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民生共建共享幸福图景

发布日期:2023-11-10 14:50:03 浏览次数: 来源:洞头区 字体:[ ]

共富花园诗意栖居。

下沉问诊。

医疗信息数字化改革。

村企结对,搭建家门口的来料加工基地。

厨娘培训。

  本报记者 陈宣锟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和民生服务优质均衡共享,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写在温州市洞头区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正好诠释了洞头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海上花园”二十年间的坚持和追求。

  回眸洞头近年发展历程,始终秉持为民的初心,全区财政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全力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飞速发展,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呈现着一幅幅“海上花园”的幸福图景。

  幸福要事助幸福  群众需求就是努力方向

  村间小路平整了,雨天走路不泥泞了;百姓健身房建好了,夜间锻炼有去处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张了,留守老人不孤单了……这些群众肉眼可见的身边民生实事,已成为洞头区不少居民挂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幸福小事。如今,这样的“幸福”正在海岛洞头“遍地开花”。

  走进位于东屏街道的东岙村,干净整洁的村庄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平整的海湾沙滩、特色鲜明的渔家民宿,在徐徐海风中令人心旷神怡。“现在环境好了,道路非常干净,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更好了。”村民郭珠兴告诉记者,随着景区村道路的硬化提升,道路拥堵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孩子们,你们知道鱼筛是什么样的吗?大家可以动动小手把它编出来。”在海湾三区住宅小区里,郑文莲老师正向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不出小区就近获得知识启蒙,区教育局“小桔灯”党员服务团队与意向小区建立服务合作,让教育领域技能达人无偿为小区儿童、居民提供书法、非遗手工等课程,深受居民喜爱。

  “儿童是城市的未来。”围绕幸福要事,洞头区成立了共享公益课联盟,发动机关党员结对认领49名“小候鸟”微心愿,完成75名儿童家庭适学化改造,筹集社会爱心资金31.2万元,资助困难儿童297人。组建海霞少年讲解队、“议口童声”小记者团等队伍,开设小急救官、小法官等儿童职业体验,为儿童搭建实践、交流平台,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在元觉街道活水潭村,志愿者们走进村里,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项服务今后将以“定期+全年”“定点+上门”方式开展,同时,志愿者还将帮助这些老人开展水电检修、卫生清理等服务。活水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剑荣表示,今后还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的需求扩大志愿服务范围,推进群众幸福感建设。

  聚焦老人群体活动,洞头围绕为老服务“四个一”行动,倡导全区218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和83个村社党组织签订老年食堂共建协议,发动机关党员捐一餐、订一餐、做一餐、送一餐,累计服务近万人次,助力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联合区卫健局、民政局等部门力量,开展老年趣味运动会、在线老年教育课程、医疗服务下乡等活动50余场,参与老人2000余人。

  千事万事,办进群众心坎里的才是幸福事。据悉,在持续推进每年民生实事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洞头区围绕“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创新推出“幸福要事”,针对便民利民、结对帮困、交通出行、基础设施、群众活动、公共服务、环境改善等七方面重点,按照每年每部门2件、街镇5件、村社3件实事的要求,累计梳理建立“幸福要事”项目库433件推进办理建设,涵盖道路提升、路灯修缮、休闲锻炼、充电桩安装等关系群众生活的各类要事。

  2023年,洞头持续以办好关键小事、解决群众烦事为切口,收集整理“幸福要事”665项,正全力以赴答好海上花园的这份“幸福考卷”。

  重点领域盯重点  教育医疗养老全面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8年9月,随着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暨仁济学院新校区正式在洞头区启用,海岛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教育梦想。

  近年来,洞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主动履行政府教育职责,根据洞头教育发展需要,通过夯实基础、补强短板、深化教改、提高质量,力促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以迎接省、市两项督导评估为契机,做到教育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优先考虑、尽力保证、只增不减。

  通过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辖区内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率100%。2017年-2021年的五年间,洞头教育财政投入累计达17.8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8%,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2022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二期和瓯江口第二、第三幼儿园,市区重点中学统筹招生名额由18人增加到32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高分通过省级评估。

  医疗卫生发展关乎百姓的身心健康和千家万户的福祉,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跃变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洞头紧盯看病难问题,致力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

  作为海岛地区,看病难曾一直是洞头人的一块“心病”,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洞头通过“5G”云诊疗等新技术,遇到疑难病症可通过远程视频会诊邀约专家通过互联网会诊。尤其是鹿西岛上的居民,对此感受更深,真正告别了生病来回奔波之苦。

  2022年,洞头在健康浙江考核中获得三连优,“山海”提升工程获省级优秀,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区。随着血管造影DSA设备等新技术的投用,院前急救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洞头区聚焦养老服务提升,在项目建设、供给保障、服务质量等方面精准施策,走出了海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蓝色康养·海上花园”主题,借助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仁济学院)等资源平台,实施科教协同战略,推进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全力推进区域医疗康养示范区建设。通过精心办好“有温度的老年幸福食堂”,解决了老年人从“吃饭愁”向“食无忧”转变。

  此外,通过深化“双下沉、两提升”机制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洞头区全面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就近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推行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前,全区已有5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养老机构医养合作率达100%,累计开展医养服务1.2万余人次。

  共富工坊富一方 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洞头区瞄定海岛旅游、海上养殖等特色产业,搭建“党组织领着跑、村两委携着干、党员带着做、群众跟着富”的共富新场景。

  走进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兰湖洞居党群服务中心的“共富工坊”,敞亮的大楼里,不少村民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轻巧地踩着缝纫机制作鞋包配饰,宛若一个小型企业生产车间。

  正在“工作台”前忙碌的小赵告诉记者,得知家门口的“共富工坊”能就业,原本在外做服务员的她选择回到了老家,“每月有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打工方便多了。”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动声,没一会儿,一双童鞋就在她手中显露雏形。

  “每家每户基本都有来料加工岗位,做得好的家庭每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平均每户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大门镇兰湖洞居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友贵表示,“共富工坊”让在家的闲置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增收,老百姓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很受百姓欢迎。

  共富工坊还以“造血”带动地方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鹿西乡聚焦党建引领共富花园建设,深化“党建联盟·全域共富”行动,紧抓渔旅富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

  “我这个年纪出海捕捞已经吃不消,多亏了黄鱼养殖企业的引进,让我在家门口还能找到工作,包吃包住,每年还有近8万元的收入。”身为退渔渔民,今年58岁的渔民老张,是鹿西乡黄鱼岛公司的打包员,对于现在的生活,他满心感激,笑容洋溢。

  除了定向招收本地群众就业外,该乡还融合黄鱼特色产业发展,举办“黄鱼文化节”,延伸“黄鱼宴”餐饮、黄鱼垂钓、海产品伴手礼等“共富链”,实现游客接待量同比上升25%,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0%,民宿年均营业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让海岛群众唱响了“共富曲”。

  新时代带来新路子。打开洞头超惠玩线上平台,可以找到“渔”味家烧和舒心家政两个共富项目,这是洞头区相关部门整合厨娘工匠、家政等乡村赋闲劳动力,在“超惠玩”平台试运行的线上“共富工坊”,精准聚焦厨娘、家政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引导形成以5-6人为单位的劳务产业链组,承接“超惠玩”平台私厨定制、家政清洁等订单,实现“共富工坊”产才融合,通过线上“点单”,后台派单,线下服务的劳务产业链条,推动“共富工坊”产业精准延链,助力抱团合作增收。

  2022年,洞头区通过实施“扩中”“提低”12项行动,形成强村富民、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等共富实招,建成50个“共富工坊”,生态共富海岛样板案例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