要兼顾部分游客在部分偏远地区进行探险、考察的特殊需要。为此,需要有不同的标准。宽为1.2——2。5米,以自然石材路面为主。
▲观景步游道:在景点密集的主要景区内设置,联系各个景点,以确保安全和满足观景效果为主,要求配备完善的标识和解说系统。
▲探险步游道:在自然状态保持较好、地势变化较多的景区设置,要求地形破坏程度最小,设置必要的紧急联系通讯设施,设置少数野营休息点。
▲科学考察步游道:在岩石地貌、森林生态景观状态较好的景区设置,要求设置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解说系统。
停车场:在风景区的主要入口、服务点、景点入口等处新建必要的停车场、车站。需要增加或扩建的停车场有:建设半屏山景区停车场;扩建仙叠岩入口处停车场2000平米;扩建大沙岙入口停车场500平米;改建海霞军事公园停车场1000平米;扩建大门岛马岙谭入口停车场1000平米。
第二十九条:基础工程规划
(1)供水
洞头风景区特点是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所以在基础工程设施上可分为二类,一是较集中在城区边上,八岛相连可到达的景区。另一类是孤立的岛上景区。
2006年半岛工程完成后洞头给水系统已并入温州市的供水系统。
在本岛上的仙叠岩景区的供水可以由城区供水系统,用泵送水上山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和植物用水。景区内工作人员用城镇人口定额每人平均日为0.3m³计算。
东沙景区由城区供水系统供水。大门景区、半屏山景区已有桥梁连通,也和城区供水系统连网,统一供水。
大瞿景区宜在山坳里建水库专供渔村和景区用水。竹屿因地形关系,难以积水,只能由船运水,岛上建水池储水;鹿西岛宜建小型水库经过滤消毒后饮用,也可利用海水淡化设施解决岛上的饮用水。
(2) 排水
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岛上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分区分片分点就近处理达标后,予以渗透排放。有条件时可以把达标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集水坑,用于山林,果园等的灌溉。雨水可自由排放至海域。
城区周边的几个景区也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放和自由排放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直接排向洋面,也可组织排放纳入城市排污系统。远离城区排污网络的景区,半屏山景区的生活污水经生态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至集水坑,用于林木灌溉,距城市排污网较近的景区或景点,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区的排水系统中。
(3)供电
已建成线路总长49.1公里的第二回35千伏海底电缆,实现双回供电;全面启动城网和农网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61.2公里,农村低压线路改造53个村138公里,完成洞头变电所改造。至2005年,全县35kv线路5条,总长97.78公里,总容量44.6mva,全县有10kv线路13条共185.21km,已有海底电缆通往大门岛和大瞿岛。
2008年全年供电量12802万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达到2.89万千瓦风力发力场建设的有序开展,对于开发利用风力资源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环境效益。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洞头区的用电状况。竹屿、鹿西,因分散独立又远离本岛宜各自发电,也可采用风力发电自建供电系统其余的五大景区的用电可并入城区电网系统,如东沙景区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容量和增加变电所。
(4) 通信
7.9.4.1邮政:以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为主线,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迅速方便的邮政网。已有邮电局(所)5个。
仙叠岩、大门、东沙、半屏山、可利用城区的邮电设施、大瞿、鹿西,宜设邮政支局,竹屿只需设置邮箱。
7.9.4.2电信:固定电信,建立以光缆传输为主,以数字微波为辅的传输系统。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4.36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6.97万户。本岛周边的景区规划要求完善基础电信网络,改造和铺设新的电话光纤和电缆,景区内设置电话亭。半屏、大门、鹿西保持模块局。
竹屿、鹿西和大瞿要增加无线通讯设施。
7.9.4.3 广电:由于景区较分散,岛屿较多,微波将成为重要的传输途径。
(5)环卫设施
大力发展沼气池,既生态又节能,积极发展绿色卫生处理设施杜绝环境污染。建设符合现代卫生标准的生态型公共厕所。
主要景点设置垃圾处理站,纳入洞头区垃圾处理系统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沿主要道路游览线,每隔30米至80米设垃圾箱。垃圾采用分类处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不可消解的垃圾运出风景区外处理,景区内原则上禁止采用焚烧和填埋处理。
(6) 消防
景区内各景点及游览服务点都必须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并逐步装备现代化的预警、报警、受理、指挥等通讯设施,完善消防安全网络体系。完善山林防火队伍建设,更新灭火器具,严格用火管理制度。
(7)防灾
主要是防台风,以及台风带来的洪潮和24小时的降雨量。台风来临前应积极做好景区内人员安全工作和古树名木的保护防风措施,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害。对坡度超过安全指数、地质条件脆弱,有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险的边坡、沟谷要进行加固处理。以50年一遇设防。
其次是防止虫灾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整治。
第三十条:分期建设规划
(1)近期:(2009年---2015年)
做好重点旅游区的详细规划,主要景区间交通线路建设及完善基础设施。在对景区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仙叠岩景区:
·仙叠岩景区:
▲仙叠岩景点内部整理。适当扩大主停车场面积;
▲扩展南炮台坑道的利用与开发;
▲大沙岙浴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搬移焚烧场,修建休闲亭,加强沙滩设备,添设汽艇等游赏设施。;
▲增加南炮台至大沙岙步行道沿线亭、廊等景观建设;
·半屏山景区:
▲大桥建成后,修建南侧上山的游步道;
▲修建服务点,开通至大瞿岛的航线;
▲清理东侧沿岸环境— 搬迁油库并重修岸线;
·东沙景区:
▲海霞军事教育基地附近的渔村进行整治;
▲扩大停车场面积,完善海霞军事主题公园的基础设施。
▲修缮妈祖庙;
▲拓建至堤坝的车行道;
▲军事主题公园整治,增加军事活动项目和设施;
·大门岛景区:
▲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增修山上游步道;
▲马岙潭沙滩的整治和整治现有景点环境,改善大门镇至马岙潭度假村道路的路况;
▲扩大停车场面积;
·鹿西岛景区:
▲古渔村的整治;
▲增开和大门及本岛的班次;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码头至鸟岛步行道;
·大瞿岛景区:
▲修整上山观景的步行道;
▲开辟新的游览码头,增加和本岛的航线;
▲增设服务点及基础设施建设;
·竹屿景区:
▲扩大现有服务点规模;
▲改建现有从码头上山的步行道并且延伸至山顶;
▲保育好草甸;
▲修建山上休息廊和东侧观日亭;
(2) 中期(2016年---2020年)
·仙叠岩景区:
▲仙叠岩珍珠礁沿岸的整治;
▲仙叠岩景区次入口停车场扩大面积,拓宽至北岙镇的车行道至7M;
▲大沙岙度假村适当扩建;
▲南炮台景点内部景观整治。
·半屏山景区:
▲重新建设大沙龙沙滩游泳池;
▲整修上山的游步道。
·东沙景区:
▲在胜利桥边修建服务点;
▲拓建胜利桥至堤坝的车行道和仃车场;
▲妈祖庙附近建辅助设施;
▲垂钓中心的开发。
·大门岛景区:
▲建设小荆山碑林,及小荆山至龟岩之间的路况;
▲马岙潭度假村的扩建,增加活动内容;
·鹿西岛景区:
▲改善古渔村基础设施;
▲建设景区内的亭、廊、观察点;
▲建设鸟岛服务中心;
·大瞿岛景区;
▲增加和其他景区的联系;
▲增强和渔村的休闲活动项目;
·竹屿景区:
▲修建黑松林休闲景点;
▲修建管理用房、蓄水池;
(3)远期:(2021年---2025年)
·仙叠岩景区:
▲珍珠礁沿岸景观建设。(栈道、亭、廊等);
▲完善大沙岙景区的服务设施;
·半屏山景区:
▲健全大沙龙沙滩的游泳设施;
·东沙景区:
▲女民兵展览馆景观整治;
▲拓宽几个景点间的联系路面;
▲完善渔村基础设施;
·大门景区:
▲观音礁的整治、完善;
▲改善小荆山至马岙谭之间道路路况;
▲完善龟岩景点景观;
·大瞿景区:
▲郑成功校练场的整治;
▲增强休闲渔村的活动项目;
▲修通新码头至原码头间的滨海游步道;
·鹿西景区:
▲修建直升机停机坪;
▲开发古渔村一条街;
·竹屿景区:
▲修建直升机停机坪;
第三十一条:规划实施措施
(1)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优质风景资源开发
洞头海岛众多,风景资源丰富,资源品位也不错,仍有不少风景资源未及时开发和利用,以致使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应创造条件促进优质风景资源的有序开发。
·保持风景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
确立风景资源保护为首位的观念。保持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原真性。景区范围不被破坏、缩小、切割,保护景区的完整性。
·保证风景区有序的发展
虽然洞头风景资源丰富,但往往基础设施滞后,而无法开发,而已开发的风景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影响了风景资源的有效发挥,甚至破坏了景区的整体形象和风景资源的利用。
当前风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跟不上风景区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风景资源的保护,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2)加强风景区的管理
·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创新管理体制,必须尽可能地建立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体制。形成内外,上下共同建设和保护风景区的态势,激发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风景区的重大决策由上下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会同专家和居民等形式风景管理的综合决策机制,进行共同协商决定,该上报的必须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改进管理方式
建立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风景资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对策、反应、达到管理的及时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管理与监督的互动
风景区管理必须加强透明度,对社会、对居民、对游客公布、宣传风景区管理的相关政策、条例、法规,及对风景资源保护的认识。让游客、居民都有所了解,知法、懂法明确自己的义务,责任、权利和利益。并依法对风景区管理和建设进行监督。
·完善管理条例
加大对风景增援保护的执法力度,制定生态景观保护区旅游管理条例,加强保护管理强度,控制旅游开发强度。
(3)制定解决开发资金来源的措施
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市场潜力又很大,对于洞头风景区建设,保护和开发,急需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议应该鼓励国家、集体、个人采取股份制等形式,积极聚集多方面资金投入到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上来,但必须保证任何建设项目和投资开发要严格遵守总体规划的要求,以保护为主,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